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381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4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时空定位】【框图结构】第4讲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自主复习】考点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南京条约的内容:“五议港元”五(五口通商)、议(协定关税)、港(割香港岛)、元(赔款银元)2.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4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5.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认知深化】1.从社会转型角度认识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僚机构逐渐走向近代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经济:自

2、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总之,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多元史观下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1)从革命史范式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2)从现代化范式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3)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

3、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文明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5)从社会史范式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3.民族觉醒的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

4、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经典例题】(2018.4浙江高考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项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B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贸易特权无关,故C项错误

5、;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扶清灭洋”(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带有局限性。(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3.近代前期中外关系的演变: 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了四部曲,即从对抗到和好、再到对抗、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共同的利益。【认知深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

6、进及特点(1)形成:清末民初。推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2)发展:五四时期。在反帝与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和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此外,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3)高涨: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

7、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经典例题】(2017上海高考14)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答案】C【解析】五口通商是中英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与德国、俄国无关,故A项错误;租界最早设立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之后列强根据各种不平等条约相继在中国各大城市设立,不会导致列强之间对中国的争夺,故B项错误;19世纪末列强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的狂潮,故C项正确;1899年,美国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

8、“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要求得到列强的响应,从而使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告一段落,故D项错误。【课时检测】1.(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鸦片战争之前,按国际惯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以缔约方或第三方的文本作为解决争议的准本。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本为准。此后,以外文文本为准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清政府()A.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B.逐步接受国际惯例C.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理念D.坚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A【解析】中英天津条约却以英文文本为准、中法天津条约以法文文

9、本为准,这体现了清政府丧失与列强交往的主动权,故A正确;起源于欧洲的近代民族国家主权、外交原则、国际惯例等概念,在当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还不具备,直到1861年清政府被动设立总理衙门,故B、C不正确;“坚守天朝上国观念”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统治者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B.谋求制敌之道C.缺乏理性反思D.改进外交策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根本没

10、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不明白近代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缺乏理性反思,故C正确。A、B、D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3.(2021肇庆模拟)“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B.中国被迫开放了福州等通商口岸C.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答案】A【解析】材料“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势力侵入京津地区。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

11、京等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故选A; B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D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影响,排除。4.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栗野慎一郎的言论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本积极构建自身的文明形象和清

12、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了西方的文明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故选C;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日本驻美国公使发表的文章,并未提及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B;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资源,侵略中国,排除D。5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答案】B【

13、解析】从材料可知台湾官绅为了保住台湾,希望在给予外国一定特权的基础上,由外国帮助收回台湾,体现的是台湾官绅为了保台,寄希望于国际干预,故选B;台湾巡抚和台湾绅士代表在保留中国主权的基础上获得外国帮助、守住台湾的意见上是一致的,排除A;材料中台湾巡抚和台湾绅士代表提出的主张建议,违抗清政府的割台条约,就已经体现出台湾人民自主保台所做的努力,排除C;从材料中“挽救英、俄为同盟”和“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可知,台湾官绅是希望保留台湾归属中国的权利,并不是主张国际共同管理台湾,排除D。6.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当时()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B.列强既合谋出兵

14、又各谋私利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力征服清朝,但因各自的利益,其实各有算盘,故选B;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排除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没有反映出“不要比其他人用力”的信息,漫画也没有体现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故排除C、D。7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

15、,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九国公约【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控制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清政府帮助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符合“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故选C;南京条约只是五口通商,不符合“防务上却门户洞开”,排除A;马关条约割让领土,但并没有使国家“门户洞开”,排除B;材料现象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九国公约签订于1922年,排除D。8.(2021年福建适应性测试)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

16、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城C.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产品运往内地免征内地税,而材料中信息则表明这一规定产生前列强就有在华投资设厂的行为,D正确。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以甲午战争为界,战前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A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设厂的情况而不是中国出口问题,B与题意无关,排除;此时期洋货在华销

17、售,但是否成为必需品无从知晓,C错误,排除。9.有史学家指出:“如果用短浅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对中国似乎只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他意在强调这场战争()A.使中国蒙受屈辱B.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C.激发了民族救亡意识D.引发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解析】材料“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催促人们猛醒,发愤图强”体现鸦片战争激发了民族救亡意识,故选C;“似乎只是”否定了仅强调蒙受屈辱,排除A;材料意在强调是“一个新的起点”,并不是历史转折点,排除B;甲午战争引发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排除D。10.(2020龙岩模拟)有学者认为,“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1842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该学者观点()A.真实揭示了澳门政治地位变化B.基于澳门在远东贸易地位的变化C.号召澳门人民起来抗击侵略者D.为侵略者侵占澳门寻找现实依据【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带来澳门贸易地位的衰落,故选B。11.近代中国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A.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

19、破B.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C.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D.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故是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故选C;南京条约规定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材料强调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影响,排除B;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排除D。12.(2021年湖南适应性测试)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

20、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答案】D【解析】1875-1894年,清廷外交由派遣临时性使节到常设驻外使领,体现了清朝外交的近代化,故D正确;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由朝贡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传统朝贡体系并未终结,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朝外交制度的变化,并未体现出“天朝上国”观念的变化,故B错误;依据所学,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关系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C错误。13.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

21、,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与材料所述时间“慈禧太后”时期不符,排除A;“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B;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惩办反帝官员不符,排除C。14.(202

22、0莆田模拟)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答案】A【解析】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D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

23、排除。15.(2020石家庄模拟)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答案】A【解析】材料“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镇压义和团”“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为本国的殖民扩张效力,故A正确;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应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西文化冲突,故C错误;第二次鸦片

24、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已允许传教士到中国内地传教,故D错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1904年2月8日,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日军偷袭旅顺这个事件成为日俄战争的导火线,随后2月10日日俄两国同时宣战。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

25、,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战争地点在中国境内;战争规模大;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战争。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殖民扩张加剧;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激化。(2)影响:使得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得到加强;使得俄国在远东势力遭到削弱;中国主权遭到极大破坏。【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的信息

26、可知是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战争;依据“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的信息可知战争地点在中国境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规模大。第二问,依据材料“1904年2月8日,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殖民扩张加剧以及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激化。第(2)题影响,依据材料“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对日本、对俄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