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九:戊戌变法一、历史背景国际局势:表明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1.两大变局: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政治上:英国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和参政权;英美建立文官制度,完善资运行机制。2.说明问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示范。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成为继南京条约后最严苛不平等条约,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见地图)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2.原因:发展资本主义、
2、抵制洋商洋厂成为有识之士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实业救国”高潮。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渝令各省办厂。3.作用: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基础。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1.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2.主张:认为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不能使中国富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加强国防,抵抗列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国家
3、进行“商战”。3.局限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它对戊戌维新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二、维新变法经过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兴起1、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思想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之为“火山大喷火”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
4、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慌与仇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内容:A.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B.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C.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3、上书皇帝:公车上书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时人: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内容:拒和、迁都、变法。影响:公车上书使维
5、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曾任上海时务报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后南学会成立。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预示着维新高潮的即将来临。学堂:广州的万木草堂(康有为),后长沙的时务学堂。作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百日新政:维新变法的高涨1、康有为两次上书康有为1897年上书: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内容: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影响:最终
6、引起光绪帝重视。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原因: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具体变法措施。意义: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2、光绪帝百日维新: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也是变法的宣言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内容:内 容进步性和局限性政治上书办报裁冗员进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局限: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经济投资厂路开矿产进步: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局限: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军事裁汰绿营西法练进步: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文教废八留
7、学改书院进步: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政策:对办事不力严惩不怠;提拔维新派人士;急颁诏令:(具体见教材)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1.失败标志:1898年9月的戊戌政变。(哪六君子?)2.失败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破坏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破坏表现:A.对政令敷衍塞责,不予执行。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麟,直隶总督荣禄B.罢免翁同龢的职务;控制人事任免权;提拔亲信荣禄,控制京津地区。袁世凯的出卖。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
8、顽固势力十分强大。3.概况: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逮捕并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4.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三、维新变法历史意义和性质1、历史意义: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维新思想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清末新政沿用维新方案是例证。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9、,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2、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探究1】:康有为为什么要装扮孔子,让他充当维新变法的先师? 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根据国情采取的一种策略,以减少变革阻力;说明维新派的保守、软弱,没有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探究2】: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项目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社会背景资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了政权资阶弱小,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具体措施大刀阔斧,全面推行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国际环境自由资义时期西方侵略中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向帝义过渡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