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2.50KB ,
资源ID:1300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005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

1、二0三中学2022-23上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 6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煞;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

2、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材料二: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于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

3、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记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到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政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中国的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念,但并不仅仅只指涉过去,它

4、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首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典型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整个社会的阶级意识、革命色彩还很浓厚;另一方面,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典型报道的形式将焦裕禄突出建构为“困境中的英雄”和“毛泽东

5、思想的实践者”。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焦裕禄上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社会建设也已取得了一定的业绩。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那么,现在的电视剧焦裕禄所建构的焦裕禄形象及相应的集体记忆又是如何与当下的现实语境相契合的呢?细细究之,也不难发现其内在关联。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

6、领地却多有荒芜。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说,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当时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电视剧焦裕禄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他在寒冷的冬夜给偏远的公社送去棉衣,他亲力亲为给老百姓解决买煤的问题通过对历史细节进行影像还原,焦裕禄形象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综上所述,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表征

7、的不仅仅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这方面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期盼,通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摘编自蔡琪、曹慧丹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发展)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有关“典型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的历史功绩不可抹煞,也契合当今社会对精神楷模的需要。B. 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就是一次不断变化的典型传

8、播,是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决定的。C. 目前,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D. 这种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支撑。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B. 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而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C.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D. 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

9、无节制的物欲追求。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媒体塑造典型形象除了能够借以倡导主流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情感诉求提供了渠道。B. 焦裕禄这一媒体形象的集体记忆关联着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并将现在与过去相联结。C. 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始终以某一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D. 在新的时代,如果重拍以焦裕禄为主角的电影,他的媒介形象应该还会有新变化。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

10、题姹紫嫣红开遍滕肖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天还未亮,项忆君便被父亲的唱戏声弄醒。她爬起来,轻手轻脚地开了门。客厅里,父亲项海把四周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拉上窗帘,穿一身褶子,舞着两只水袖,身段袅袅婷婷。头一扭,眼神再一挑,翘个兰花指便活脱是杜丽娘了。声调压得有些低,好几个音该往上的,都硬生生吃回了肚里。项忆君知道父亲是怕影响隔壁邻居。不够尽兴了。但也不要紧,客厅不是舞台,父亲不是为了博台下的喝彩,只是自娱罢了,为的是一刹间的迷醉,像鱼儿游回大海,鸟儿重归林间。那一刻,是另一个世界,只需微微闭上眼,周围便是良辰美景。项忆君又轻轻关上门,重新躺回床上。项忆君的曾祖父

11、早年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琴师,父亲项海从小跟着研习京昆,嗓子好扮相也好,早年是京剧团的台柱,专演梅派花旦。后来嗓子不行了,改唱昆曲,渐渐地便不唱了,赋闲在家。早饭时,项忆君看到,项海的胡子依旧刮得干干净净,下巴上青灰一片。这还是演花旦时的规矩,胡子要刮彻底,胡碴也不能露个一星半点。早年落下的习惯,至今如故,每次刮完胡子,还要翘起兰花指轻抚一遍,再朝镜子里抛个眼风,定个格,才作罢。项忆君吃完,站起来,拿上包,说声:“爸,我上班去了。”项海微微点头,举起一只手,优雅地挥了挥。“去吧。”也是京白的韵调。项忆君在机场海关上班。高中毕业时,项忆君原先想考戏曲学院,一是自己喜欢,二来也是想让父亲高兴。她长相

12、跟父亲有些像,瓜子脸,五官不算出众,却是清清爽爽。父亲说过,这种脸型饰花旦最好,平常看着普通,妆一上,眉眼便活了。她以为父亲肯定支持。还未懂事起,她便听父亲唱戏,起初是咿咿呀呀觉得好玩,渐渐地,便融了进去。确实是好,到兴头上,整个人嗖地蹿了出去,只一瞬间,便似穿越了几千几百年,到了不知名的所在。戏里的人,都活生生地在旁边呢。轻摆罗衫,眉眼含春,一蹙一颦,都是美到了极致。项忆君也爱听流行歌曲,可跟京昆比起来,便完全是两码事了。一个像嘴里嚼的话梅,另一个,却是泡得酽酽的茶,光闻那香气,便已醉了三分。一个是听了便忘,一个是直落到心里,曲罢了还兀自傻傻的。项忆君小的时候,到杂货店买酱油,手拿瓶子,嘴里

13、哼着“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转东升,那冰轮离海岛”脚下踩着碎步,眼神定定的,小嘴念念有词,痴了似的。路过的人便笑她是个傻丫头,长大了和她那傻爸爸一样。项忆君唱戏时,项海便在一旁坐着,两指间夹支烟,随节拍在桌上轻轻敲着。项忆君嗓子比父亲亮,身段也好。项海说,如今的角儿,再没有像当年那样出众的了,总是少了些什么,也是世道的缘故,能出电影电视明星,却出不了拔尖的名角儿。项忆君有天赋,没受过专业训练,单靠父亲的指点,小学时便得了全市京剧票友赛儿童组的冠军。上台领奖时,主持人问她长大了要做什么,她想也不想,便回答说“名角儿”。项忆君母亲死得早,舅舅心疼外甥女,便常过来看她。舅舅是生意人,见的世面

14、多,眼界也宽。高考前一个月,项忆君把填好的志愿给父亲看。那天舅舅也在,一见志愿表,便跳起来“帮帮忙,唱戏会有什么出息,有几个唱戏唱出名堂的你爸爸唱戏,你也唱戏,你看看你爸爸,就晓得唱戏好不好了!到了紧要关头还是要看看外面的世界都变成什么样了,你还以为是戏里的世界呢!”舅舅确实是为项忆君好,以至于到后来都有些失言了。项海没作声,端起桌上的茶,掀开盖、轻轻撇去茶沫,吹了吹。不喝,又放下了。那天晚上,项海没有睡觉。房间的灯始终是亮着。关着门,烟味却还是源源不断地飘出来。项忆君也是一直睡不着。第二天,父亲让项忆君把志愿改了改成工商管理专业。那日,项忆君第一次看到父亲竟忘了刮胡子,胡碴密密麻麻,一直延伸

15、到两颊。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哎”,转身进屋了。项忆君穿上海关制服,在父亲面前一站,项海朝她的肩章看了又看,半晌,才道:“女孩子穿这身衣服,有些武气。”项忆君说:“是刀马旦的路子。项海笑了笑,不吭声了。日子一天天地过。项忆君还是爱唱戏,每天总要抽个半小时,让父亲指点。这半个小时,与另外二十三个半小时,像是隔着几个世纪。项忆君知道,这半个小时,她其实是梳着髻化着油妆呢,水袖舞得花团锦簇,周围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会儿“待月西厢”,一会儿又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这半个小时,比那二十三个半小时都要精彩,是点睛的一笔。舅舅给项忆君介绍过一个男朋友,在会计事务所上班,父母都在国外,家里条件不错。项忆君

16、和他谈了半年,感觉还行,他父母专门从国外飞回来看准儿媳。见面那天,小伙子的母亲随口问了声“平常有什么爱好”,项忆君答道“唱戏”。两个老人倒有些意外了,说,那就来一段好不好?项忆君便演了一段“贵妃醉酒”。唱到最后,不知不觉竟落下泪来,眉眼间说不尽的缱绻情意。两个老人看得呆了,半晌,才鼓起掌来。项忆君以为给他们留了好印象,谁晓得过了两天,小伙子跑来说我爸妈讲你身上有股妖气,不像好好的女孩子。项忆君是第一次被人这样说,委屈得回家就哭倒在床上。半晌,项忆君不觉唱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父亲在门外,举起一只手,眼神一挑,轻声(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17、正确的一项是( )A. 项海从小研习京昆,早年是剧团的台柱,即使后来赋闲在家也常常自己唱戏,唱戏已然从职业变成了他的生活方式。B. 项海每次在家唱戏都“拉上窗帘”“声调压得有些低”,均说明了他离开舞台后,对自己的表演水平已经不自信了。C. 小说中对“舅舅”的身份介绍及其语言描写,既写出了“舅舅”的庸俗精明,又自然地点出了项海父女生活的社会环境。D. “准公婆”欣赏项忆君唱了“贵妃醉酒”之后,“看得呆了,半晌,才鼓起掌来”可见他们感受到了项忆君的唱功非凡。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项忆君长期浸润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其审美品位决定了流行歌曲被她比喻成“嘴里的

18、话梅”,戏曲则被比喻成“泡得酽酽的茶”。B. “顶海端起桌上的茶,掀开盖,轻轻撒去茶沫,吹了吹。不喝,又放下了”说明舞台动作已深深融入其生活,也展现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C.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待项忆君跟父亲学戏的片断,不仅表现出项忆君的戏曲表演天赋及父亲对她的影响,也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与主题。D. 小说既营造了浓浓的诗意氛围,也透露出淡淡的哀伤忧愁,更借这对父女的生活际遇对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社会中的存续问题进行了反思。8.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引用了我国昆曲牡丹亭经典唱词,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9. 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故事离不开冲突。请谈谈你对本小说中“冲突”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

20、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

21、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B.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C. 于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D.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

22、讲诵弦歌不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B. 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 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D. 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

23、。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B. 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C. 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杰出贡献。D. 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4.

2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偶成(宋)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注】程颢,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形,物质。有形外,即超越物质的存在。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B. 诗人认为,闲暇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酣睡到东窗红日高升才悠然转

25、醒,事事从容,心态闲静安适。C. 在诗人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D. 诗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16. 作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作者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三)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声乐之美。(2)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3)论语中“_,

26、_”两句认为读书人一定要意志坚定,因为他们任务艰巨且路途遥远。(4)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想寻找一条路径,可以最快满足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好奇,那考古学绝对堪称最激动人心的选择。自考古学从西方登陆中国后,一幅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上下五千年”的画卷渐次展开,其景象之壮阔与奇绝,令人_、眼花缭乱;商朝并非虚言,夏朝疑云未散,在更悠远的新石器时代,文明便已萌芽兴盛,旧石器时代人类便已迁徙繁衍;而周秦汉唐帝国崛起,宋元明清百姓生息,科技与艺术传承_,外交与宗教融汇碰撞物

27、质文明的背后,另外矗立着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不同又相似的华夏,也许我们难说二者谁才是“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 ),已经殊为精彩,蔚为大观。而在最近十几年里,无论你是否到访过考古工地,结识过考古学家,相信“考古学”这三个字,一定触动过你的心弦。风靡网络的“国家宝藏”,不少出自考古学家的手铲之下;打开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推荐列表,三星堆、敦煌、金字塔等考古遗址早已_;更巧的是,曹操墓、隋炀帝墓海昏侯墓等一批惊世考古大发现接连_,夺尽世人眼球。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瞠目结舌 交替 万人空巷 破土而出B. 张口结舌 迭代 耳熟能详 横空出世C. 瞠目结

28、舌 迭代 万人空巷 横空出世D. 张口结舌 交替 耳熟能详 破土而出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矗立着另外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我们也许难说二者谁才是“真实”B. 另外屹立着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相似又不同的华夏,也许我们难说二者谁才是“真实”C. 另外矗立着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不同义相似的华夏,我们也许难说者谁才是“真实”D. 屹立着另外一个与古籍文献所载的中国不同又相似的华夏,也许我们难说者谁才是“真实”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考古学得益于中华文明的这场大戏的襄助B. 考古学这场大戏得益于中

29、华文明的襄助C. 中华文明的这场大戏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D. 中华文明得益于考古学这场大戏的襄助(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洞一样的手机屏幕,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投喂信息“饵料”,我们热切地“阅读”所有这些风吹草动,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也不停地“进入离开”。我们的注意力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人类注意力系统中的警觉网络让我们注意到外部刺激,并转移注意力;而执行网络呢, ,让我们得以专注在眼前的任务上。这个时代,来自外部的“噪音”实在太多了,导致 。久而久之,“警觉网络”得到强化,而“执行网络”则被削弱。因此, ,它只是夺走

30、了深度阅读。互联网普及时曾抱怨自己不由自主地被“超级链接”牵着走的人们的抗诱惑能力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在诱惑似乎变得更有诱惑力时好像没什么提高。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1、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一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1. B 2. A 3. C 4. 材料二思路清晰,首先提出媒介形象的建构变化涉及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方面原因的观点。然后具体阐释焦裕禄形象在不同年代呈现的侧重点不同。最

32、后指出焦裕禄形象建构的本质是社会的镜像折射。 5. 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要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人物过去的事件为解决当下问题做出回应。6. A 7. C 8. 小说的开头先亮出项海的唱词,点出了人物与传统戏曲的关系,引出下文唱戏的情节。牡丹亭的这几句经典唱词原意表达了良辰美景无人欣赏的伤感与无奈,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暗示了传统戏曲文化式微的主题。小说的结尾是受伤的项忆君唱出了这句唱词,既表达自己不被欣赏的伤感落寞,也表达一种自我认同感。小说的开头与结尾父女二人相同的唱词,既在结构上

33、首尾呼应,又在情感上形成一种递进,表明两代人在现实困境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9. 这种“冲突”是指项氏父女对戏曲的热爱的坚守与当下人们不能理解与接受的矛盾。小说中具体表现为:项忆君边走边唱戏的行为与路过的人对她的戏说,表现了旁人不理解、不认同项氏父女对戏曲的热爱。项忆君原来打算报考“戏曲学院”的理想与舅舅对此的强烈反对,表现了项氏父女对戏曲的热爱与与现实生活的矛盾。项忆君见准公婆后,忘情地唱了一段贵妃醉酒,她以为给他们留了好印象,他们却认为她不是好好的女孩,说明两方的认知出现了错位。10. C 11. D 12. D 13. 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

34、也呵护别人的孩子:天下可以在手掌之上运转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14. 志向远大,施政恰当;遵循礼治,注重秩序;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认为他奇特。鲁国再次善待他,因此他返回鲁国。鲁昭公二十年(前522),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

35、僻的地方,他能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啊!”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鲁昭公去世,定公即位。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来到鲁国的城邑各地的旅客,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照顾,使其满意而归。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

36、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人就商议说:“现在的楚,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楚国如果真用了孔子,那我们陈、蔡两国掌政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都派了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孔子却照样不停地讲学、诵书、弹琴,唱歌。子路懊恼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遭到困穷时能够把持自己,小人遭到穷困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孔子的时代,周王朝衰微,当时礼崩乐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考查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书传的篇次,上起唐尧、虞舜之

37、时,下至秦穆公,依照事情的先后,加以整理编排。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将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先王的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修。孔子晚年喜欢钻研周易,他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也弄断了多次。他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孔子任司寇审理诉讼案件

38、时,文辞上有可与别人商的时候,他从不独自决断。到了写春秋时就不同了,应该写的一定写上去,应当删的一定删掉,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句话也不能给他增删。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去世。15. B 16. 作者在尾联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这就是作者认为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境界。首联作者由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的日常生活中,感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这种清静无为即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颔联和颈联作者从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四时”、天地形体、风云变态中感悟虽然世事、自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

39、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才能达到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17. . 余音袅袅 . 不绝如缕 . 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先修其身 . 先正其心18. C 19. A 20. C21. 则抑制外部刺激;我们的大脑被训练得过于“敏感”;或许手机并没有夺走我们的阅读。 22. 互联网普及时,人们当时抱怨说,我们怎么就不由自主地任由“超级链接”牵着走呢?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我们的抗诱惑能力好像没什么提高,而诱惑却似乎变得更有诱惑力了。23. 例文:于平淡中寻觅幸福幸福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尽相同,我且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午后,金色的阳光弥漫在

40、一方长长的书桌上。翻开一本书,扉页上留下了长长的序言,端起一杯茶,懒懒地坐在书桌前。耳畔渐渐传来清晰的钢琴曲,如一泓清泉般流淌着。我在细细地品味文字,让它们从我眼中流泻。忽然,一团如棉絮般轻巧的东西,落在了我的指间。“嘿,小家伙,怎么你的身体那么柔软,长得那样白净呀!”摊开手心,看着它在我的手掌间回旋,伴随着午后的天籁,上演着唯美的华尔兹。或许,这就是一种小小的感触吧!点点滴滴的感触,总在这拥挤的人与人之间徘徊。珍惜,每一个小小的感触,哪怕它只会成为一瞬间绽放的烟花。我不忍惊扰它小小的梦,轻轻地将它放在书桌上,让它带着梦想的羽翼,为下一个人来人往中的他(她),带去短暂的欣喜。我,继续品味着穿梭

41、在眼中的文字,因这一喜悦,我的心,似乎变得有些兴奋雀跃。就这样,一个下午,当我阅读完纪伯伦的先知,恍然明白了诗的哲理和内蕴,具有超越时空、国界的限制,承载着诗的灵魂的,便是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不,应该说是过客。转头,发现那团如棉絮般的小东西不见了。内心莫名地一阵失落,但当听着小夜曲这清新的曲调时。我想:它,也只是属于我生命中的一位过客。人生,跌宕起伏,有太多太多的事和物,是我们无法去一一挽留的。亦如那团棉絮,它只是和我来了一次无声的对话,就走了。但这又何妨?至少它在我的生命中留下过足迹,哪怕只是轻轻地飘过,我都记得这份浅浅的笑靥,是属于我们的一次午后的相逢。也许,幸福就是陶渊明那自由自在的样子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清瘦硬朗,蓬松着头发,潇洒地在田中耕作的隐者出现了。他早出晚归,与树木为伴,与鸟兽为友,他就是陶潜,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君子。他不喜官场的阿谀奉承,于是他离开了尘网,开始了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陶潜,你是自由的真挚追求者,是幸福的终极向往者,你追求着自由同时也追求着幸福。合上书本,走出房间。天空,还是一片明净的湛蓝,夕阳,映衬着一切是那样美好,我的心,因这一位小小的过客的到来,舒心地笑了或许幸福就是平静地过着一种自然的生活;或许幸福就是淡定地享受着一切的自然;又或许它什么也不是,只是你心中的那一泓清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