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640KB ,
资源ID:129382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38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木材、棉和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基本单位是A. 氨基酸B. 果糖C. 葡萄糖D. 核糖【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详解】纤维素属于植物多糖,基本单位是葡萄糖。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脂肪的基本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2.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磷元素的

2、是()A. tRNAB. RuBPC. 腺苷D. 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详解】A、t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A错误;B、RuBP是1,5-二磷酸核酮糖,是磷酸化的五碳糖,除了C、H、O外,还含有P,B错误;C、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因此其元素组成为C、H、O、N,不含P元素,C正确;D、脱氧核苷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D错误。故选C。3.人体内磷脂的重要作用是()A. 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B. 作为载体帮助脂溶性物质跨膜C. 合成脂类激素和维生素 D 的原料D. 构成细胞内各种膜的骨架【答案】D【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种,不同的脂质具有不

3、同的功能,分别被称为“储能脂质”、“结构脂质”、“功能脂质”。【详解】脂肪可以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A项错误;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B项错误;胆固醇可转变为维生素 D,C项错误;磷脂参与构成细胞内各种膜的骨架,D项正确。4.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答案】A【解析】【详解】A、tRNA结构是三叶草结构,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A正确;B、每个ADP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C、肽

4、键是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连接两个肽链的键有二硫键等,C错误;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通过氢键相连,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图中虚线框表示各氨基酸的某些基团,其中可以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是()A. 和B. 和C. 和D. 和【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中虚线框是第一个氨基酸的H,虚线框是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虚线框是第二个氨基酸R基的一部分,虚线框是第二个氨基酸的羧基。【详解】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分子水,所以和可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所以D选项是正

5、确的。【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如下图: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6.下列属于真核细胞的是()A. 蓝藻B. 酵母菌C. 肺炎双球菌D. 噬菌体【答案】B【解析】【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病毒

6、(如噬菌体、HIV等)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C、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D、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7.下列关于19世纪30年代建立的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者多

7、个细胞组成B. 证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 由施莱登、施旺和菲尔肖三位科学家提出D. 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揭示了细胞和生物的统一性。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详解】细胞学说只揭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细胞学说没有证明病毒是没有细

8、胞结构的,B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的施莱登、施旺,C错误;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表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试管123456本尼迪特试剂/mL2222221%淀粉溶液/mL3-3-3-2%蔗糖溶液/mL-3-3-3新鲜唾液/mL-11-蔗糖酶溶液/ml-11实验结果A. 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B. 指示剂可以用碘一碘化钾溶液代替C. 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葡萄糖生成D. 淀粉溶液中有杂质,

9、不是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的原因之一【答案】A【解析】【详解】A、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B、指示剂不能用碘一碘化钾溶液代替,因为碘只能证明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水解,B错误;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性糖生成,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D、5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如含有还原性糖,D错误。故选A。9.如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O2通过图方式运输,甘油通过图方式运输B. 图中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均需要由ATP提供能量C. 图转运物质的速率比要大D. 图方

10、式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类似的方式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形,方式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方式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方式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方式为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详解】A、O2和甘油通过图自由扩散方式运输,A错误;B、图中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时,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由ATP提供能量,B错误;C、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所以比自由扩散的转运速率要大,C正确;D、图方式表示胞吞,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也能通过类似

11、的胞吐的方式运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还有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进行运输,胞吐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解题。10.如图所示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表示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时期分离的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B. 时期各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C. 时期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 中的G1期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为有丝分后期,为有丝分裂中期,为有丝分裂末期,为有

12、丝分裂前期,为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详解】A、为有丝分后期,此时期分离的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染色体数量加倍,A正确;B、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B错误;C、为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错误;D、为有丝分裂间期,其中的S期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 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

13、核体积减小C. 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D.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4

14、、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5、癌细胞特征: (1)无限增殖:一般细胞分裂5060次,条件适宜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而且分裂迅速,细胞内的核糖体数目大量增加,代谢异常活跃。(2)易分散转移:癌细胞分泌一些酶类,分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导致癌细胞黏着性降低,易于扩散。(3)癌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例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这是细胞癌变的重要观察指标。【详解】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

15、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A错误;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C、细胞癌变导致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2.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解离能增加分裂期细胞的数量B. 龙胆紫能促进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C. 染色前漂洗能增加

16、染色体的着色效果D. 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

17、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但不能增加分裂期细胞的数量,A错误;龙胆紫能使染色体着色,但不能促进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B错误;染色前漂洗掉根上的解离液,能增加染色体的着色效果,C正确;大多数细胞处于分

18、裂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所示烧杯中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图、所示烧怀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D. 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的组合有16种【答案】A【

19、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A正确;B、乙同学分别从如图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由于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所以模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错误;D、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的组合可形成不同的基因型,由于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所以组合成的基因型的种类有9种,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

20、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4.下图所示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DNA聚合酶可作用于形成处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处B. 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片段,部位为磷

21、酸二酯键;处是碱基或脱氧核苷酸;部位为氢键。【详解】A、处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处为氢键,是DNA解旋酶的作用位点,A正确;B、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均含15N,C正确。D、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28%,则A=T=50%-28%=22%,D错误;故选:D。15.取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2n=40),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直至完成减数分裂(不考

22、虑染色体片段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80 条染色体带有标记B.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 0 或 1 或 2 条 Y 染色体带有 3H 标记C. 至少有 4 个精细胞含有 3H 标记染色体D. 所有精细胞的染色体中有 25%带有 3H 标记【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小鼠的睾丸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然后继续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

23、A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只有40条染色体,A错误;根据试题分析,初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一条带有标记,一条不带标记,其随机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单体分开,但是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0条、1条或2条Y染色体,其中最多只有1条Y染色体带有 3H 标记,B错误;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可能都含有放射性,也可能一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因此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精原细胞最终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最少有4个具有放射性,最多有8个含有放射性,C正确;姐妹染色

24、单体是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精细胞中可能所有的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也可能所有的染色体都没有放射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过程及其特点,明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再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对产生的精子中放射性情况进行分析。16.现代生物工程能够实现通过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人工合成基因。现已知人体生长激素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假设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有A和U共313个,则合成的生长激素基因中G至少有A. 130个B. 260个C. 313个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生长激素

25、共含190个肽键(单链),则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190+1=191个,生长激素基因中的碱基共1916=1146个与其对应的mRNA序列中有A和U共313个,根据(A+T)在单链和双链中的比例相等,则生长激素基因中的A和T共626个所以,生长激素基因中的C+G=520个,根据C=G,则C=G=260个,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关键要弄清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17.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26、是()A. 中细菌为子代噬菌体的产生提供了模板和原料B. 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C. 操作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 放射性32P大量存在于沉淀中,即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来源于细菌)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

27、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详解】A、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而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上清液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B错误;C、操作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正确;D、本实验缺少对照组,不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

28、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18.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基因2和基因4在不同细胞中表达,所以存在于人体内不同细胞中B. 基因3不正常而缺乏酶3可能引起苯丙酮尿症C. 老年人头发会发白是由于基因2突变而缺乏酶2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D. 图中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需要多种RNA参与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A、人体内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都含有基因2和基因4,A错误;B、缺乏酶3不会导致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不会引起苯丙酮尿症,B错误;C、老年人头发会发白是由于酶2的活性降低,导致

29、黑色素合成减少,C错误;D、图中过程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为翻译,需要mRNA、tRNA、rRNA参与完成,D正确。故选D。19.某同学在观察几种二倍体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后绘制出图甲、乙、丙。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表示的细胞可能处于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图乙表示的细胞共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C. 图甲所示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D. 图丙中组可表示生殖细胞,组细胞可处于间期,组细胞中可观察到四分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

30、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中,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末期;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详解】图甲DNA数和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2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因此图甲表示的细胞可能处于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

31、;图乙表示的细胞共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B错误;如果图甲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则后期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如果图甲所示细胞为有丝分裂,则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是其体细胞的2倍,C错误;图丙中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难度适中。20.距今一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经多次海陆变迁,形成台湾海峡。随着时间推移,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分隔,两

32、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鸟类新物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理隔离导致变异,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B. 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的定向改变C. 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D. 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进化体现了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即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详解】地理隔离不是变异的诱导因素,A错误;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

33、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生殖隔离,B错误、C正确;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进化是独立的,不能体现共同进化,D错误。21.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列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中,机理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 唐氏综合征B. 特纳氏综合征C.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D. 猫叫综合征【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本题考查人类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明确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类遗传病,并能列举相应的遗传病名称。【详解】据题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的教目、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唐氏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和葛莱弗德氏综合征都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猫叫

34、综合征是人类第5号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遗传病,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护士给我们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 ()A. 细胞内液、血浆B. 组织液、组织液C. 组织液、血浆D.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静脉里流动的是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不同,前者注射物直接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即组织液,后者则直接进入血管从而进入血浆。【详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静脉注射是指药物直接注射到血浆中,而肌肉注射是指药物直接注射到组织液中,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

35、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B. 在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C. 淋巴因子是B细胞活化不可缺少的条件D.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吞噬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但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C、淋巴因子是B细胞活化不可缺少的条件,C正确;D、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因为不是抗原的有毒有害物质它也能

36、识别,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在所有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其他免疫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24.将两组幼苗作如图处理,一段时间后幼苗甲、乙将A. 直立生长、直立生长B. 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C. 向光弯曲生长、背光弯曲生长D. 背光弯曲生长、背光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详解】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明胶,所以单侧光下,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所以甲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所以乙胚芽鞘背光侧不能得到生长素,导致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ABD错误,C正确。故选C。25.如图是在调查某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种群数

37、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而绘制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5 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基本不变,性比率保持 1:1B. 第 10 年时该生物种群数量最少,原因可能是食物短缺C. 第 25 年时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下降D. 第 15 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05年时=1,种群数量不变;515年时1,种群数量减少;在1525年时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详解】A、05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不变,但不能说明性比率保持 1:1,A错误;B、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B错误;C、第25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会使得其他种群的资源减少,

38、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C正确;D、在15年左右该生物种群增长速率约为0,不是最大值,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是的大小,=1种群数量不变,大于1,种群数量增长,小于1,则种群数量下降。26.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年);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图3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据图1可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 据图2可知为分解者,相当于图1中的A,能够利用各营

39、养级转移来的能量C. 假设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图3中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B,1/2来自D,B的能量2/3来自A,1/3来自C,猫头鹰增重6kg,至少消耗A为550kgD. 据图可知,图1中的生产者相当于图2中的,相当于图3中的A【答案】B【解析】【分析】照射的太阳能能量是1500900,其中有1485000没有被利用,因此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900,约占照射能量的1%;能量金字塔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图1中的A是分解者;最高营养级增加1千克体重,最少需要生产者的条件是:食物链最短,传递效率最大(20%),即120%20%=25;图2中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生产

40、者,图3中,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详解】A、照射的太阳能能量是1500900,其中有1485000没有被利用,因此生产者利用的能量为1500900,约占照射能量的1%,A正确;B、能量金字塔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图1中的A是分解者,B错误;C、最高营养级增加6千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条件是:传递效率最高的(20%),即61/220%20%20%61/220%2/320%61/220%1/320%20%=375+50+125=550,C正确;D、图2中I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生产者,图3中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都相当于图1中的生产者相,D正确。故选B。27.在水稻生长期施

41、加不同含量的氮肥和硅,于高光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下测定水稻抽穗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叶绿素含量(mg/g)光合速率(umol/m2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umol/mmol)气孔导度(mmol/m2s)低氮无硅45.218.62480.62低氮中硅47.318.82440.68低氮高硅48.219.72370.65高氮无硅47.519.62710.67高氮中硅53.820.92550.82高氮高硅55.420.32560.70(说明: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程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作出的判断是()A.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越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

42、速率越大B. 适当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水稻叶片面积,从而导致光合速率增大C. 高氮中硅处理下固定二氧化碳所需酶的含量和活性较高,水稻光合速率最大D. 高氮高硅处理下水稻叶绿素含量最高,吸收和转化为ATP、NADPH中的能量最多【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

43、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分析表格数据,不能得出叶绿素含量越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速率越大的结论,A错误;适当提高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从而导致光合速率增大,B错误;高氮中硅处理下固定二氧化碳所需酶的含量和活性较高,水稻光合速率最大,C正确;高氮高硅处理下水稻叶绿素含量最高,但此时的光合速率不是最大,说明吸收和转化为ATP、NADPH中的能量不是最多的,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44、,难度适中。28.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将红花腋生与白花顶生豌豆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到的 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 AAbb 与 aaBBB. Aabb 与 aaBBC. AAbb 与 aaBbD. Aabb 与 aaBb【答案】B【解析】【分析】豌豆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

45、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即后代红花:白花=3:1,顶生:腋生=3:1,说明红花和顶生是显性性状,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红花腋生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顶生的基因型为aaB_,两者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其中白花:红花5:3,说明F1为1Aa、1aa,顶生:腋生为3:1,说明F1为Bb,因此亲本红花腋生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顶生的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aaBb。故选:B。【点睛】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利用

46、基因分离定律分析题中自交后代的两对性状分离比,确定子一代基因型,进而确定亲本基因型。29.已知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和乙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A. DdRrB. ddRRC. ddRrD. Ddrr【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F1基因型为DdRr,图2 中高秆:矮秆=(

47、75+25):(75+25)=1:1,抗病:易感病=(75+75):(25+25)=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故选:C。【点睛】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依据柱形图中各表现型的比例判断亲本基因型。30.大鼠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毛色决定情况如图所示。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图中功能。若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大鼠与aabbdd的大鼠杂交,F1随机交配得到F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黄色鼠基因型有21种,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B. F2毛色有黄、褐

48、、黑三种类型,且黄色鼠占13/16C. F2中褐色鼠基因型有2种,其中杂合子占1/2D. D基因表达产物可能与A基因上启动部位结合而使A基因不能正常复制【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可知,A_B_dd表现为黑色,A_bbdd表现为褐色,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A_D_ _、aa_ _都表现为黄色,则黄色基因型有232+33=21种,其中纯合子有2+22=6种,A错误;B、AABBDD的大鼠与aabbdd的大鼠杂交,F1基因型为AaBbDd,其随机交配得到F2,则后代会出现所有表现型,其中红色鼠占3/413/4+1/411=13/16,B正确;C、F2中褐色鼠基因型为AAbbdd

49、、Aabbdd,其中杂合子占2/3,C错误;D、D基因表达产物可能与A基因上启动部位结合而使A基因不能正常转录,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涉及到三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基因与酶、色素的关系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每一个选项。二、非选择题31.某淡水养殖湖泊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表中数据为黄颡鱼的部分能量去向。请回答:能量类型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数值(KJm-2a-1)516_231270(1)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_。(2)该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_的垂直分布

50、决定的。(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若第一次用大网眼的网进行捕捞,第二次用小网眼的网进行捕捞,则最终调查的结果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黄颡鱼同化的能量除了表中所示外,可能的去向为_;食物网中还缺少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答案】 (1). 8 (2). 15 (3). 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 (4). 无影响 (5). 未利用、流向分解者 (6). 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食物网中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图中共存在8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草草食性鱼,水草虾类鳜鱼,水草虾类黄颡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鳜鱼,水草底栖动物虾类黄颡鱼,水草底

51、栖动物小型鱼类鳜鱼,水草底栖动物黄颡鱼,水草底栖动物河蟹。根据表格分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同化量=516-270=246KJm-2a-1,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46-231=15 KJm-2a-1。【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有8条食物链,且表格中横线处的数值为15。(2)该淡水养殖湖泊中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等的垂直分布决定的。(3)根据题意分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虾的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捞用的网的网眼大小不同,但是不影响标记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因此不会影响调查结果。(4)黄颡鱼是顶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

52、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还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数出图中食物链的条数,并能够根据能量流动中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32.图甲中的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5时CO2的吸收或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强度对水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灯亮度可调),图丙曲线是将图乙中的试管密闭后,调节灯亮度的过程中,水面上方CO2相对含量的变化。试回答:(1)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

5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甲曲线中a点将向_方移动,光补偿点将向_方移动。(2)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3)假设图乙试管水中的CO2浓度始终不变,图丙中D点时,图乙的灯处于_(开启/关闭)状态,图丙中从A到E这段时间内水藻体内有机物含量会_(增多/减少/不变),判断依据是_。(4)图丙中,若在C点突然增加光照,则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_。(增多/减少/不变)【答案】 (1). 上 (2). 左 (3). 吸收灯光的热量,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4). 开启 (5). 增多 (6). E点CO2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A 点 (7). 减

54、少【解析】【分析】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要根据题中所给条件,确定将温度调节到25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分别如何改变。图甲是在温度为35时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CO2的吸收或释放量,其中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图丙中AB段和DE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内的CO2含量增加;B和D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曲线的折点;BD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密闭容器中的CO2含量减少。【详解】(1)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55、,当温度调节到30,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增强,因此呼吸作用减弱导致甲曲线中a点将向上移动,同时光合作用又增强,因此光补偿点前移,即b点将向左移动。(2)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照射的热量,排除光照引起的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3)图丙中的D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图乙的灯处于开启状态;图丙中从A到E这段时间内,密闭试管内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减少,减少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用于了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水藻体内有机物含量会增加。(4)图丙中,若在C点突然增加光照,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促进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短时

56、间内的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因此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减少。【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掌握情况,侧重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33.下图1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某精原细胞进行连续分裂的示意图(未发生基因突变)。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1中A细胞的名称为_;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 ,A细胞中含有_个四分体。(2)图1中B细胞内染色体、染色体上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_。(3)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图1中_细胞处于图2中的bc段。(4)由图1中C细胞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上

57、的_(姐妹/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由C细胞基因组成可推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共有_种基因型。【答案】 (1). 初级精母细胞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3). 2 (4). 4 8 8 (5). DNA复制 (6). A、B (7). 非姐妹 (8). 4【解析】【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

58、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依据题意该动物为雄性动物,故为初级精母细胞。A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2)图1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内有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4、8、8。(3)在曲线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4)分析C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其发生交叉互换的应

59、该是含A基因和a基因的片段,故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共有Ab、AB、ab、aB四种。【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4.已知果蝇中野生型眼色与朱红色眼色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卷翅与野生型翅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卷翅、朱红色眼色卷翅、野生型眼

60、色野生型翅、朱红色眼色野生型翅、野生型眼色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1)果蝇的朱红色眼色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为_性基因。(2)亲代雌蝇的基因型为_,亲代雄果蝇的表现型为_。(3)子代表现型为卷翅、朱红色眼色的雌蝇中,杂合子比例为_。(4)若子代卷翅、野生型眼色雄果蝇与野生型翅、朱红色眼色雌果蝇交配,则后代出现卷翅、朱红色眼色果蝇的概率为_。(5)若一只野生型眼色雌果蝇与一只朱红色眼色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个别特殊的朱红色眼色果蝇和野生型眼色果蝇,用显微镜观察例外的朱红色眼色果蝇和野生型眼色果蝇细胞核型,结果如右图,则出现个别例外果蝇的原因可能是_。(6)已知果蝇的红眼和

61、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杂交实验探究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选用_雌果蝇与_雄果蝇杂交。【答案】 (1). X (2). 显 (3). DdXAXa (4). 卷翅朱红色眼色 (5). 5/6 (6). 1/2 (7). 亲代雌果蝇少数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一起进入同一极,产生XX或O型卵细胞 (8). 白眼 (9). 红眼【解析】【分析】分析子代表现型可知,雌性个体中卷翅:野生型翅=3:1,雌性后代全是朱红色眼;雄性个体中,卷翅:野生型翅=3:1,朱红眼:野生型眼=1:1,卷翅与野生型翅的比例在雌雄个体之间不存在差

62、异,因此控制卷翅与野生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DdDd;眼色比例在雌雄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亲本的基因型为DdXAXaDdXAY。【详解】(1)由杂交后代朱红色眼色与野生型眼色在雄性中比例为1:1、雌性全为朱红色眼色可推知朱红色眼色为显性性状,结合分析可知为伴X染色体遗传;(2)根据遗传关系,在雌雄中卷翅与野生型翅比例均为3:1,推知此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卷翅为显性性状,由分析可推知亲代雌蝇的基因型为DdXAXa。亲代雄果蝇的表现型为卷翅朱红色眼色。(3)子代中卷翅、朱红色眼色的雌蝇的

63、基因型为D_XAXA或D_XAXa,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DDXAXA,比例为1/31/2=1/6,卷翅朱红色眼色的雌蝇杂合子比例为1-1/6=5/6。(4)子代卷翅、野生型眼色雄果蝇基因型为1/3DDXaY或2/3DdXaY,野生型翅、朱红色眼色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ddXAXA或1/2ddXAXa,其后代出现卷翅、朱红色眼色的概率为(1-2/31/2)(1-1/21/2)=1/2。(5)野生型眼色雌果蝇与朱红色眼色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由图可知,子代中例外朱红色眼色果蝇缺一条来自母本的X染色体,而野生型眼色果蝇多一条来自母本的X染色体,故推断出现个别例外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代雌

64、果蝇少数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一起进入同一极,产生XX或O型卵细胞。(6)已知基因的显隐性,要探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方法是选用隐性的雌性个体与显性的雄性个体进行交配,确定基因的位置。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的遗传;若后代性状和性别明显相关,则为X染色体的遗传。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若用一次杂交实验探究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选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点睛】识记遗传规律,能够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亲本基因型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类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65、能够根据题干情境分析、计算准确作答。35.研究表明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 - NP)会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作用加强。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上述结论,请补充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材料与用具:神经细胞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三硝基丙酸(3- NP)溶液、0.1% DMSO溶液(用于配制三硝基丙酸溶液)培养瓶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仪器、试剂用具操作、培养条件、检测活细胞方法等不做具体要求)(1)完善实验思路:实验分组设计:甲组:细胞培养液+神经细胞+适量低浓度三硝基丙酸(3- NP)溶液乙组:细胞培养液+神经细胞+等量高浓度三硝基丙酸(3

66、- NP)溶液丙组:细胞培养液+神经细胞+_。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_(2)预期实验结果: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实验组活细胞数/对照组活细胞数100%,对照组细胞存活率1)为指标,设计坐标曲线图。_(3)分析与讨论: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直接起作用的细胞器是_。【答案】 (1). 等量的0. 1%DMSO溶液 (2). 测定3组培养液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并记录 (3).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三组细胞培养一段时间 (4). 每隔一段时间测定3组培养液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并记录 (5).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6). (7). 溶酶体【解析】【分析】分析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研究三硝基丙酸(

67、3 - NP)会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三硝基丙酸(3 - NP)的浓度,因变量为神经细胞中毒或调亡的数量,同时实验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1)分析实验分组可知,甲乙两组运用了不同浓度的三硝基丙酸(3 - NP)溶液培养神经细胞,因此需要另外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因此丙组的处理为:细胞培养液+神经细胞+等量0.1%DMSO溶液,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而实验的因变量为神经细胞的数量,因此实验开始时需要测定3组培养液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需要将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三组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每隔一段时间测定3组培养液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并记录);最后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题干中提出,随着三硝基丙酸(3 - NP)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加强,因此乙组浓度高,细胞存活率最低,甲组位于丙组和乙组之间,故答案如图:(3)分析与讨论: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直接起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水解凋亡细胞的组成成分。【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了神经细胞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在设计实验时遵循单因素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同时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难度适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