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 州柳刺史,种 树柳江边。2.学习文章对比映衬的写法及委婉含蓄的讽喻特点。3.懂得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的道理。学习目标:1.掌握“业”“实”“等实词,归纳“以”“且”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走近作者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以山水游记、寓言和传记的文学成就最高。本文写于唐代安史之乱后,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2、当时,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民不聊生。写作背景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种树郭橐驼传、介绍人物身世。2、引出种树行家。3、畅谈种树经验。4、官府繁政扰民。5、问者意外收获。研读第一二段: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研读第一段: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研读第一二段:你认为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试为他写一简短的宣传广告。为郭橐驼广告宣传丰乐乡,郭橐驼,虽病偻,人豁达,种树强,人争抢!研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郭橐驼与他植者的不同种树风格郭橐驼他植者本舒、培平土故、筑密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结果根拳、土易过焉、不及天性失天性得他植者故不我若
3、也不言自明的对比论证方法旦视暮抚已去复顾郭橐驼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促尔耕勤虑害树繁政扰民种树治民喻文章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小结全文1下列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B遂而鸡豚(成,养大)故病且怠(穷困)C.驼业种树(以为业)移之官理(道理)D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养育)2.选择下列文句中虚词的正确用法.以(A.连词,又,并且,表递进关系;B.连词
4、,表修饰关系;C.连词,来,用来,表目的;D.凭,介词)且硕茂,早实以蕃()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而木之性日以离矣()2.下列各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从文体和写法上看,颇为新颖活泼,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而非说教。B本文是一篇史传,所传人物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C.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通过对比映衬,婉约而多讽,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其令”。D本文写于安史之乱后,针对官府扰民,百姓疲惫不堪的社会现状 有感而发,体现 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2.学习文章对比映衬的写法及委婉含蓄的讽喻特点。3.懂得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的道理。学习目标:1.掌握“业”“实”“等实词,归纳“以”“且”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拓展联想v大禹:顺水之性以浚其水v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v为官:顺民之性以养其民v请同学们结合以上观点谈谈素质教育下的家庭学校教育,写200字左右的作文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