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承智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有A、B和C三种主族元素,若A元素阴离子与B、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B的阳离子半径大于C,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 )A. ABC B. BCA C. CBA D. ACB2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青蒿在乙醚中浸取,通过分馏可提取治疗疟疾的青蒿素B. 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C. 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D. 久置的漂白粉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与空气中的O2反应3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
2、,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对其性质的预言中,不正确的是A. 它的原子半径比钠大,失电子能力不如钠B. 它的金属性比钠强,跟水反应会更剧烈C. 它的氢氧化物(FrOH)是一种强碱,遇酚酞溶液变红D. 它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但是不易得到金属铜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SO2(g) + O2(g) 2SO3(g),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B. SO2、O2、SO3的浓度相等C. SO2、O2、SO3在容器中共存 D. SO2、O2、SO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5已知吸热反应C+CO2(g) 2CO的反应速率为v 1,放热反应N2
3、+3H2 2NH3 的反应速率为v 2。对于上述两个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1 和v 2的变化情况为A. 均增大 B. 均减小C. v 1增大,v 2减小 D. v 1减小,v 2增大6一定质量的Na、K分别投入足量的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中a、b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曲线a对应的反应使用了催化剂B. 投入的Na、K物质的量相等C. 曲线a代表K的反应,曲线b代表Na的反应D. 两反应中反应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不同7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 李自诗句“日照香
4、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L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微粒数目等于2NAB. 1molCnH2n+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3n+1)NAC. 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D. 标准状况下,8.0g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5、A9已知”CC”单键可绕轴旋转,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中至少有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B. 分子中至少有8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 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D. 分子中至少有13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 NH4Br的电子式:B. S2-的结构示意图:C. 比例模型可以表示甲烷分子,也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D. 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11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 铝与稀盐酸 D.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12化学是一门实用
6、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B. 用NH4Cl浓溶液除铁锈,因为NH4 Cl水解显酸性C.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 在食品袋中放入CaCl26H2O,可防止食物受潮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以非极性键结合起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 在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化学键C. 键一定比键强度大 D. s-s 键与p-p 键的电子云形状对称性不相同14下列关于石油、煤、甲烷水合物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苯是来自于煤的基本化工原料 B.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
7、体燃料C. 甲烷水合物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可萃取溴水中的溴15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可以表示10B的原子结构,但不能表示11B的原子结构B. 聚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 CH4的球棍模型:D. 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HOCl16下列比较或归纳一定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阴离子阳离子 B. 酸性:HClO4H2SO4C. 熔沸点: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D. 稳定性:PH3NH317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71 g KO2 中所含离子数为 1.8061024B. 标准状况下,22.4 L 环己烷分子中含 7.2241024 个 CH 键
8、C. C2H4 分子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比值为 4:1D. COCl2 和 BF3 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18铍元素性质与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方法能证明氯化铍由共价键构成的是()A. 溶于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B. 溶于水做导电实验,观察是否导电C. 熔融状态,做导电实验,观察是否导电D. 测定氯化铍熔点19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2A+B2C ( A、B、C均为气体)达到平衡状态的有A、B、C的百分含量相等;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B,同时生成2amo1C;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0.5amolB;外界条件不变时,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外界条件不变
9、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1 : 2A. 除外 B. 除外 C. D. 2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Y位于A族,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W的氢化物热稳定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X)r(Y)r(Z)r(W)B. 元素Y、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D. 由X与Y两种元素组成的简单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二、实验题21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10、。某化学小组根据上述反应原理进行下列实验:测定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实验步骤如下:取待测H2C2O4溶液25.00mL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用0.1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20.00mL。请回答:(1)滴定时,将KMnO4溶液装在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2)若在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H2C2O4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测得H2C2O4溶液的浓度会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步骤中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4)计算H2C2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1、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温度均为25):实验序号体积VmL0.1molL1KMnO4溶液0.1molL1H2C2 O4溶液0.1molL1H2SO4溶液H2O2.05.06.07.02.08.06.0V12.0V26.02.0请回答:(5)表中V1_,V2_。(6)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7)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用0.2molL1盐酸代替0.1molL1H2SO4溶液,理由是_。三、推断题22分(I)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
12、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A与D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与FD2化合生成一种强酸,写出该强酸酸式钠盐水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为:_。(2)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E2D的形成过程:_。(3)在l0lkPa、25下,14g气态B2A4在D2中完全燃烧,放出QkJ热量,则B2A4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A、B、C、X均为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品已略去)试同答:(4)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a.H,S b. NH3c.Na d.Zn e.CH3CH2OH(5)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
13、的白色沉淀,则C的化学式为_。(6)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B,则B的化学式为_。参考答案ADADA AAACB BDAAD BCCCD 21 酸式 偏大 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0.2 10 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的时间 不能 KMnO4 能氧化盐酸22(1)NaHSO4=Na+ H+ SO42-(2)(3)C2H4(g)+3O2(g)=2CO2(g)+2H2O(1) H=-2QkJ/mol(4)d;(5)FeCl2;(6) Al(OH)3 (5)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C中含有氯离子,若X是一种金属单质,由转化关系ABC,X为变价金属铁,A为强氧化性物质,根据元素守恒知,A是氯气,B是氯化铁,C是氯化亚铁,故答案为:FeCl3;(6)若A、B、C为含某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由转化关系ABC,且A+CB,考虑Al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若X是一种强碱,A为铝盐,B为Al(OH)3,C为偏铝酸盐;若X是一种强酸,A为偏铝酸盐,B为Al(OH)3,C为铝盐;通过以上分析知,B是Al(OH)3,X是HCl或NaOH,故答案为:Al(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