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193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全卷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1.商代统治者事事必问鬼神,以至于每事必占卜,而周代统治者更加重视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礼制和人的主宰性。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周代A. 确立了君权至上观念B. 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C. 推行了等级分封制度D. 建立了宗法血缘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相比于商代,周代更加重视血缘宗亲关系,这主要是宗法血缘秩序建立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周代君主权威有限,君权至上观念尚未确立,A选项错误;周代尚未破除封建迷信思想,B选项错误;重视人伦秩

2、序与推行等级分封制度无关,C选项错误。故选D。2.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三公”地位并不平等B. 御史大夫应隶属于丞相C. 具有“三权分立”特色D. 太尉掌握最高军事决策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来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为三公,但御史大夫又是丞相的助手,因此“三公”地位并不平等。A正确;御史大夫虽是丞相助手,但他们都是隶属于皇帝的,B错误;材料表明御史大夫受丞相的制约,不具备“三权分立”特色,C错误;太尉虽然主管军事,但最高决策权在

3、皇帝手中,D错误。故选A。3.下表是阎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项目 高官贵 戚子弟 中级官 僚子弟 下级官 吏子弟 普通士人 合计 汉代官僚名族子弟 239% 87% 13% 109% 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 87% 87% 22% 239% 435% A. 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B. 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C. 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 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下级官僚”和“普通士人”在察举入仕者占有一定比例,说明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不同阶层在察举入仕者占据比例不一样,高官贵戚子弟占较高

4、比重,说明没有注重阶层平衡,排除A项;材料说明汉代官僚名族子弟占据主导,排除C项;材料中下层出身的平民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不能说明背离制度设计,排除D项。4.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A.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B. 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C. 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 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可知,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各臣僚奏议前提前了解国事,待“各臣僚建议于御前”时,已经有了各种相应

5、的对策,这显然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决策过程中的变化,而不是机制变化,B错误;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是军机处的建立,C错误;内阁一直是皇帝的内侍机构,D错误。故选A。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A. 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B. 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C. 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D. 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以得出,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均比较注重“人世”,即关注政治,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

6、及抛弃迷信,故A不正确;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家思想的同一性,故C不正确。6.下面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A. 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B. 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C. 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 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示,汉武帝至汉元帝时期,太学博士子弟的人数稳步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太学是汉统治者培养人才的学校,武帝之后,儒学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说明儒学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并非主要原因;早在战国时期儒学已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B项

7、错误;董仲舒吸收的主要是道、法、阴阳家的部分思想,而非所有诸子思想,D项错误。7.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A. 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B. 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C. 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D. 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可知,王阳明主张学

8、问和道不是某个人的专属,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通过“求诸心”即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来获得,故选D项;根据材料“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可知,王阳明认为学问和道不是某个人的专属,无法体现对先秦儒学的传承,排除A项;儒学危机是在魏晋南北朝至宋朝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已经实现了儒学的复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阳明对学问和道的主张,属于心学的内容,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8.顾炎武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据此可知,顾炎武的思想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 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严厉批判C. 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

9、价值取向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从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提倡实学等主张可知,其思想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提出反对君主专制,与受到民主思想影响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顾炎武的思想是在新形势下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与发展,B项错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彻底改变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C项错误。9.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A. 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B. 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 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D. 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答案】

10、D【解析】【详解】汉代张仲景在明清时期有画像,而且在日本印刷品上出现,说明张仲景代表的中医学得到传播和发展,D正确;两幅画像在研究张仲景相关内容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排除;题干中的两幅画像不是雕版印刷品,排除B;文人画重在写意,排除C。10.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言情成分明显增多,一些书商也喜欢鼓吹作品的言情内容;同时,很多神魔、侠客题材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的推崇。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戏曲艺术的革新B. 平民教育的兴起C. 封建制度的衰落D. 商品经济的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言情、神魔、侠客等题材的作品具有通俗性,属于世俗文学,符合市民阶层的品味,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冲击,故选D

11、项;材料中的作品并非戏曲作品,无法反映戏曲艺术的革新,排除A项;材料中作品的出现虽反映了平民的欣赏口味,但与教育无关,排除B项;封建制度的衰落影响的是作品的内容和情节,比如导致直接揭露封建社会走向腐朽和没落的明清小说的出现,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倾向影响并不明显,排除C项。11.佛教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西中。东晋时“飞天”着色大胆、运笔豪放,画面原始、拙朴。北魏时“飞天”形象较飘逸、轻盈,已脱离西城“飞天”的笨拙之感。唐代中期的“飞天”积极奋发,奔放豪迈,有突出的灵动之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两晋时期飞天开始摆脱模仿痕迹B. 唐代飞天体现盛世时期的审美理想

12、C. 北朝时期中国化的飞天完全成形D. 佛教对唐代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唐代中国化的飞天日臻成熟,形象灵动多变,充分体现了大唐盛世的审美理想。故答案为B项。A项两晋时期飞天还没有摆脱模仿痕迹,排除;C项北朝时期中国化的飞天才开始成形,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2.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A.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B. 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C. 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D. 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

13、中,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可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A项正确;京剧和农耕文明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京剧没有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故C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封建的正统观念,故D错误。13.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以托斯卡方言进行写作。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由此可以看出A.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B.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正在形成C. 其目标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 这些作品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很多作家在作品中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写作语言也从拉丁文转向本民族语言”突出的

14、是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这主要和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有关,B正确;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对人性的肯定和人的价值重视,材料未涉及,A排除;C是启蒙运动的目标,排除;浪漫主义注重对人的主观感情的抒发,材料未涉及,D排除。故选B。14.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 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C. 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 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

15、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无非是使新教的权威取代了既有天主教会的权威,这种信仰上的权威同样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从而阻碍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缺陷,并非其积极之处,A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产生了冲击,B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错误。故选D。15.17、18世纪以来,一些思想家表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这些思想家A. 以唯心主义的立场否定平等权利B. 意在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

16、的统治C. 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D. 认可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这些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并且认为这属于自然权利,故选D项;材料没有否定平等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自由服从公共意志,排除C项。16.1692年,一位牧师给牛顿写信,请教关于万有引力和宇宙性质的一些问题。牛顿在回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

17、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材料表明A. 科学理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B. 经典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C. 宗教思想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D. 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可知,材料说明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兼容,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7.它的创立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们把眼光从至高无上的、全智全能的造物主上帝,勇敢地转向

18、大自然,向自然本身去寻求自然界的各种答案。该理论A. 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B.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 加速了人类工业化的历史进程D. 阐明了生物物种演变发展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启发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材料中的理论是进化论,进化论阐明了生物物种演变发展规律,故选D;A是伽利略的成就,B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是牛顿经典力学,三者都不符合题意,排除。18.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

19、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A. 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B. 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 说明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不满D. 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50年代,受政府冷战政策影响,美国文学领域出现的公路叙事文体,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等,反映出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D项正确;“典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与“公路叙事文体”、“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等不符,A项错误;民众的“理性思维”与“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等不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民众对“国家干预政

20、策”不满,C项错误。19.19世纪末,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所造 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於人,不致金以利权授外洋矣。”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张A. 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B. 直接推动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C. 表明“实业救国”思潮由此兴起D. 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不致金以利权授外洋矣”可知,郑观应主张发展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排除A;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创办军事工业,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

21、的关键信息是“不致金以利权授外洋矣”,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0.新学伪经考强调: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做“新学”,是刘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而成。孔子改制考强调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创造的政教礼法,作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这表明康有为A. 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真谛B. 借助传统文化减轻宣传变法阻力C. 考证出儒学经典的历史演变D. 认为孔子是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材料核心信息是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内容的表述

22、,都是康有为的一家之言,这些一家之言,结合当时的背景,在儒学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这一做法在肯定儒学与孔子,便于被人接受,有助于减轻宣传变法的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康有为是在借助儒学宣传变法,不是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A项排除;C、D两项都是部分材料信息的理解,也不完全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21.1919年4月,蔡元培说:“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据此可知,蔡元培A. 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B. 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C. 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D. 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23、材料“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可见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选项B正确;北大当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得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它思想的主张,选项D过度解读材料,排除。22.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A. 社会主义成为思想

24、界共识B.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C. 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想D. 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说明,当时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是最终的政治归宿,这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选B项;A项错在“共识”,说法绝对;材料中仅能体现陈独秀的观点,无法代表知识界,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国人抛弃欧美政治体制,排除D项。23.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这反映了A. 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B. 美苏争霸中美国攻

25、势强劲C. 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 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美苏争霸期间,苏联空间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美国加快发展空间技术,反映国家间科技竞争附有浓厚的政治色彩,C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苏联科技已经全面超越,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排除B项;美苏争霸焦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排除D项。故选C。24.孙中山认为只有土地国有才能防止地主暴利的产生,“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失以后,土地必此存留。可见土地实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由恶得而私之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完全吻合

26、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 贯彻落实其“节制资本”主张C. 试图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D.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认为应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消除地主依靠地租及地价增涨获得暴利的可能,有利于解决地主土地所有制存在的弊端,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主张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同,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节制资本主张,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D项。故远C。25.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术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

27、、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A. 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B. 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C. 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D. 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答案】B【解析】【详解】毛泽东认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故选B;该考察报告并不是建议中共调整革命道路,排除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当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需要,排除D。故选B。26.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该报告

28、内容A. 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B. 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C. 指引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D. 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一方面坚持反帝反封,一方面强调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故答案为A项;B项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消灭资本主义,排除;D项此时中共党内不存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27.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9、这一论断A.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B. 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D.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答案】D【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实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A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试产经济体制的目标,B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C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故D正确。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79年”“社会主

30、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28.英国星期日快报曾经报道:“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意味着毛泽东和他的科学家通知美国和俄国这两个核大国,中国也有了投掷洲际距离核武器的能力了。”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这次向空间进军的成功”指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故选C;AB不属于空间技术,排除;201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毛泽东已经去世,排除D。29.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

31、,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 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提出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C. 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 中国画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时隔三年后”指的是1956年,1956年提出了“双百方针”,在艺术上提倡百花齐放,所以开始出现对此文的批判文章,A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1954年宪法的确立和该文批判文章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

32、涉及中国画创作风格的问题,排除D项。30.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A. 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B. 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C. 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D. 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大学”可

33、知,哈工大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材料中哈工大的培养方向是理工科师资,与政治色彩无关,体现不出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材料中仅能看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受到国家需要的影响,无法判断此变化是否已经对国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作用,排除C项;哈工大等高等学校的发展不属于大众教育范畴,排除D项。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4道题,共40分,每题10分)31.(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

34、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

35、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

36、问题”并结合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的要求、科举制的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等角度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一信息“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和材料二信息“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积极方面可从打击旧学、传播新学、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新式教育发展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从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等方面分析。【点睛】本题以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改革为切入

37、点,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本题契合的热点是高考改革,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举措,体现了高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特点。本题考查的素养有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3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米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

38、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米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

39、生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答案】(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4分)(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1分)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2分)后因:全盘(3)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2分)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废止幕府时代服饰.自天皇以下.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即可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

40、息“众人趋之若鹜”即可得出“国民竞相效仿”的结论;材料一中“牛肉被称为文明的药剂”、“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得出学习西方表面化。第(2)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国文明之进步.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即可得出“认识到模仿虚饰的缺陷,开始理性对待西方文明”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前者可从摆脱民族危机和落后的现状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后者可从全盘西化的危害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3)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

41、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即可得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的结论。【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措施和影响。33.【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

42、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据材料二“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

43、既慑天威,益慕圣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从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证沿海诸省安全等方面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本题据材料三“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设置机构、驻军、免除税役等方面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再据材料三“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即可从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等方面回答其作用。34.【加试题】读马克思,感受其伟大思想与人格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上中学时,启蒙运动的精神已在学校传播。校长是他的历史老师,也是他家庭的朋友,被称为“康德哲学专家”

44、。毕业时,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写道:要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面对时代的转形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材料二 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

45、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现在和将来都是有价值的,可是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攀登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巅观赏下面的山景那样。引自恩格斯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民主周报作(1)结合所学,概述材料一中康德的思想观点,归纳马克思与启蒙思想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资本论的理论贡献。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矢志不渝的思想准则。【答案】(1)康德的思想观点: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关系:受启蒙思想影

46、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以及对启蒙思想予以批判继承。(2)理论贡献: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思想准则:为人类工作的思想准则。【解析】【详解】(1)观点:根据材料“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的观点可概括为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关系:根据材料“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乃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 “马克思借助徳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可知二者的关系是受启蒙思想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以及对启蒙思想予以批判继承。(2)贡献:根据材料“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论的理论贡献是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准则:根据材料“马克思借助徳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览无遗”可知体现的是为人类工作的思想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