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明太祖改革中央机构,把“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并提高六部的品秩,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他这样做的前提是()A.明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省六部制已日趋衰落D.丞相权力过大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原有的上级机构消失,从此直接对皇帝负责。故选B项。答案B2.纵观古代中国的历史,明朝是太监乱政较为严重的朝代,其根源在于()A.明代皇帝大多昏庸无能B.明代皇权过于集中C.明代封建制度趋于衰落D.明代政治异常腐败解析太监乱政,根源于专制制度本身。明朝太监乱政比任何朝代都严重,其因在于废丞相,皇权过于集中。答案B3.从汉代至明代,封建
2、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从总体上看,这些调整都()A.立足于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B.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为基本出发点C.服从和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D.使中央机构的功能越来越健全解析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征。封建统治者对相权的每一步调整,都紧紧围绕着加强皇权的需要。答案C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解析材料中“皇帝私人顾问”及“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选D项。秦朝御史大夫是法定的官
3、职,与题干信息“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排除;汉朝丞相是正式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不符,故B项排除;唐朝的六部尚书也是正式的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答案D5.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A.内阁B.南书房C.军机处D.文渊阁解析题干中“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说明是将权力集中到一个部门军机处,故选C项。内阁是明成祖时设立的,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南书房是康熙时设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文渊
4、阁为皇家藏书楼,排除D项。答案C6.“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解析据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A项正确。答案A能力提升1.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一统山河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
5、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解析“一统山河”“四方平定”“六合一统”等信息都表明了专制皇权的加强。答案C2.“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加大,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逐渐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3.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
6、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解析材料强调“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说明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故A项正确。皇权专制不断削弱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皇帝昏庸懒于朝政材料不能体现,D项错误。答案A4.1677年,康熙帝在皇宫内乾清门右阶下设置了南书房,在翰林院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入值者除陪伴皇帝赋诗填词、写字作画外,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这种做法()A.导致了清
7、朝中枢机构的臃肿B.有利于皇权的充分发挥C.有利于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D.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解析设置南书房,“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实际上是把内阁的部分权力转移到南书房,皇帝以南书房和内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使皇权得到充分发挥。答案B5.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做的结果是()A.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六部C.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D.推动皇帝更加专制独断解析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答案D6.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8、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解析内阁权力的削弱主要是由于南书房和其后军机处的设置,所以选D项。答案D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太祖废中书丞相制,选任文官兼殿阁大学士,备侍从顾问。成祖简选翰林院文臣入值文渊阁,参预机要咨议,草拟制诰,但仍为兼职,不设专官。殿阁大学士号为阁臣,受到礼重,但无权统属六部朝臣政务,只备皇帝顾问。这种特殊的建置,使阁臣的作用可大可小,因人因事而不同。明太祖、成祖亲驭军政,高度集权,阁臣只是处于侍从的地位。洪熙以后,当皇帝锐意求治倚重阁臣,或怠于政事倚付阁臣时,阁臣
9、权位渐重。蔡美彪等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永乐时期,阁臣设置成为常制,并明确阁臣的职责是“参预机务”,内阁开始成为明代官僚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此时内阁的官秩仅五品,权位远逊于尚书。地位权力的限制,使阁臣在政务决策中难以发挥大的作用。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仁宗以杨荣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内阁的地位。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衔,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地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已相当于相权。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内阁的职责。(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影响
10、明代内阁权重的因素,并据此解释“宣德时阁权已相当于相权”的现象。(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代内阁的历史地位及其地位所反映的明朝政治统治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1)背景:丞相制度被废除;设立了皇帝的顾问机构殿阁大学士。职责:备皇帝顾问,但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2)因素:皇帝的个人因素;阁臣品位的高低。解释:内阁取得票拟权,参预国家政事,这说明内阁权力在不断扩大,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部门,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因此,“阁权已相当于相权”,但始终不是相权的恢复。(3)地位:始终是皇帝的内侍机构。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
11、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旨,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昭梿啸亭杂录议政大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形成的原因及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不断变换中央机构的主要目的。这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回答;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一“只备论思顾问之职”“部务尽听主旨”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有效信息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从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考查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参考答案(1)原因:防止权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特点: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只对皇帝负责。(2)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转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被削弱;乾隆帝时期,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3)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趋势:封建制度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