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第一板块 课时训练二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深闺(u) 回眸(mu) 玉扃(jin) 马嵬(wi)B. 霓裳(n) 骊宫(l) 鼙鼓(b)仙袂(mi)C. 云鬓(bn)花钿(tin) 萦纡(y)龙驭(y)D. 衾寒(qn)临邛(gn)钗擘(b)霓裳(chn)解析:B项,“鼙”读p;C项,“钿”读din;D项,“邛”读qin 。答案:A2. 填在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三千年来,诗坛_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得以自豪的精神财富。(2)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
2、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_。A呈现圭臬B涌现规范C涌现圭臬D呈现规范解析:呈现:现出、露出;涌现:(人或事物)大量出现。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用于书面语中。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答案:C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B. 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 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
3、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 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解析: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B.春风桃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C.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答案:B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B. 电视剧潜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形成了屏幕热播、专家热评、群众热议,成为广东影视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C. 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
4、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D. 海外华人参政意识不强,跟欧美白人甚至非裔相比,华人不太擅长公共演说,这是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造成的。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群众热议”的后面加上“的轰动效应”。C项,“倾向”和“偏重”重复,应删掉其一。D项,句式杂糅,“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和“是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造成的”杂糅。答案:A5. 2014西工大附中第五次适应性训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_,_,_,_,_。_,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
5、的同情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A. BC. D解析:根据逻辑顺序判断。句的“嗜好”是指前句的“喜爱文学书”;和存在因果关系;“一步一步”呼应句的“从幼年到成年”。答案:A6. 2013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答:_(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
6、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能作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的心情,能作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表
7、现手法。答:_解析:这是一首绝句,诗歌的前两句写唐玄宗夜闻雨声,在“乱铃声里”因思念杨贵妃而“倍沾襟”,后两句议论,面对军中死去的将士,唐玄宗却“不动心”。很明显,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唐玄宗不问六军生死、国家兴亡,只是念念不忘亡妃的荒唐行径暴露无遗,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言自明了。答案: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以军中将士之死与杨贵妃马嵬之死作对比,谴责了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径。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春生唐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8、(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答:_解析:(1)描写的景物即诗中的意象,颔联中的“和风”“啼鸟”,颈联中的长在河畔的草、树上的小花都是表现春天生机的景物。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而诗人在尾联写到了自己“沦落在江州”,可见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了反衬的作用。(2)根据“沦落”一词可推知,诗人的情感是伤感的、消沉的,春天来到自己的家乡却找不见自己,而自己只好让春天传信,传达自己的沦落之苦。答案:(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乐景写哀情(反衬)。(2)尾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到江州的伤感消沉之情。
9、尾联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诗人却找不到,而诗人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感情含蓄蕴藉。9.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题。轻肥白居易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1)“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那么,诗中是如何描绘“内臣”们的骄奢生活的?答:_(2)本诗又题“江南旱”,为什么诗歌的主题篇幅不描绘江南旱情,反而描绘“内臣”们的行乐图?答:_答案:(1)首先描绘
10、“内臣”们“赴军中宴”时的耀武扬威,以揭露其“骄”,接着用“军中宴”的盛况表现其“奢”,短短四句便暴露出以“内臣”为代表的统治者的骄奢淫侈的生活。(2)用诗的主要篇幅描绘“内臣”们酒池肉林的欢宴图,而在最后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勾画出民间的惨况,从而使两种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生活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
11、作用。答:_(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答:_答案:(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11. 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插图,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片中的情景。要求:语言鲜明、生动,50字左右。答:_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琵琶行中
12、诗人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在组织语言时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句式的整散结合,力求语言生动形象。答案: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青衣端坐船头。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12. 2013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答:_答案:示例:鲜花绽放灿烂的笑脸,向你渲染春天的瑰丽;蝴蝶跳出轻盈的舞步,向你展示出生命的旋律;丝雨敞开紧闭的心扉,向你清唱万物的欣喜。1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答:_答案:我们可以从陈鸿创作的意图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