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值:100分 时长:100分钟)一、单选题1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已知彼”的思想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3愤世疾俗的情怀表现为超世的孤傲独行,这
2、种超世主义后来为不事权贵,不媚时俗的刚正不阿之士无数次效仿。材料评析的是先秦(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4有人认为“在过去两千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此观点意在强调( )A孔子思想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B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C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孔子思想的官学正统地位5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一论述体现了哪一思想( )A“春秋大一统”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6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
3、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当时道家和儒家学说的发展表明( )A郡国并行制已消解B意识形态适应政治经济需要C黄老思想走向衰落D各种学术思想相互吸纳借鉴7下列有关朱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B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C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D是理学的集大成者8唐朝时,士大夫最爱金碧辉煌的壁画,壁画规模宏大,用色流光溢彩,而到了宋代,上流社会流行淡雅的水墨画,在尺寸之间展现文人意趣。下列选项中可能导致宋代绘画风气转变的因素是( )A朝廷实行“强干弱枝”政策B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主流C市民文化的影响扩大D科举考试影响到文化
4、取向9“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A他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B体现了朱熹对现实生活的关注C说明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根本否定D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明天理10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说教,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1“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的内容”的是(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物 C天人感应 D经世致用12王夫之论史,气势
5、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 ) 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 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1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市民工商业者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C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危机 D儒家思想受到西方思想冲击,地位动摇14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
6、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15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表明两位思想家都( )A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B越来越关注人的本身 C破除了人民对神的信仰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16“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求知是人
7、类的本性17据史料记载,1348年,一场致命的瘟疫使占欧洲人口三分之一的人死去,并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及其人生问题的反思。这一“反思”导致( )A近代医学体系逐渐建立B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C信仰上帝被人们所抛弃D人对自身幸福的重视18“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这段话体现出的主要观点是(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人民主权 D开明专制19“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这里的“思想革
8、命”是指(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智者运动20有学者认为,戊戌文化是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与儒家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本主义文化萌芽性质的新文化。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它(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1戊戌政变后,大多数的变法措施被推翻,“百日维新”废除的七项冗职和三个巡抚职位得到恢复,八股文也恢复了。同时,京师大学堂和省会的学堂被允许存在。各省政府受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多余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这说明( )A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中抱残守缺 B维新变法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康梁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导
9、致了失败 D适度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22鸦片战争的阵痛使探求御侮之道成为时代主题。林则徐等人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积极著书立说,翻译外国书籍到1861年仅世界地理著作就多达22部;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开始探讨英国强、中国弱的原因,提出自守、师夷、攻夷、款夷之策。材料反映了( )A列强侵略迫使学术视野拓展 B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发生动摇C知识分子积极研究世界地理 D积极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23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三次著名的思想大论战,即“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些论战( )A准备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条件 B达成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共识
10、C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 D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素养24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25清末民初,林纾以文言文翻译茶花女、鲁滨逊漂流记等西方小说,畅销全国,一时洛阳纸贵。但在而后被“重估一切价值”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译著方式又被中国文坛批判为守旧。这一变化说明( )A传统价值观难以适应社会变革B追求新文学形式成为风尚C西方小说流行遭到了国人抵制D读书人文化品味根本改变26“所最信的是定地
11、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元,或多至二千,就算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反映的是( )A毛泽东的土地革命 B洪秀全的平均分配土地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孙中山的民权主义272016年2月1日到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井冈山调研考察期间,参观毛泽东工作生活过的八角楼革命旧址,这里也是毛泽东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的地方。毛泽东在这些文章提出的观点是( )A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D在中国实行人民民
12、主专政28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29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
13、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30“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理论二、材料分析题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
14、不可执一。朱子语类材料三 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作用。(2) 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治学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学说的核心思想。(3)据材料三,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理论
15、依据。(4)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32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6、。”材料三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材料四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2) 为实现“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做了哪些努力?(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
17、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理论?(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哪些创新理论?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
18、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兼爱非攻是墨子
19、的主张,所以C正确;克己复礼是儒家孔子的主张,排除A;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主张,排除B;以法治国是法家主张,排除D。2C【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为民,以民为中心,没强调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切实为民,没体现知己知彼,不符题意,故B选项错误;“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调为民,传承了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故C选项正确;“福祸相依”强调的福和祸的关系,没强调为民,不符题意,故D选项错误。3A【解析】【详解】道家学派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材料中的“超世”和“不事权贵”符合道家学派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
20、主张改革变法,排除B、C、D项。4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灵魂”,可知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指导性思想,A正确。材料观点在强调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而非对统治者的影响,B错误。孔子思想在秦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冲击,C错误。孔子的思想在汉朝才开始成为正统,在封建社会中地位还受到冲击,D错误。5D【解析】【详解】据材料“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可知,材料体现了遵从天意者天下呈现“治”,与天意相左则天下大乱;据材料“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可知,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应该和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D正确;材料
21、没有涉及“春秋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君权神授”思想,A、B、C错误。6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朝建立之初,道家和儒家思想先后成为统治思想,它们对其它学派思想的借鉴实际上都是迎合政治经济的需要,故选B;材料内容不能体现郡国并行制已经消解和黄老思想走向衰落,排除AC;材料主要反映道家和儒家对其它学派思想的借鉴,没有反映各种学术思想的互相借鉴,排除D。故选B。7C【解析】【分析】【详解】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C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ABD是对朱熹的评述,不符合题意,排除。8B【解析】【分析】【详解】理学相比之前的儒学,有两个明显的取向,一
22、个是更加追求哲理,二个是追求对欲望的克制,反映在绘画上就会使绘画更加追求意境、用色更加克制及淡雅,B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国家政策,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文人意趣,显然和市民文化关系不大,而且市民文化反而不追求淡雅和高远的意趣,排除C;科举制并不考绘画,因此并不能导致文化取向转变,加之唐代也存在科举制,因此这一制度不能作为两朝画风转变的原因,排除D。9B【解析】【详解】由材料“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等信息可知,朱熹以饮食来阐述理学,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故选B;朱熹认为“人欲中自有天理”,并未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排除A;宋明理学是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C项说法错误,
23、排除;材料并未显示朱熹求理的方式,无法得出D项说法,排除。10A【解析】李贽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A正确;黄宗羲猛烈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气在理先的唯物思想,排除BCD。11D【解析】【详解】材料“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反映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属于宋代理学,故A排除;心外无物属于心学,故B排除;天人感应属于汉代董仲舒儒学,故C排除;经世致用属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属于“新时代的内容”,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新时代的内容”,学生应该结合
24、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2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论史可以“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从不任意评说”的做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材料中王夫之从不任意评说与“擅长品评历史事件”观点不对应,只有王夫之基于汉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不同的一个观点,不足以说明其评史侧重区别事件差异,更不能得出王夫之熟悉西域地区历史的结论, BCD三项错误。13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之际西方思想传入中国还不足以冲击儒学地位,儒家思想受到西方思想冲击,地位动摇在鸦片战争以后,D符合题意,故选D;ABC是明清三位进步思想家思想产生的因素,不符合题
25、意,排除。14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思想家中,重视道德,强调美德即知识的是苏格拉底,A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强调功利,忽视道德,B项错误;亚里士多德没有特别重视道德和知识的关系,C项错误;卢梭是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不是古代希腊人,D项错误。15B【解析】【详解】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提出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表明两位思想家都关注人的本身,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选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天主教”,并且当时天主教还没有产生,排除A;C不符合史实,排除;两位思想家生活在雅典奴隶社会,不可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16
26、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风冷、凉爽、难受、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不难判断是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故A正确;BC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D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17D【解析】【详解】一般认为近代医学兴起于文艺复兴以后,且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项;封建王权被彻底推翻明显与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基督教和上帝是欧洲的基本信仰,虽然人们开始反思上帝及人生问题,但并没有抛弃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在信仰上帝的同时开始重视人自身的幸福,故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48年”是本题的关键信息。18B【解
27、析】【分析】【详解】根据“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共同体可称为国家或政治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即国家是社会契约建立的,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9B【解析】【详解】据材料“十八世纪的思想革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启蒙运动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勾画理想蓝图,故B正确;文艺复兴没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排除;宗教改革主要反对天主教的权威,故C排除;智者运动主张人文精神,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十八世纪的思想革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学生
28、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0D【解析】A选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不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B选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张之洞的主张,不是维新派的主张;C选项“师夷长技以自强”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排除;D选项体现出受到西方影响的内容,体现出资本主义文化萌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21D【解析】【详解】由材料“,京师大学堂和省会的学堂被允许存在。各省政府受命,可以取消或者合并多余的机构和辞退闲置的官员”,说明戊戌变法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故排除A,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维新变法运动脱离群众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维新
29、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B【解析】【详解】根据“林则徐等人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积极著书立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自守、师夷、攻夷、款夷之策”等信息可以看出,受到鸦片战争战败的影响,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开始睁眼看外部的世界,并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主张,反映了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发生动摇,B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的问题并不属于“学术”问题,排除A项;林则徐等人并不是为了探寻世界地理,排除C项;D项只是材料所涉及的一个部分,并不全面,排除D项。23C【解析】【分析】【详解】1919到1927年间,中国思想界爆发的“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三次著名的思
30、想大论战,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C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论战,不再是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条件,A项错误;三次论战并没有达成“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共识,B项错误;1919年开展“问题与主义”之争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D项错误。24B【解析】【详解】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新青年猛攻孔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顺应社会时局变化,故选B;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是新青年影响力增强的原因,排除。25B【解析】【分析】【详解】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清末民初林纾翻译的茶
31、花女鲁滨逊漂流记进行重新认识,认为早期的译著方式守旧,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重估一切价值”,就是重估一切的事物,重新认识世界,追求新文学形式造成的,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变革,A错误;国人对小说译著形式批判,不是抵制,C错误;对译著方式的批判不能说文化品味的根本改变,D错误。26C【解析】【详解】孙中山阐述的是通过“购买地价”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这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故C正确;毛泽东的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A不符合题意意,排除;洪秀全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而材料反映的是通过“购买地价”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排除B;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32、共和囯,不符合题意,排除D。27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毛泽东的著作写于井冈山。那么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此时期正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为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因此错误;C选项是延安时期,属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标志;D选项的时间在1949年左右。28A【解析】【分析】【详解】该报告认为计划与市场结合是普遍的趋势,说明该报告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不应该拘泥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必被计划经
33、济所束缚,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框架,故A项正确。材料中报告探讨的是世界各国运用的经济手段问题,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B项错误。1990年中国尚未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没有必要专门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根据“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报告并不只分析了西方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29D【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
34、可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30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理论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因此A、C、D选项表述片面,错误,B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1(1)思想:仁、礼。作用:有利于规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教化人民,治理国家。(2)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或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天理是宇宙
35、万物的本源。(3)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依据:心外无理,理在心中。(4)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解析】【详解】(1)由材料“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主张要待人宽容,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规范了人与人的关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由材料“格物须是到处求”和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3)由材料“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由材料“知是心之体,
36、心自然会知”和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只需要反省内心即可。(4)由材料“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2(1)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具有阶段性和逐步深化的特点。(2)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解析】【详解】(1)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呈现明
37、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逐步深化。(2)根据“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4)根据“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33(1)孟子:治
38、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
39、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背法律的同时要注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主张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法律至上。(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肯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