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昌吉市九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每年造成全球数十万人死亡。德国科学家表示,新研究找到了乙肝病毒的致命弱点,有望给乙肝防治及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下列有关乙肝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成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的单体氨基酸分子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B. 乙肝病毒可以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 乙肝病毒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共同点是遗传物质都是RNAD. 乙肝病毒能够通过复制繁殖子代,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
2、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A正确;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所以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B错误;C、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属于DNA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均为DNA,C错误;D、乙肝病毒能够通过复制繁殖子代,但不能独立生活,只能依靠宿主细胞才能生存,所以病毒不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D错误。故选A。【点睛】2.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 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种子的萌发C. 乙烯的
3、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既受激素调节,也受基因控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增高。【详解】A、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促进果实成熟的是乙烯,脱落酸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脱落,抑制种子萌发,B错误;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发育的主要是生长素,C错误;D、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促进细胞分裂的是细
4、胞分裂素,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明确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识记植物激素的功能。3.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 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C.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 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曲线b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呈指数增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
5、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详解】A、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所以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A正确;B、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B正确;C、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多,所以BC
6、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D、曲线b为S型增长曲线,曲线上每一点切线的斜率代表该时间点的种群增长速率在B点时,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最大,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即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C。【点睛】4. 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C. 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说明了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D. 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附近波动【答案】C【解析】【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7、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详解】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减少了种内斗争,有利于产量提高,A正确;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增大环境容纳量,B正确;C、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且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的一定范
8、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C。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B. 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C. 癌变只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A、单细胞生物的细胞
9、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多细胞生物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A错误;B、体内正常细胞一般分裂50-60次,其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的影响,B正确;C、癌变与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发生突变有关,C错误;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B。【点睛】6.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 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10、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A【解析】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因此当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结构发生改变),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A选项错误。RNA与DNA的都是由核苷酸链构成,分别由四种核糖核苷酸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并且它们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故B正确。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决定了DNA的特异性,故C项正确。D选项是课本中的原话也正确。三、非选择题7. 下图表示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变的简图,分析回答:(注:过程发生在高等生物体内)。(1)写出图中、所示生理活动的名称:_;_;_;_。(
11、2)生理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_和_两个阶段。(3)能进行或生理活动的生物属于_型生物,它们分别进行或过程的区别在于:_。(4)编号和生理活动所示能量的去向是_。(5)过程中形成_时,释放的能量最多。【答案】 (1). 光合作用 (2). 有氧呼吸 (3). 化能合成作用 (4). 无氧呼吸 (5). 光反应 (6). 暗反应 (7). 自养 (8). 利用光能,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 (9). 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能量合成ATP (10). 水【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过程为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过程为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为线粒体;过程为化能合成作用
12、;过程为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详解】(1)由分析可知,过程为光合作用,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为化能合成作用,过程为无氧呼吸。(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3)过程为光合作用,过程为化能合成作用,都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能进行这两个过程的生物为自养生物。过程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到有机物中,过程利用的是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4)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为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能量合成ATP。(5)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形成水的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以及细胞呼吸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掌握。8.
13、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C_、D_、E_。(2)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_电位,b点时Na+_(填“内”或“外”)流。 (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受到_和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4)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是_,是_。【答案】 (1). 抗利尿激素 (2). 淋巴因子 (3). 胰岛素 (4). 静息 (5). 内 (6)
14、.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7). 甲状腺激素 (8). 反馈(负反馈) (9). 对水分重吸收增强 (10). 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由图分析可知,信息分子B为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其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能作用于B淋巴细胞,应为淋巴因子。【详解】(1)由图可知,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信息分子D为淋巴因子,作用于组织细胞可降低血糖浓度的
15、信息分子E为胰岛素。(2)由图可知,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Na+内流。(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4)由图分析,当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后,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当淋巴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后,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点睛】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将各个细小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总结,系统分析。9. 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6、(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填下列字母)A.吞噬细胞 B. T细胞C. 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4)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5)若表示某物质,则是_,主要分布于中_,能与_特异性结合并由_最终将抗原消灭掉。(6)病毒进入体内先由_免疫发挥作用,若进入宿主细胞,则由_免疫消灭掉。(7)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是_。【答案】 (1). 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 淋巴因子 (3).
17、 A (4). E (5). BCDF (6).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7). 抗体 (8). 血清(或血浆) (9). 抗原 (10). 吞噬细胞 (11). 体液 (12). 细胞 (13). 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体液免疫;图中表示细胞免疫;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图中某物质是由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详解】(1)虚线中,抗原直接指向记忆细胞,应该是指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所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2)图中“某物质”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B细胞的免疫功能。(3)A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E浆细胞(效应B细胞
18、)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其余所有的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4)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5)若表示某物质, 则应该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或血浆)中,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6)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7)由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点睛】熟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10.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
19、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用字母表示)。在、过程中碳主要以_形式进行循环。(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法。(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
20、小主要取决于_。【答案】 (1). B、D (2). CO2 (3). 样方法 (4). N+R (5).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次生演替 (7). 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初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生产者。分析图乙可知: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为简单的食物网。【详解】(1)组成图乙食物网中的生物成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因此对应图甲中的B、D。过程主要是指光合作用,过程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因此在、过程中碳主要以CO2形式进行循环。(2)
21、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3)图乙中的鼠和昆虫处于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R,即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N,因此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N+R。(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的高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
22、度)。【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替、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 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其中介绍的腐乳和泡菜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几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的,民间老法生产腐乳为自然发酵,现代腐乳生产多采用优良的毛霉菌种进行发酵。现代化生产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民间制作腐乳时毛霉来自 _。(2)当豆腐上长出毛霉后,对豆腐要进行A处理,是指_。腐乳制作的后期要加入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的卤汤,其中酒
23、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原因_。(3)泡菜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_。(4)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后,与_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5)补充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步骤:配置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_;比色。【答案】 (1).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 加盐腌制 (3). 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4). 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及时测定是为了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5). 比色法 (6). 重氮化反应 (7). N-1-萘基乙二胺 (8)
24、. 制备样品处理液【解析】【分析】由题意和图示呈现的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 民间制作腐乳时,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 制作腐乳的实验流程为: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可见,流程图中的A处理是指加盐腌制。由于酒精浓度过高则腐乳的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所以腐乳制作的后期,在用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卤汤时,需将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3)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在泡菜腌制的最初几天,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升高到最大值,但随
25、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会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即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便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4)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5)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是:配置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点睛】识记并理解腐乳的制作与泡菜的制作的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形
26、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 下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原因是_。(2)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有_和_。(3)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_。(4)图中过程中常用_作为诱导剂。如果能成功获得理想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_(答两点)。(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_和小鼠腹水中提取。【答案】 (1). 不能 (2). 没有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无法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 (
27、3). 动物细胞培养 (4). 动物细胞融合 (5). 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6). 灭活的病毒 (7). 既能产生专一抗体,又能迅速大量繁殖 (8). 细胞培养液【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生产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分析图示可知:该方案没有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无法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不能达到预期效果。(2)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取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采用的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融合前和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均需要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培养相应的细胞。 (3)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4) 图中过程为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成功获得理想的杂交瘤细胞所具有的特点是:既能产生专一抗体,又能迅速大量繁殖。(5)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经多次筛选,最后将获得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最终可从细胞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挖掘题图中的有效信息,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