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
2、人:管理山泽的小官。焉:哪里之:到,往岂:怎么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与友期行:_(2)去后乃至:_(3)相委而去:_(4)下车引之: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2)是日,饮酒乐,天雨_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3、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4、_)(3)人不堪其忧(_)(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
5、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陈太丘与友期行
6、 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过中不至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去后乃至相委而去D.太丘舍去光临寒舍(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7、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相委而去 元方入门不顾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惭,下车引之。10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 题。(11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8、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诣拜见。论议谈论玄理。进火烧火。箅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算。馏蒸饭。糜粥。识所收获的知识。志记得。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
9、,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友人/便怒曰 D.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1)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_。(2)尔颇有所识不 不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_(2)炊忘著箅,饭今成糜。翻译_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 六、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亦说乎 说: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_(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4)博学而笃志 笃:_11翻译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六、对比阅读(共12分)(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11、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
12、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相委而去(_) 太丘舍去(_) 儿曹何自远来(_) 须期乃入(_)11(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B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C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D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3(2分)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答案版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3、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注】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焉:哪里之:到,往岂:怎么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
14、思。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与友期行:_(2)去后乃至:_(3)相委而去:_(4)下车引之: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2)是日,饮酒乐,天雨_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8(每空1分)(1) 约定 (2)才 (3)舍弃 (4)拉,牵拉 9(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2)到了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10共同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感受:与人交往,“信用”和“礼貌”尤其重要,这是一个人成
15、功的前提。(意对即可)(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
1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3)人不堪其忧(_)(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曲肱而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
17、句子各属哪一类。(3分)(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体会。(3分) 9(2分)(1)同“悦”,愉快 (2)我 (3)能忍受 (4)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0(2分)D11(4分)(1)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12(3分)(1)C (2)A (3)B 13(3分)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
18、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19、,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过中不至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去后乃至相委而去D.太丘舍去光临寒舍(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分析】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20、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趁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解
21、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句意: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文义:文章义理。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句意: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引:牵,拉。(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A.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句意: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不:用在动词前,表否定。B.句意: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之:代指元方。句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之:名字。C.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 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
22、开了。去:离开。D.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抛弃。 词意:宾客来到我的家。舍:房舍,家。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有:欣然,高兴地样子。何,什么。句意: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重点词有:期,约定。去,离开。句意: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4)本题考查对人物称谓的理解。根据字词积累和文章内容可知,这三种称呼是有区别的。“君”指的是你,是对对方的一种敬称;“尊君”是敬称,是尊称
23、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答案:(1)文章义理。不久。约定。牵,拉。(2)C(3)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4)“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陈太丘与
24、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相委而去 元方入门不顾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惭,下车引之。10“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25、?(2分)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6.(1分)fu7.(4分)约定 离开 舍弃 回头看8.(2分)C9.(4分)(我父亲)等您许久您没有来,(他)已经离开。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芳。10.(2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11.(2分)这句话能表现元方是一个自幼就懂事明理,做事方正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 题。(11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26、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诣拜见。论议谈论玄理。进火烧火。箅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算。馏蒸饭。糜粥。识所收获的知识。志记得。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日/中不至,则/
27、是无信 C.友人/便怒曰 D.元方/入门/不顾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2)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_。(2)尔颇有所识不 不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_(2)炊忘著箅,饭今成糜。翻译_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答 8.(2分)B9.(2分)(1)约定(2)同否10.(4分)(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2)做饭忘记放篦子,饭成粥了。11.(3分)示例1;文中元方始终使用敬辞君、谦辞家君,可见他懂礼貌。示例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见元方重礼守信。示例3元方入门不顾,可见元方率性偏强。示例
28、4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说明元方是一个机敏、聪明、方正的人。(有依据1分,分析合理2分。答出一点即可)六、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不亦说乎 说: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29、_(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4)博学而笃志 笃:_11翻译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10 说,同“悦”,愉快 于此,在其中 以为快乐 坚定 11(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2)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12A13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处和优点。六、对比阅读(共12分)(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
30、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31、)(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相委而去(_) 太丘舍去(_) 儿曹何自远来(_) 须期乃入(_)11(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B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C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D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13(2分)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10 舍弃 离开 从 才 11A12(1)友人感到很惭愧,(于是
32、)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2)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前来欢迎。13做人要讲信用或诚信【分析】10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句意为: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自:从。句意为: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乃:才。1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
33、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画线句子“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的意思是: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故断句为: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故选A。1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引:牵,拉;顾:回头看。(2)句中重点词有:闻:听说;喜:感到高兴;故:所以。13本题考查考查文言文道理启示。注意题干问的是“共同的启示”,所以需要结合甲、乙两文综合分析。【甲】
34、文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做人要诚实守信,与人相处要讲礼貌。【乙】文根据“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可知,郭伋本来与孩子约定好归期,但郭伋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可见,郭伋为人讲信用,守诚信。综上分析甲、乙两文共同的启示是:做人要讲信用。【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
35、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