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626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远示范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月月考卷高二政治试题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在5000 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万事开太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3000多年前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美好明天奋斗不止。这说明(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物质力量中华优秀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坚实物质力量中华优秀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

2、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A B C D2.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 3.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2015年度壬午,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的良好风貌,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

3、的根本任务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A. B. C. D.4.2016年5月15日,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揭晓,在这场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中,全国各族各界家庭分享良好家风、聆听幸福故事,追求最美、追求幸福成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努力方向,为家庭文明建设培植了丰厚土壤。这表明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优秀传统文化能滋养人们心灵、陶冶人的道德情操 “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A. B. C. D. 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

4、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 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6.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现象无处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消防知识 农民到文化乐园观看黄梅戏建筑工人在幸福花园建大楼 市委开展“讲看齐、见行动”检查活动A. B. C. D.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

5、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本。下列与之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A.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褒,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被动的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学习文学、历史和伦理知识有利于陶冶隋操,丰富内涵、提升品德和素质A. B. C. D. 9.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

6、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老物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 B. C. D. 10.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活跃,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合同成交额达到348.72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说明A. 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B. 文化与经济经济相互交融C. 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D. 文化作

7、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11.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A. B. C. D. 12.真正有生命力、影响力的好故事,在泥泞的田间地头,在闹哄哄的工厂车间,在与现代文明存有距离的村舍农家。如果不能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沾一身泥土注定讲不好中国故事。这启示我们A. 应该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自我人生境界B. 应该借鉴人类

8、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拿来为我所用C. 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作“接地气”的文艺作品D. 应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主体作用,发展大众文化13.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使演员融入了角色的灵魂,传达出了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A. B. C. D. 14.一个民族,只有存在核心价值,才能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一个政党,只

9、有树立核心价值观,才能传承政党的思想品质。国家之所以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它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提高文化软实力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它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A. B. C. D. 15.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欧美以及联合国大会上的多次演讲中,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中国梦的需求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三重视角,向世界发出清晰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崇尚“和而不同

10、”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A. B. C. D. 16.在苏南,有不少可以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却只有周庄旅游收入年年超亿元。当年,画家陈逸飞的画作周庄双桥在美国展出时引起了轰动,1979年收藏家哈默又将此画赠送给了访美的邓小平,从此,周庄成为世人游览江南古镇的首选地。这一事例表明:A. 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B. 旅游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C. 文化传播给经济发展以重大影响D.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17.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

11、重要的影响。这说明A. 班级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特有产物B. 学生个性品德的养成取决于班级文化C.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D. 班级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传承性18.近年来,一些“戏说”历史的通俗读物成为出版热门,这些出版物常常将奇闻异事作为历史知识,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荒诞化,误导了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对此()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文化生产企业需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读者要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A. B. C. D. 19.“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

12、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表明互助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 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经济的繁荣A. B. C. D. 20.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等基本公共文体服务,同时做好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法治教育等其他公共服务。这一措施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确保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A. B. C. D. 21.教育正进入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中,在线学习、慕课、翻转课堂、未来学校互联网+教育意味着教学方式的革新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有人认为,互联网为教育带来革命。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改革方向认为技术手段是教育革命的力量认为教育手段决定教育整体变革认为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方式变革A. B. C. D. 22.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这说明( )文化创新是文

14、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文化创新应该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成语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A. B. C. D. 23.人民日报于2016年5月27日载文指出,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 B. C. D. 24.“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这说明( )A

15、.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 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25.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2017年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6月11日,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暨澜媚艺术节在昆明开幕2017年6月30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庆祝建党96周年演唱会A. B. C. D. 26.外国人见面打招呼是互道“你好”;中国人见面则是问“吃饭了没有”,朋友、老乡、同事碰在一起,往往是请客吃饭。这主要表明( )A. 文化影响

16、人的思维方式B.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C.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D.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27.近日,北京卫视播出的真人秀节目传承者旨在传承传统文化,首度聚焦并揭秘传秀者们背后的故事,把原本默默无闻的民间文化项目通过电视渠道展示给大众,节目一丝推出广受好评。上述材料体现了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 只要继承传统文化就能促进文化繁荣C. 科技进步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观花,植物学家以植物学的知识审视它,把它归入植物的某一类别之中;而画家则以美学知识去欣赏它,获取美的灵感。这说明()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

17、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 B. C. D. 2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是因为,离开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就会失去坚实的精神根基就会无法认清文化建设的方向、地位、性质和功能文化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和汲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就失去了判断标准A. B. C. D. 30.中国传统戏剧一直叩不开年轻观众的心扉,但京剧意象杂技剧齐鲁风韵粉墨却被 年轻人叫好又叫座。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大胆突破,把杂技表演、意象、艺术巧妙糅合进传

18、统的京剧表演中,取得“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果。这表明( ) 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文化创新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材料一: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存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棒子、豫剧、黄梅戏的,少数民族地区

19、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材料二: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曲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了西方经典曲目受到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每一个节日的民俗,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材料一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早已融入民族血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屈原以他高贵的品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

20、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端午节的核心和灵魂,是代代相承的文化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是炎黄子孙的身份标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统节日呈现出更为多元的特征,但端午节蕴含的家国情怀、凝聚意识、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文化复兴的精神滋养。材料二 当前,传统节日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各种民俗活动越来越商业化,很多人不再是传统节日活动的参加者,而只是购买者和旁观者。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中,才能深入人心。端午节期间,各地开展活动让端午传统文化进学校、入社区,组织包粽子比赛,让孩子学做香包,进行端午节日文化讲座,在特色活动中体验传统民俗节日风情,让节日有滋

21、有味,丰富厚重。要传承端午节文化,还应该注重创新,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可以在深挖端午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推出端午吉祥物,开发设计端午文创产品,制作有关端午内容的影视作品等,用现代元素给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带来更多新意。端午节,要包好传统文化的“粽子”,既需要让各种民俗活动深入人心的“粽叶”,也需要将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作为“馅料”。(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传统节日文化要持久飘香,需要以民族精神为“馅料”?(2)许多传统节日文化的韵味逐渐淡薄,很多人感觉传统节日已经没有太多节日的味道和感觉。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简述如何让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真正具有文化的味道。33.阅

22、读材料,回答问题。广东省惠州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在惠州水东街(始建于北宋年闻)改造过程中,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传统中式为主,近代西洋式为辅”为设计原则改造后的水东街将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恢复古城风貌,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采。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惠州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34.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

23、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说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材料: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

24、,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你从中华文化特征的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35.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x疆“

25、取竹”, 制造出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高二参考答案1.B2.D3.D4.C5.B6.A7.B8.D9.D10.B11.C12.C13.D14.B15.D16.C17.C18.D19.A20.C21.C22.A23.A24.B25.C26.B27.A28.A29.D30.C

26、3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戏曲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深深繁衍至今,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的唯一活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特征。(2分)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中国戏曲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神,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曲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2分)“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国戏曲吸收西方话剧、歌剧等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2分)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

27、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体现了这一点。(2分)32.(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厚文化资源,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传统节日才能代代传承不衰。(2)我国传统民族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继承好优秀节日文化,延续好民族文化血脉。把现代文化元素注入传统节日文

28、化,推动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断丰富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传统节日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调动人民群众参与节日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的直接体验中真正享用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33.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主题实践活动,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入时代精神。改造后的水东街更好地将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借鉴他人优秀文化成果,提高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新水东街的设计借鉴了部分西洋

29、风格。34.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等特征与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学典籍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独领风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中交流。35.(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