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主题图:二(1)班可真热闹,想不想去看看呢?原来二(1)班正在用小棒摆图形呢。学生说一说图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学生用学具摆。汇报:摆3盘,正好摆完。你会用算式表示吗?62=3
2、(盘)(2)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学生动手摆。汇报:摆3盘,还剩1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思考,讨论怎样表示还剩下的1个。小结:把剩下的1个叫作“余数”。板书:72=3(盘)1(个) 余数(3)比较这两个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相同:都是平均分草莓,用除法来计算。不同:第一题正好分完,第二题还有剩余。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1)(4)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余数的?学生结合例题说一说。小结:把物品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叫作余数。2.教学例2。用小棒摆正方形。(1)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摆。用算式表示:84=2(个)(2)9根小棒可以摆
3、几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摆。你会用算式表示吗?94=2(个)1(根)(3)10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11根呢?12根呢?学生边摆边写算式,教师巡视。(4)交流: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5)引导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板书:余数除数)三、课堂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时候正好分完,有时候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余数比除数小。【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1)62=3(盘)72=3(盘)1(个) 余数84=2(个)94=2(个)1(根)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余数比除数小(余数除数)【教学反思】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与生活紧密联系,充满童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窗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平均分导入新课,利用“分草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借助学具分组探索、交流,发现平均分后剩余现象,再通过独立操作“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