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15.50KB ,
资源ID:130034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003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二册:13 咬文嚼字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二册:13 咬文嚼字1.doc

1、13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教学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

2、评价。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这便是它的

3、出处。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他是如何解释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本,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二、解题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文意划分一下层次。明确:八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除了最后一段是总结性的话语外,主体内容是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

4、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四、研习课文1.概括观点,突破重点让学生自行概括,不同意见的同学推举代表写在准备好的胶片上用投影显示或直接写在黑板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四段)“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最后一段)教师不必急于下结论,可组织学生讨论,达到最终的明确和统一。参考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

5、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示主题,中心论点在第三段才出现。二是本文有的分论点,有的重要论据貌似分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感情上推敲”这样的话,并且课后练习题第四题的设计(“从读过的诗文中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这个论断”)也很能迷惑一些浅尝辄止的学生。三是学生的习惯思维,中心论点不是标题,或在开篇,就一定在最后。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这样的讨论,最好让全班同学都来参与评析。分析思路:第一、二两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第三、四、五段以静为例

6、(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第六、七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2.欣赏品味,延伸提高设计问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品味。(1)文章前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这三个例子的作用是否一样?明确: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由此引入论题。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从静态入手论证中心论点。例三从动态入手,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非常精练、准确,既缺一不可,又不显丝毫累赘。(2)文章在第三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明确的?明确

7、:文章三、四两段可以看成一个句群,共有7句话,第句承前文揭示中心论点,第句岔开,稍带一笔说到“咬文嚼字”的另一面,因非作者主攻方向,一句便打住,第句又承第句稍微展开,第句承句说明原因,第句进一步申说,第句和第句运用事例从反面证明。句句写来,严谨缜密,无懈可击,可见作为桐城派有深厚古文根底的朱先生文章的雅洁谨严。(3)我们提到第一个事例是引入文章论题,直至第三段才提出中心论点,论题和论点有何区别?明确: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它多用短语和非判断句、非陈述句来表达,只是用来框定、指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必须用判断句或陈述句明确表达,论点围绕并点击论题。(4)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

8、观点,让学生自由评述。“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参考提示:一般人不大重视语言修养,用一种粗枝大叶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不注重对文字的推敲,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读朱光潜的文章,会受到很大的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有那么大讲究。因此“一字不肯放松”,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再者,就是平时很注意品味语言的人,读了朱光潜

9、的文章,也会感到自己的功夫还很欠缺,从文章精辟的分析中可以领悟到怎么品味语言才算到家。因此,课文对于人们提高语言修养也具有很大的教益。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因而,文字上作推敲,就是在思想感情上作“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切地使用语言文字。文学,也称语言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学批判,往往对文

10、学语言不够重视,朱先生在文章结尾的谆谆教诲,对于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对于整个文学事业,其指导意义都是很大的,遵循这个教导,一个作家可以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以上内容并非标准答案,只是供教师参考,用于指导学生讨论、分析、评价。3.组织讨论练习题一、二两题。提示:本课的练习题设计很有匠心。第一题考查概括能力,有利于把握全文内容。第二题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辨析,利于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故选作课堂讨论练习,这样,既可对全文内容作一梳理,又可培养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练习题第一题的完成,要指导学生不要搞单纯的摘抄,要学会先“寻章摘句”,再组织整理,作出正面表述的方法

11、。明确: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不同说法有不同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实质就是推敲思想感情。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于控制的。既可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回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练习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把握不同问题的不同实质,只要能比

12、较,能够得出看法,就可加以肯定,以下提示供参考。明确:朱光潜先生与马南邨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光潜兼顾阅读、创作两方面,马南邨的观点单指阅读,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就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感情,最精确地表情达意。“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品。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的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涵泳品味,才能沉潜其中。再说,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

13、间可以再细读,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五、课堂延伸练习比较下列句子,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有的作者已有评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独到见解? 答案:1.b(见课文)2.b(a项有“套板反应”之嫌,b项文字虚写却恰到好处,使人产生联想,更增美感)3.a(a项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特点,更增动感,b项一般化,难以产生联想义)4.b(a项“嘴巴下”啰嗦,b项简洁明了)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讨论、比较、赏析和品味,明确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对作家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懂得了作者的殷切教诲,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更要敢于创新。七、布置作业1.从自己的习作中任找一篇,也来个“咬文嚼字”。2.鼓励学生制作小卡片,对文中的事例、分析、观点、结论进行整理,互相交流。附:卡片示例:事例: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中的两句诗:“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分析: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结论:点铁成金。观点:文学的文字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