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课堂演练一、选择题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A文化方面B政治方面C军事方面 D经济方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战舰”“火器”“练兵之法”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C项正确。【答案】C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这段话反映的主张是()A“中体西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以夷变夏”D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题
2、干的主要信息“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自强”“学习外国利器”等可判断,A项符合。【答案】A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A和B、D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故C项正确。【答案】C4(2009扬州模拟)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他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
3、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能改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康有为主张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头戴举人帽”,身穿皇帝御赐的“黄袍马褂”,说明他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材料二自台事后(
4、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看,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其意图?(2)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请分析其“有心无力”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暴乱于上”“揭竿斩木”等关键语
5、概括其变法意图,对其意图的评价要一分为二;第(2)问依据材料三中的“以君权雷厉风行”不难判断出核心观点,“风气未开”即是他的观点依据;第(3)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归纳原因。【答案】(1)意图:以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评价:其救亡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爱国的、进步的;他企图用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反映了他的阶级局限性。(2)由皇帝亲自主持变法。依据:中国“风气未开”。(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封建势力强大;维新派抵制人民革命;变法没有群众基础。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时代官僚之
6、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A为官清廉正直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开眼看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道光时期清王朝仍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而林则徐则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D项正确。【答案】D2下列有关下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人物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该著作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C该著作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D该人物还编译了四洲志和各国律例等资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图中人物及著作是魏源和海国图志,A项是对林则徐的评价,C项是
7、洋务派的观点,D项是林则徐的成就,故B项正确。【答案】B3林则徐、魏源首倡的“新思想”所起的历史作用是()A迫使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B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D启迪人们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解析】林则徐、魏源等人“新思想”的“新”是相对于“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而言的。他们率先“开眼看世界”,对于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重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答案】C4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与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体系不同根本目的不同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师夷”的内容不同ABCD【解析】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中,可以看出一个最明显的相同点,他们都主张“师夷长
8、技”,在“师夷”方面他们的主张是相同的。将包含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A5对“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正确理解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主张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对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中体西用”思想是主张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中国的纲常名教和专制统治。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故D项正确。【答案】D6(原创题)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倡导者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王韬 D康有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
9、的能力。”扩展到制度层面”的只有C和D,但“较早倡导者”则只能选C,因为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答案】C7(2009温州一模)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的“观念转变”可以判断出应是戊戍变法对思想方面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8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源是()A国际环境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目标不同 D思想观点不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根源”
10、应从其自身分析,即内因,A项是外因,C、D两项取决于B,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9(创新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批评他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材料二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又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请回答:(1)材料一中梁启超批评的对象是谁?其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2)材料二中所描绘的情景你认为谁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如何做到“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的?【答案】(1)洋务派。批评有道理。因为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拒绝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康有为。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效法日本走君主立宪道路来摆脱民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