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试题说明:1.试卷分为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2.本次考试范围为必修三第一、二、五、六3.要求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第卷(选择题,共60分)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
2、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4、“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5、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6、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3、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 B尊卑等级意识 C家国同构观念 D以民为本思想7、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8、“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9、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
4、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10、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A应彻底抛弃宋明理学 B对儒家思想、理学进行批判C孔孟之道与理学都有可取之处 D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11、右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
5、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12、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13、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
6、贬官)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这首诗体现了作者 A批判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精神 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 C否定儒家学说,倡导民主政治 D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1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5、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和继承
7、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的叛逆16、某学者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这一学者应属于(是)A. 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孟德斯鸠17、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18、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
8、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1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因为这场改革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
9、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20、1417世纪,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多辉煌成就,使人类的行动变得更加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薄伽丘的十日谈 拜伦的唐璜A B C D21、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自我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请问下列四位思想家的观点中,能最有力反驳查理一世的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C卢梭的人民主权说 D康德的人要自律的观点22、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
10、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民主共和说 B君主立宪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23、右侧漫画表现的是法国大革命时秩序崩溃、等级颠倒的情形,画面中,遭国民军猎杀的教士和贵族成为攀援上树的丑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此漫画最适宜用于研究A智者学派的思想 B文艺复兴的实质C宗教改革的背景 D启蒙运动的影响24、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相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11、.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25、清廷兵部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编26、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12、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27、“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28、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
13、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9、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 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30、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反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31、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
14、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3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33、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15、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3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35、“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孙中山中国革命史),突出了孙中山A宽容坦荡的胸怀 B
16、传统观念的坚守 C与时俱进的精神 D民族意识的狭36、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二三十重庆谈判三十二全国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D 上井冈山37、“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建设方针应出自于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38、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颁布巩固
17、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 )A.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 B.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39、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
18、确的是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 B C D40、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II卷(非选择
19、题,共40分)41、 (18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
20、;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21、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请回答:(1) 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6分) 42、(13
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 据材料,指出中国知识界关注“西学”的着重点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2)结合史实说明“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一观点。(6分)43、(9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清政府中央政府除最高统治者皇帝外,还有内阁、南书房、军机处,六部、都察院、管理皇帝宫廷事
23、务的宗人府和内务府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即管理五口通商事务的“五口通商大臣”。它并非专职,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以后转由两江总督负责。其名义上是处理“通商事务”,但实际上是办理外交事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官僚体系的变化更加明显。一批现代化的官僚机构总税务司(官名,掌管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清政府专门负责外交、通商、海关等涉外事务的机构)等陆续成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
24、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19世纪
25、中后期清朝涉外机构及涉外官员变迁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6分)历史月考参考答案BABCB CBBCD CAACB ABCBACDDDB CDDAA BDCAC CAABD41、(1)中国古代: 内容: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中国近代: 内容: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统治造成中华文明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
26、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中国现代: 内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 复兴。(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实行,民族素质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2)中国古代:儒家士人提出并推动,通过道德建设圆梦,具有空想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中国近代: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并推动,通过民主革命圆梦,由中共接力,部分梦想成真,具有 曲折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中国现代: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全体中华民族通过改革开放圆梦,终将梦想成真,具有科学性。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
27、分)42、 (1)变化:由关注重视西方科学技术转向西方政治制度,由关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转向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4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中体西用的局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资产阶级激进派认为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挽救民族危亡。(3分) 43、(1)涉外机构从无到有;从被动设立到逐渐推进;涉外官员从兼职到专职。(3分)(2)进步之处: 使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1分) 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2分)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1分) 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1分)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人心丧失,加速了清朝灭亡。(1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