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34KB ,
资源ID:129988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98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说明:本卷共两大题,43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60分)1.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早期人类的单一性B.中华文明的多源性C.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远古传说的神秘性2.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

2、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3.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4.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括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淮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区域

3、经济文化交流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6.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墓葬规制严整 B.等级制度消亡 C.贵族阶层没落 D.社会变动剧烈7.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较周边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民族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体现了民族认同 D.推动了战国变法8.西

4、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9.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A.重建政治秩序 B.变革政治制度 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10.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

5、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11.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皇帝制度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了长城12.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 )A.生产工具的进步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13.有学

6、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4.秦朝统一后从来没有发生过皇室操戈的内战,而汉朝藩王的叛乱频繁。甚至到汉武帝时期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源于( )A.全面推行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的实施C.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5.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

7、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侍中的权责变化反映了()A.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B.丞相阻碍汉武帝积极进取C.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D.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B.法家思想的至尊地位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趋势D.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1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

8、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18.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河北、山东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河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山西、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 次。对大瘟疫记录表明,商至秦汉( )A.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B.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C.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19.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20.“毁镜”是北方

9、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21.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沟通的密切B.北方民族交流的加强C.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D.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22.大运河的开通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

10、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满足隋炀帝奢侈生活的需要C.加强南北边防 D.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23.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为此唐太宗采取了(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互惠的开放政策C.公平的选官政策 D.严密的监察政策24.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B.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C.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11、D.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25.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说的是( )A.宦官和朋党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6.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是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的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和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及苛政黩武27.下图是唐代三省位置分布图,这一分布能反映出三省( )A.性质不同B.职能差异C.有官无吏D.分权制衡28.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这种制度设计是(

12、)A.科举制 B.节度使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郡县制29.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松驰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30.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佛教的影响力较大C.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中外思想冲突不断31.唐太宗时期,设立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

13、外,其中尤以龟兹部最盛。由此可知,唐代音乐的发展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D.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32.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A.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33.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

14、举制的完善 D.理学的兴起34.唐朝安史之乱时,长安和洛阳俱失,地方州郡还是有办法可以各自为战,并最终平叛;北宋时金兵内侵,只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你认为造成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经济繁荣远胜北宋 B.北宋军事实力弱于唐朝C.金兵力量强于唐朝叛军 D.北宋地方财权全归中央35.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 )A.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B.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人变少C.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D.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36.如图所示,宋太

15、祖时开始给官员的官帽加上两个超级细长坚挺的帽翅,其目的是( )A.提倡大臣独立思考B.防止官员结党营私C.加强皇帝集权专制D.彰显开国独树一帜3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蒙古38.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A.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 B.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C.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 D.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置行中书省3

16、9.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40.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 推行汉蒙二元统治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 便于中央直接管理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第卷(非选择

17、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41题9分,42题14分,43题17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

18、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3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二 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

19、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

20、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6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

21、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材料三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

22、张延华 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概括科举制影响。(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6分)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DDABDCBAB11121314151617181920ABABCDBCBD21222324252627282930BDAABDBCAB31323334353637383940DDBDCCCBDB41.(1)

23、分封制(2)原因:地方权力广,独立性大;王室衰微;诸候实力增强。作用: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交融(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42.(1)变化: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2)原因:处于全国政治中心;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政府重视边防提供特殊机遇;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的推行;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43.(1)察举制:以德行为主;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新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扩大官吏人才来源。(3)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