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两题重组随堂检验1.2014课标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言发展而来的,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省份均与周的起源无关。答案C22014课标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从材料信息
2、看,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祭天,官员、百姓祭拜自己的祖先,这都体现了“敬祖”观念,反映出人伦秩序对政治统治的重大影响,即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选B项。君主专制并非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不符合史实;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有祖先崇拜,故C项表述错误;皇帝祭天旨在通过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君主权威,而非强化宗法制度,故D项不正确。答案B3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
3、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所述发掘的铁农具反映了农业生产从耕地、平地到锄地的生产过程,此过程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材料中“秦、魏等国”说明很多国家都生产铁农具,所以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答案B42014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
4、具的广泛应用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材料介绍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促进了冶铁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应为A。答案A52014江西联考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A. 重视礼义的教化作用 B. 强调严刑峻法C. 主张王、霸并用 D. 提倡上善若水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荀子的思想。题中信息“荀子”“起法正以治之”“重刑
5、罚以禁之”“明礼义以化之”表明C项正确(即法礼并用);D项是老子的思想;A项和B项都分别表达了材料的一个方面,片面,故排除。故答案为C。答案C62014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6、(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评价,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1)实际是考查每项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2)实际是考查每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对治乱兴衰的影响,选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即可。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等次论述第一等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等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