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404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暑期补课效果检测试题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是一种

2、新兴业态,指人们将海量、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通过一定平台集聚起来并反复使用,以更好地实现供需匹配,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对分享经济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新世 纪之后,分享经济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但主要是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2010年前后, 随着一系列实物分享平台的出现,分享开始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之上,且物品使用权会发生暂时转移。这一 变化,使分享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活力。伴随“互联网+”战略的大力实施,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脱颖而出。目前,分享 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4万亿

3、元,同比增长超过1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分享经济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 的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了出行分享、住宿分享、二手交易、众包物流、服务众包等商业模式,在 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商家、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也增 添了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目前,分享经济方兴未艾,将在行业细分中不断演进,并带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分享经济 的发展正呈现新的趋势。一是形成新生态。例如,有的电商通过构建“商品网上批发平台+会员大数据+商 品消费+实体经济+产业链金融”的生恋圈模式,形成新零售电商体系,促进商品交易、流逼和消费。二是 拓展新就业空间。在分享经济浪潮下,各

4、行各业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未来身兼数职以及从事自由 职业的就业者会越来越多。三是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传统的实体经济企业也在围绕自身优势推 出分享经济应用,推出一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类、医疗类手机软件。四是催生新盈利模式。除了传统的交易抽成和广告盈利模式,部分平台已经在探索新的盈利空间。比如,经营出行分享的电商通过打车服 务平台开展新车销售等业务。作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涌现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资产权属、组织形态、 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草新。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将有效提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们生活,对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都具有重要意

5、义。(摘编自郭军、陈聪分享经济发展方兴未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分享经济让社会闲置资源集聚起来并实现新的供需匹配,以有偿方式产生新的商业价值B.创新型分享经济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同步产生,分享经济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消费的新主角C.移动互联网通过细分市场对传统产业闲置资源进行优化利用,推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D.分享经济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阶段,概述了分享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列举大量事实,阐释了分享经济在经济发展

6、中的地位和作用。 C. 文章详细介绍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从中可见作者对分享经济发展的乐观态度。 D.文章先介绍分享经济的概念,然后将分享经济的利弊加以对比最后得出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缺少海量、分散、闲置且可反复使用的社会资源,分享经济就难以获得迅速发展。B. 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身运行方式,对闲置资源持续进行优化利用。 C. 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分享经济可以重构社会关系,进而增添社会生活的人文情怀 D.作为涌现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新兴业态,分享经济正加快驱动多方面的革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7、成46题。秋天 李广田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这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为什么听 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 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我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 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像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 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 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

8、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 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 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 在途中。”死不足怕,更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那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 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 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呢,他们也是有福 的吗?他们是

9、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 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 是要走的,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 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 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 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

10、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 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 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 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地翘起了 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 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 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

11、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 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 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 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一九三0年十二月(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偏爱了秋,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将秋描写成一位故友,并借此找到一种不“停在途中”的前行的力量。B.行文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黄叶联系着过去与将来,以及

12、它带给人的紧迫 感。C.文中对比写两种人,希望小的人“有福”,希望大的人无福,明知路永长,还是要走在道上,因而是不 幸的。D.文章将一代青年的苦闷融进有关“黄叶”的描写和思考,进而引发对秋的赞美,文章基调是积极向上的。5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写到春天、夏天和冬天?(5分)6作者为什么说秋天“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注)本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调查在全国范围内 抽取28个区县的112所城乡学校、438个班级、19487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

13、样本,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 长、老师及学校领导。(摘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18日) 材料二: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 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 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 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 欢迎,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对亲子依恋的研究结论是:心

14、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的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他深信,早期依恋特征对个体后期发展有重要 影响,而且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 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 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 个百分点;有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即每年见面

15、4次,每月联系4 次,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撩拨效应,如果完全没有联系,孩子不会再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帮 助,遇到问題会去寻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联系紧密,孩子会指望得到父母支持。此外,当每年见面次数 超过9次,每月都有联系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 说。(摘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及工人日报2016年7月) 材料三: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

16、会、居民委员会关爱、保 护留守儿童的职责,首次提出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帐的制度,一人一 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且规定了台帐的主要信息来源: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 查后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乡镇政府组织的重点核查;村民委员会、居民 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 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16日)材料四: 僵化的户籍制人为地把人画地为牢,把人们固定在户籍地,这才是留守

17、儿童大量存在的制度性原因。很多人不去要求政府改革户籍制度,而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关注留守儿童,希望更多公益机 构去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如果改变了产生留守儿童的制度,也不需要政府投入这么多 资源了,纳税人也可以节省一大笔钱;如果户籍制不变,恐怕再多的政府投入,再多的公益人士也无法解 决问题。(摘自黄凯平留守儿童的伪问题与真问题)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面是(3分)A.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只有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是最突 出的。B.打工父母与孩子见面和联系的次数越多,孩子的心理状态越好,不见面和不联系情况最差。C.如果想要让

18、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每年父母与孩子见面的次数要超过9次。D.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他 们有关爱和保护的作用。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的研究结论表明,婴儿只有与母亲之间有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关系,才会 心理健康。B.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讲,早期依恋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就不能再建立儿童依恋,并 且情感会不稳定。C.从材料一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农村留守儿童的身高与城市儿童和随迁儿童的相比 都要低。D.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和父亲外出的

19、留守儿童相比,前者对现有生活的满意度低,但对未来却更怀有希望。9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 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 靖康元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

20、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 嘉之。时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金人自郑 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 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

21、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 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 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 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节选自宋史亲泽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面避难/不可也/即日

22、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 十余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

23、“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D.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令时,发现当时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 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 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C.宗泽精明能干,富于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 长远的打算,井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

24、使五郡互为援助。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朝廷返都东京;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 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5分)(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25、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7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苏轼在赤壁赋里深情地描绘曹操在战场之上饮酒作诗的豪雄形象三句是“,。”(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个对仗工整,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

26、,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 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 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 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 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

27、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 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 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17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18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席卷系扩展 B. 笼罩停扩展 C. 席卷停扩充 D.笼罩系扩充19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 B. 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

28、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两句是(5分)A.小赵因为业绩突出,被总公司任命为分公司的销售总监,面对员工们的祝贺,他憨笑着说:“感谢各位垂 爱,太谢谢!”B.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C.周经理,我初来乍到,业务方面还不熟练,如果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周到,还望见教。D.记者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时说:“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E.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种子如果害怕

29、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7月19日至28日,习近平主席将对阿联酋、塞内加尔、卢旺达和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过境毛里求斯并进行友好访问。此次中东非洲之行是习近平连 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是国际形势深刻演变背景下中国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外交行动,意义重大, 世界瞩目。从北京到阿布扎比,从达喀尔到约翰内斯堡,美妙的弧线穿越亚非大陆,关山重重隔不断中国 与发展中世界的情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谱写出新的篇章。要求:综合

30、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1D 2D 3C(二)4C5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秋与春夏冬进行对比,先后写出对春天太过“疯狂”、夏天应是“死路”、天 较少显示了生命的不同感受;凸显对秋的偏爱,揭示秋在“酝酿着生命”的同时,更显示着“沉着的力”。6此说富有哲思。在作者看来,黄叶代表秋来早,又见自己头发脱落,使人油然而生时光无情、人生被鞭 赶的危机感。秋天联系着过去与将来,人走在道上希望就在,秋天又到来,让人觉得像是被它沉着的力量 鞭策着朝希望前行。(三)7B 8C9父母层面: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

31、地方各级政府层面:要认真落实执行关于加强农村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基层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履行职责和义务国家层面: 其一,国家需要出台政策保护留守儿童;其二,改变僵化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社会层面:公益机构可以多去关怀帮助留守儿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10D 11C 12B13(1)(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但每年却要交税一万多缗,都是向百姓横征 暴敛来的。(2)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二)14D15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 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三)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三、语言文字运用17A18A19C20CE21示例风筝如果害怕掌控,那它永远不能翱翔; 梅花如果害怕严寒,那它永远不能飘香; 孤舟如果韩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起航。四、写作22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