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944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2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宜春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20062011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A.传统型 B.原始型 C.现代型 D.原始传统型2. 目前我国实施“二孩”政策的原因A.人口死亡率高 B.人口增长数量少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生育率指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1549周岁)人数之间的比例。读世界人口最多5国近50年生育率(单位:%)变化图,完成问题。3生育率的变化可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家庭人口数量 人均寿命A.B.C.D.

2、41970年以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最明显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印度尼西亚D.印度5各国生育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B.人均寿命的延长C.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6.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读图,完成问题。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B. “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7.图3示意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

3、的主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B.甲表示亚洲、欧洲、拉丁美洲C.乙表示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D.乙表示北美洲、非洲、中东8.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9.关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1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

4、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1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是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12.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13.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A.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C.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佳人口数D.一个国家和地

5、区的适度人口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被损伤、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比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遭透支,其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土地资源交通科技水资源A B C D15日本地狭人稠,影响其人口容量的有利的因素有(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A B C D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

6、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1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下图是“城市内部某区域不同时段地铁运输人数统计图”。据图完成问题。 18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工业区B.高级住宅区C.中心商务区D.低级住宅区19该功能区A.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B.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区C.随着城市发展,位置逐渐向城市外缘移动D.多分布在市区边缘,有完整的配套设施20.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 H市城市地域结构示意A.H市城市地域结构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B.市区的工厂外迁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C.住宅区内只有

7、住宅用地D.市中心商业用地付租能力最低21.下图为城市规划示意图,其中布局合理的是 图1为我国沿海某省19602060年间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及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22关于该省人口自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为人口死亡率Bb曲线1980年后上升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有关C在K时间点之后,人口总数仍将继续增加D在K时间点之后,少年儿童比例上升23该省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读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回答问题。24.图示四个阶段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B.C.D.25.当前,我国人口增长阶段处在图中所示的:A.B.C.D.二填空题(本大

8、题共4小题,共50分)26.(18分)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计算方法是。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阶段的是;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原因是。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阶段。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型,即处于图中阶段向阶段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工作而取得的。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7为2000年-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

9、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 图7(1)从数量和密度两方面描述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8分) (2)分析该城市五环、六环近郊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原因。(6分) (3)试为政府控制外来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28.(14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城市用地中,一般 用地所占的面积为最大。(2)现拟在、四地中选一处布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地。(3)近年来,该地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你认为该城区最可能往哪个方向扩展?并简要说明理由。(4)现拟在甲地建立一大型钢铁工业厂,试从环境的角度

10、评价这种布局的合理性。参考答案1-25:CDCAA ACAAC DCACD DCCBB ABCBD 26.(l)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B 发展中 (3)B B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和医疗条件改善,同时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改善,使死亡率下降 (4)C (5)现代 B C 计划生育 27.(1)数量: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2分);5-6环人口总量增长最多(2分)。 密度: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2分);3-4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2分)。 (2)大城市就业机会多(2分);位于近郊区生活费用低(2分);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2分)。 (3)加强户籍管理(2分);调整产业结构(2分)。28.(1)住宅(2)(3)东(东北) 理由:交通便利;土地面积广阔;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受污染影响较小(4)优点:位于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较轻;位于河流的下游,对城区水源污染较少。缺点:(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会大量占用耕地;对下游的农业用水造成污染;可能会加剧当地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