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的发展人类为了找到一个适用的长度单位,费了不少周折。最初是以人体作为标准的,从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发现了人前臂的图形,这种用人的前臂作为标准的长度单位叫“腕尺”。公元8世纪末,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的一只脚长定为1呎。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唐太宗李世民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作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步为一里。到了18世纪,人们开始感到这种用人体作为长度标准的缺点很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长度固定不变的度量单位,于是终于想到了地球。我国清朝康熙皇帝规定取地球子午线1度为200里,每里为1800尺。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梅谢茵通过实地测量,得出了1米=0.512074督亚士(法国古尺)。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