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828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必修3-1-2《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2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某校高一学生准备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他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解析:本题考查对陆九渊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是孟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黄宗羲的主张。答案:C2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A项强调个人修养的“仁”及发奋立志;B项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格尊严;C项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D项则是关于社会治理方面的。答案:D32008年10月19日,400余名来自中国各地及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朱熹后裔齐聚江西婺源,举行祭祀朱子、纪念朱熹诞辰878周年的活动。朱子理学思想的积极作用有()压抑人的自然欲求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 B C D解析:不属于积极作用,是其理学的修养论中的主张,在当今对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仍具有积极作用。答案:D4清代学者戴震曾猛烈抨击理学

3、:“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按照他的逻辑,王守仁“杀人”的手段应是()A“存天理,去人欲” B“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 D“致良知”解析:A项是朱熹的观点;C项是陆九渊的观点,B、D两项是王守仁的观点,“知行合一”是为了遏止伪善流行而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故选D。答案:D5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良知”这一信息,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

4、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答案:A6“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秕糠。”李贽这段言论的核心思想是()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C主张男女平等D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以较易排除C、D两项;从材料中的“士贵为己”“自适”“不自适”等信息可分析判断出答案为A项。答案:A7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

5、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解析:据题干中的信息“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等信息分析,实际上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这是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答案:A8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可知,农民没有意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希望于一个好皇帝,来拯救众生。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呼吁废除君主专制,对农民的看法提出质疑。答案:C9明清之际的某位思想家在其

6、著作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并且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传习和引用时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著作是()A李贽焚书 B黄宗羲明夷待访录C顾炎武日知录 D王夫之宋论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顾炎武在其代表作日知录中谈到了保卫国家与民族,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故选C项。答案:C10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解析:仔细阅读材料,顾炎武列举出这些事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7、。答案:A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如图)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通过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慧能的佛偈强调内心对于佛的认识和理解,与陆王心学中“发明本心”和“致良知”的主张相似。答案:D1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判断应选A。B、C、D与题意不符。答案:A13黄宗羲

8、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黄宗羲的主张中,不可能会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想法,因为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排除D;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这一点在什么时候都是这样,排除B;在黄宗羲看来,“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也就是说,他不主张建立一家之法,排除A。由“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来看,他主张建立法治,而不是由君主一人说了算。答案:C14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

9、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B C D解析: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儒学在当时的神圣化,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10、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李贽藏书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材料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五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

11、目的是什么?材料四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3)材料五反映的思想与材料四有何不同?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的言论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宋明理学这一知识点。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材料二中“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等信息比较分析;第(2)问注意材料三中“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信息及材料四中“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第(3)问注意结合王守仁和朱熹的思想进行比较。答案:(1)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

12、动摇。(2)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思想追求: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3)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谓心学不过是程朱理学的延伸和发展,程朱理学宣扬的是理在心外,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回复良知,强调道德自律,而程朱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

13、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

14、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题目本身难度不大。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其序君臣父子之礼,不可易也”来概括;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大一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来分析;第(3)问注意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天理”来回答;第(4)问根据材料四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信息来回答;第(5)问结合四则材料的时期及该时期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概括归纳。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