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复习方案复习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方法。2.能够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知识梳理典例精析读印度洋及周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南方、北方、青藏和西北地区中,酸雨现象较严重的是地区。(2)印度洋中许多低平岛屿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是什么?(3)非洲北部沙漠化土地扩大的最主要趋势是向(方向)发展。(4)澳大利亚墨累河下游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使得土壤退化。该现象最为严重的季节及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示意图。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
2、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为M地的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表格为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0.2%44.1%6.2%1.3%8.2%(1)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知能检测目前,我国金属矿山采选回收率平均比国际水平低10到20个百分点,矿山资源平均综合利用率仅为20%,约三分之二的共生、伴生有用组分的矿山未开展综合利用,尾矿利用率仅为10%。回答12题。1.我国资源利用
3、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A.资源利用品种少B.资源利用率低C.人均消费量高D.资源总消费量小2.针对我国平均资源综合利用率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停止共生、伴生矿的开发,保护矿产资源B.将矿山工作重点放在尾矿回收上,增加经济效益C.初步建立适合我国资源特点的选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技术体系D.以“高效、低耗、高成本、清洁生产”为目标,重点突破复杂矿开采技术3.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2)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在我国的、等省区推广。(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4)试说明我国发展
4、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环境决定人类中心人地伙伴条件目的基础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典例精析典例1(1)南方(2)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南(4)夏季(对南半球而言);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蒸发强。归纳总结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
5、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典例2(1)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2)(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发展农业观光
6、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任答5点)归纳总结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资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7、。清洁生产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风险。(3)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能检测1.B2.C3.(1)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2)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海南(任选两省)(3)使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4)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