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集体教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时间:课题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
2、想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重点哲学与爱智之学难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
3、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要 内 容备注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探究提示: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
4、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探究提示: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探究提示:2、哲学的任务: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
5、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探究提示: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1、 哲学的含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 (2)二者的联系。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课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探究提示:(1)什么是方法论? (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图所示: 人们对整个世界 世界观 总的看法 根本观
6、点 用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统一 哲学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根本原则 方法论 根本观点(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探究提示:1、具体知识的内容 自然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文艺、伦理、政治等 思维知识 心理学、逻辑学等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探究提示:(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课堂
7、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探究提示: 板书设计练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集体教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时间:课题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 (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2)从古今中外著名
8、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 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
9、否坚持了唯物主义。(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要 内 容备注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探究提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否认正确反映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可知论唯物主义(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0、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课堂探究: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探究提示: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探究提示: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二)、唯心主
11、义课堂探究:(1)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咀就没有世界吗? (2)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为什么?课堂提示: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 课堂探究:(1)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你认为理和天地万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探究提示:(2)客观唯心主义。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板书设计练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集体教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时间:课题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中
12、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理解: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 (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哲学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社会现象把握本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等内容的学 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 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重点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
13、位和作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难点方法点津(1)结合典型事件,说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运用对比方法,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理解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特征。(3)联系历史事实,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要 内 容备注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课堂探究:(1)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为什么会出现在战国时期? (2)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
14、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课堂探究:(1)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什么作用?(2)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18世纪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1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要体现。2 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重要体现。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课堂探究:(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2)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探究提示:1阶级基础。 2科学前提。 3 理论来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课堂
15、探究:(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探究提示: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1)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课堂探究:(1)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2)科学性和阶级性能否统一?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能统一,在什么情况下二者能够统一? 探究提示: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与革命性是有机统一的。(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十四课时) 1毛泽东思想。(1)
1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板书设计练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集体教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时间:课题第二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 (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7、应注意的问题分析:(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3、
18、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重点1、意识的本质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难点方法点津(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要 内 容
19、备注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课堂探究: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探究提示: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课堂探究:(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探究提示: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课堂探究:(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探究提示: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
20、会产生意识。 课堂探究:(1)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探究提示:(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课堂探究:(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探究提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课堂探
21、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探究提示: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课堂探究: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探究提示: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课堂探究: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
22、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探究提示: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课堂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你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的理由吗? 探究提示: 课堂探究:(1)该地区是针对什么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的? (2)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负责人,你会根据什么来制定你所管辖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探究提示:板书设计练习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集体教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时间:课题第二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
23、神-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实践 (2)真理理解;(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7)认识具有无限性 (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
24、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
25、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难点方法点津(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
26、以便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3)结合欧几里得定律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来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号”飞机失事并没有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来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 要 内 容备注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探究提示: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7、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探究提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课堂探究: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想一一想,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探究提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课堂探究:(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 (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探究提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28、唯一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探究提示: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课堂探究:(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2)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3)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探究提示:(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课堂探究:(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探究提示:(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2)真理都是具体的。(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课堂探究:(1)当我们在实践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探究提示: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课堂探究: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探究提示:板书设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