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学考班,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 小麦B. 草履虫C. 大肠杆菌D. 烟草花叶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A、小麦为植物,具有真核细胞,A错误;B、草履虫为动物,具有真核细胞,B错误;C、大肠杆菌
2、为细菌,具有原核细胞,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故选D。【点睛】2. 向装有经稀释过的蛋清液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试管中的颜色变为( )A. 绿色B. 紫色C. 橘黄色D. 砖红色【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某物质中是否含有蛋白质。【详解】蛋清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向稀释过的蛋清液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即试管中变为紫色,B正确,ACD错误。故选B。3.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 蛋白质B. 糖类C. 核酸D. 脂质【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的功能:(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
3、的物质;(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承担者,A错误;B、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B错误;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C正确;D、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不携带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C。【点睛】4. 对“没有碳,就没有生命”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B. 细胞中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C. 细胞鲜重和干重中碳元素的含量均最多D. 细胞中含碳的物质重要,不含碳的物质不重要【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C、H、O、
4、N、P、S;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详解】A、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B、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但是水中不含C元素,B错误;C、细胞鲜重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干重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C错误;D、细胞中所有的化合物都处于动态平衡,都很重要,D错误。故选A。【点睛】5.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这说明酶具有A. 多样性B. 专一性C. 温和性D. 高效性【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
5、催化剂的l07l013倍;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详解】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l07l013倍,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6. 图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胞吞【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如图所示,该物质从高浓度往低浓度运输,且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为自由扩散,A正确,故选A。【点睛】7.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中A代表( )A. 腺苷B. 核糖C. 脱氧核糖D. 磷酸基团【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
6、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详解】ATP中的A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代表腺嘌呤核苷,即腺苷,A正确,故选A。【点睛】8.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应加入的物质是( )A. 水B. 碳酸钙C. 无水乙醇D. 二氧化硅【答案】B【解析】【分析】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详解】A、防止色素被破坏不需要加入水,A错误;B、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体色素
7、,B正确;C、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错误;D、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D错误。故选B【点睛】9. 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是( )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90%95%)和分裂期(5%10%)。(1)分裂间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同。【详解】由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因此在观察有
8、丝分裂的实验中,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故选A。【点睛】10. 人体剧烈运动后感觉肌肉酸胀,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大量的( )A. 酒精B. 乳酸C. 丙酮酸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当人体剧烈运动容易使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大量积累使肌肉酸胀乏力。【详解】由分析可知,人体剧烈运动后感觉肌肉酸胀,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大量的乳酸,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的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1.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下列实例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9、A. 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B. 干细胞在体外培育出组织或器官C.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个体D. 将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新的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苹果种子长成苹果树,是由器官直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干细胞在体外培育出组织或
10、器官只是发育到组织和器官,并没有发育成一个完成的个体,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能体现植物体细胞全能性,C正确;D、将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新的细胞,也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点睛】12. 下列不属于致癌物质的是( )A. 维生素B. 亚硝胺C. 尼吉丁D. 黄曲霉毒素【答案】A【解析】分析】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
11、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3)两者之间的关系:原癌基因就是癌基因还没突变的时候,而抑癌基因是抑制原癌基因变成癌基因。两者有一个共同点: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有可能发生癌变。2、致癌机理: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该考点主要考察细胞癌变的原因,需要掌握。【详解】A、维生素属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A正确;B、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错误;C、尼古丁属于化学致癌因子,C错误;D、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错误。故选A。【
12、点睛】13. 下图是某动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四个细胞模式图,其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据此答题。【详解】A、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并未分离,A错误;B、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C、图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图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B。【点睛】
13、14. 下列关于判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种群中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B. 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作亲本进行杂交,F1中出现的亲本性状都是显性性状C. 一对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D. 相同表现型的个体交配,若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性状是显性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
14、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详解】A、性状的显隐表现取决于亲本传给子代的基因组合,未必出现频率高的就是显性性状,A错误;B、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作亲本,F1中出现的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如果是Aa个体与aa个体作亲本,F1中出现的亲本性状既有显性又有隐性,B错误;C、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时,一对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则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C正确;D、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不论显隐)交配,后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C。【点睛】15.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碱基A与C配对,T与G配对B.
15、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C.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碱基A与T配对,C与G配对,A错误;B、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B正确;C、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C正确;D、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正确。故选A。
16、【点睛】16. 某双链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20个碱基对,由它转录出的mRNA最多含有的碱基个数是:( )A. 40B. 60C. 120D. 240【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转录过程中遵循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数目相等。【详解】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由于某双链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20个碱基对,则其一条链上含有120个碱基,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mRNA最多含有的碱基个数是120个,C正确。故选C
17、。17. 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B.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C.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详解】A、性状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A错误;B、基因与性状不是简
18、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B正确;C、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之一,C正确;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A。18. 基因A受到紫外线照射,可能突变为a1,也可能突变为a2,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A. 普遍性B. 低频性C. 随机性D. 不定向性【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详解】根据
19、题意分析可知:基因A受到紫外线照射,可能突变为a1,也可能突变为a2,这充分说明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即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特点。故选D。19. 下列育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原理的是A. 诱变育种B. 单倍体育种C. 杂交育种D. 多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B、单倍体育种原
20、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C、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D、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20. 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A. 白化病B. 原发性高血压C. 猫叫综合征D. 2l三体综合征【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
21、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B、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C、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C错误;D、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D错误。故选A。2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 遗传变异B. 自然选择C. 用进废退D. 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
22、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故选B。22. 色觉正常男性(XBY)与红绿色盲女性(XbXb)结婚,所生的孩子色觉情况是A. 孩子都正常B. 孩子都色盲C. 女孩都色盲,男孩都正常D. 女孩都正常,男孩都色盲【答案】D【解析】【分析】色觉正常男性(XBY)可产生基因型为XB和Y两种精子,红绿色盲女性(XbXb)只能产生基因型为Xb的一种卵细胞,故其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为XBXb、XbY,即女孩均正常,男孩都
23、色盲。【详解】由分析可知,色觉正常男性(XBY)与红绿色盲女性(XbXb)结婚,所生的孩子女孩均正常,男孩都色盲,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23. 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A. 肌糖原B. 呼吸酶C. 血红蛋白D. 血浆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据此答题。【详解】A、肌糖原存在于肌肉细
24、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故选D。【点睛】24. 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切断其传播途径可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A. 共同进餐B. 拥抱和握手C. 性接触D. 面对面聊天【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
25、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拥抱和握手、面对面聊天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故选C。【点睛】25.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C.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 植物的向光生长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A【解析】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A正确;植物没有内分泌腺,生长素是由植物
26、特定的部位产生的,B错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侧芽,C错误;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2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春江水暖”体现水和温度,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竹”和“桃花”等体现生产者,“鸭”和“河豚”体现消费者,没有体现出分解者。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27、故选C。27.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 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 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 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以成分发生改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达到或者维持稳态。【详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故选C。28.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
28、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 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 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甲是个体,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B、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将会在该值上下波动一段时间,B错误;C、丙是群落,是由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D、丁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所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影响,D正确。故选D。【点睛】梳理书本知识理清楚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定义,结合
29、选项选出正确答案。本题易混乱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定义,例如群落的定义容易忽视分解者。29. 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 物种进化B. 外来物种入侵C. 群落演替D. 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取代的现象叫做群落演替,由于大火不一定会破坏地下根、茎或种子等,因此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0.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
30、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D【解析】【详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构成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吞噬细胞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借助于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完成,故A、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故C正确,D错误。二、非选择题31. 下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_膜共同构成。生物
31、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_,组成生物膜的成分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生物膜具有_。(2)该细胞的细胞器中,作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_,含有细胞液的是_液泡,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的是_。(3)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_。【答案】 (1). 核 (2). 蛋白质 (3). (一定的)流动性 (4). 核糖体 (5). (6). 线粒体 (7). 细胞核【解析】【分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可知:是核糖体,是液泡,是核孔,是核仁,是染色质,是细胞核,是线粒体。【详解】(1)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生物膜的
32、成分大多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也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2)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含有细胞液;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能识记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各种细胞器的作用和细胞核的功能等。32. 下图是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代表物质)。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1和分别是_和_两个阶段,其中I的产物是_。(2)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_两大类,后者主要吸收蓝紫光和_;实验室常用_来分离
33、绿叶中的色素。(3)夏日晴天中午,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小,_进入叶肉细胞的量大大减少,首先导致_(填“C3”或“C5”)的合成减少,光合作用随之减弱。【答案】 (1). 光反应 (2). 暗反应 (3). 氧气(或“O2”) (4). 叶绿素 (5). 红光 (6). 层析液 (7). 二氧化碳(或“CO2”) (8). C3【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是氧气,是H,是二氧化碳,是有机物。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
34、,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图中的阶段称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是氧气。(2)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根据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实验室常用纸层析法来分离绿叶中的色素。(3)夏日晴天中午,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小,CO2进入叶肉细胞的量大大减少,首先导致C3的合成减少,光合作用随之减弱。【点睛】本题结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各物质的名称;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35、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33. 下图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据图分析回答。(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期,该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2)B细胞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有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称为_(填“初级精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答案】 (1). 后 (2). 8 (3). 2 (4). 8 (5). 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1)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2)B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
36、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34. 为探究眼皮这一性状的遗传,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l00个家庭各成员的眼皮性状,获得如下结果。(用字母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组别亲代性状组合家庭数量子代双眼皮单眼皮一双眼皮x双眼皮303710二双眼皮x单眼皮35262
37、0三单眼皮x单眼皮35045(1)在遗传学上,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一对_性状。(2)根据组别_,可判断出_是显性性状。(3)组别二的子代中,单眼皮个体的基因型为_。(4)组别三中有一对夫妇通过整容手术使眼皮性状表现为双眼皮,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为_,其眼皮性状将表现为_。【答案】 (1). 相对 (2). 一 (3). 双眼皮 (4). aa (5). 1/2(或“50”或“05”) (6). 单眼皮【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实验一中:双眼皮双眼皮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相对于单眼皮为显性性状。【详解】(1)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一对相对性状。(2)组别一亲本均为双眼皮,但
38、后代出现单眼皮,即发生性状分离,由此可判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3)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4)组别三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其中有一对夫妇通过整容手术使眼皮性状表现为双眼皮,但基因型不变,因此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1/2,其眼皮性状将表现为单眼皮。【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35.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图中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表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的序号分别是_和_。
39、(2)若图中a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填“单向”或“双向”)的,当兴奋传到b点时,该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将由内负外正变为_。(3)当手指意外接触到针尖时,手会迅速缩回,而在指尖采血时,人可以有意识控制缩手,这说明低级中枢受人脑的高级中枢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填“分级”或“反馈”)调节。【答案】 (1). (2). (3). 双向 (4). 内正外负 (5). 分级【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b为相应位点。【详解】(1)图中表示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的序号分别是和。(2
40、)若图中a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则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当兴奋传到b点时,Na+内流,该部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将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3)当手指意外接触到针尖时,手会迅速缩回,而在指尖采血时,人可以有意识控制缩手,这说明低级中枢受人脑的高级中枢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6.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1)图中食物网有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肉食性鱼和_;在“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鲢鱼肉食性鱼”食物链中,肉食性鱼是_级
41、消费者。(2)鳙鱼和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3)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4)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_。【答案】 (1). 4 (2). 鲢鱼 (3). 三 (4). 竞争 (5). 浮游藻类(或生产者) (6). 分解者【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浮游植物鳙鱼肉食性鱼、浮游藻类浮游动物肉食性鱼、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鲢鱼肉食性鱼、浮游藻类鲢鱼肉食性鱼。【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的
42、生物有肉食性鱼和鲢鱼;在“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鲢鱼肉食性鱼”食物链中,肉食性鱼是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2)鳙鱼和浮游动物都捕食浮游藻类,说明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因此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浮游藻类固定太阳能开始的。(4)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的营养级别、生物的种间关系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7. 完成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维
43、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概念图。_【答案】 (1). 温度 (2). 体液调节 (3). 免疫调节【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