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734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蒙阴一中2015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命题人:赵尊义2015年12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I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1.下

2、边知识卡片是对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的描述,该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3.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人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A.三街制B.科举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4.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稍千,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A.中朝 B.枢密院 C.军机处D.宣政院5.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

3、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6.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立国之初往往要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汉武帝设立中朝 宋太祖在各州加设“通判”一职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宰相A. B. C. D.7.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才能 B.血缘 C.收入 D.道德8.某同学的笔记把“梭伦” “公民大会” “陶片放逐法”作为关键词。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政制与法律 C.英国的制度创新D.北美大陆的新体制9.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寒

4、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10.稚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进步的,主要在于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D.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11.随有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看下图,指出为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A.颁布权利法案B.确立责任内阁制C.推行政党

5、政治D.实行议会改革12.下表内容依据美宪法部分条文整理。该表体现了美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中央集权制 D.联邦制授予联邦的权力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州的权力1.征税权2.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3.立陆军海军1.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征税2.来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3.在商业上,不得给予任何一州优于他州的待遇1.管理州内工商业2.制定和改变州法律3.保护健康和安全 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C法国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D德国颁布 徳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

6、主立宪政体14.“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总统先生”是哪国人?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1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门户,扩大商品市场。“打开中国门户”主要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中国呑港岛 C.外商游历内地 D.外国军庇自由出入16.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

7、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离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 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B.大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18.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被看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A.是旧式的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规模大,时间长,建立了革命政权19.陈天华(1875-1905)警世钟开头说: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万忍送人!万丈风潮逼人,腥膻满地血如

8、糜;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于同胞俯耳听。”该诗主要反映了A.两次鸦片战争 B.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C.北洋军阀统治 D.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20.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A.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杜会,实现独立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民主宪法21.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 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

9、A.1919年5月 B.1927年4月 C.1937年7月 D.1945年5月22.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A.北伐战争 B.八七会议C.南吕起义 D.士地革命2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 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工农红军万里征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事实上

10、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的召开地点在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25.日本帝国土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卜了滔天罪行。下图所示反映了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八一三事变2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在一次会战中,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会战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故C.徐州会战 D.枣庄会战27.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镆己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A.

11、挺进大别山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8.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反映的史实有渡江战役 挺进大别山 解放南京 三大战役A. B. C. D.29.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说:“宣言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1848 年以来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这主要是因为宣言是A.国际性学术著作 B.经典作家智慧结晶C.十月革命行动指南 D.国际工人运动纲领30.恩格斯曾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恩

12、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的是A.巴黎公社 B.法国大革命C. 光荣革命 D.十月革命31.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A.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B.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C.未接管法兰西银行 D.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32、四月提纲提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革命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建立社会主义国家D.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33、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通过这一纲领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4、1953年中共临沂地委宣传部印刷了一系列宣传单,如“认真做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等,这些传单的共同主题是A.恢复国民经济B.制定一五计划 C.实现民族平等 D.选举人大代表35、毛泽东在某次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是指A.1949年一届政协会议 B.1954年二届政协会议C.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 D.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36、20世纪80年

14、代初,邓小平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正确理解是A.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B.在中华人民工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D.“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实行两种社会制度37、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谓”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人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38、1949年2月,毛泽东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

15、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解放后,等我们打扫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并消除其残余势力B.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C.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39、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A.万隆会议 B.亚非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一届联合国大会40、1955年,在万隆召开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 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41.“创新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阅读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的皇帝从宰相手中收回权利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重用亲信近臣,二是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容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定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如国我们环顾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不敢因此而低诂在反抗双

17、元革命(“双元革命,指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一一引者注)中诞生的、具有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力量,这一思想体系在1848年已做了首次的经典性阐述。一一丨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四 2013年7月26日人民日报载:“这一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政治上形成广泛的共识,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了我国政治格局的稳定。这一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的两种方式。 (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史实概述“光

18、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首次阐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著名文献的篇名。它的发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4分)(4)依据材料四,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其发挥的作用。(6分)42、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变革,并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民族复兴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20分)展示一 近代屈辱篇材料一条约影响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A: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凡乎荡然无存。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摘编自王建明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展示二 近代抗争篇 材料二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宅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着向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一一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

20、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一一许傳云大国霸业的兴废展示三 现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中国声音”。展示B 祖国统一大业篇 材料五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 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接束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

21、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六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了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一一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1)据展示一,在材料一中的A、B处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2分)并概括说明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展示二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2分)(3)举出两例说明“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2分)据材料三,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4)据展示

22、三中的材料四,20世纪50年代 “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6分)(4)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擭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五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2分)据材料六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蒙阴一中2015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BAACB 610 DCACD 1115 DDBAA 1620 ABBBD 2125 ADCBC 2630 BABDA 3135 BABDC 3640 BAACC二、非选择题(本人题共2小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41.(1)重用亲信近臣:汉代,中

23、外朝制度,中朝即重用亲信,该制度即是限制宰相权力;明代,重用近臣作为殿阁大学士、宦官和厂卫特务亦是重用近臣的表现。(2分)分割相权: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觉制度);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文官体制)都反映分割相权,直到明代废除丞相。(2分)实现:17世纪,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6分)文献:共产党宣言。 (2分)意义:标志着马克思土义的诞生。 (2分)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保证了政局稳定;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分

24、,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42.(1)条约:A为 马关条约, B为辛丑条约 (2分)影响: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2分)史实:淞沪会战;百团人战;太原会战;远征军入编作战;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它史实若符合题意也可得分)意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意识等。(民族认同感);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体现: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6分)(4)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分)原因: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1分)阻碍: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