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评估(六)(专题六) (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美国上述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维护世界霸主地位B.促使欧洲经济协调C.体现美苏两国争霸D.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马歇尔计划内容。“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表明美国马歇尔计划旨在恢复欧洲经济,防止为苏联共产主义渗透提供可乘之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故选
2、D;遏制苏联使美国称霸全球是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不是主要特点,排除A;促使欧洲经济协调是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特点,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反映美苏在欧洲复兴方面的争霸斗争,排除C。【拔高训练】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解析】选D。该漫画体现了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反映当时意识形态对立严重,故选D;该漫画并未涉及其他国家的信息,无法看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A;B“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该漫画体现的是
3、苏联的主观判断,与欧洲复兴计划无关,排除C。2.(2020赣州模拟)美中关系解冻后,中国政府表示会继续加强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但是越中关系却由长久以来的“同志加兄弟”变成“对手加敌人”。这反映了()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B.美国企图继续渗透越南境内C.两极格局的对峙中苏联处于攻势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国政府表示会继续加强对越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可知,即使中美关系缓和,中国对越南的外交政策依然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同时受中美关系缓和、中苏关系恶化以及越南对华政策转变的影响,中越关系“由长久以来的同志加兄弟变成对手加敌人”,故选D;1955年华约的成立
4、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越关系的发展,B、C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3.(2020昆明模拟)1947年,美国政府颁发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机关职员、高等院校教员和研究人员等,必须宣誓对政府效忠,并对其忠诚度进行检验。受其影响,一千三百多万人受到调查,其中许多人因为“莫须有”的谣言而被宣布为“不可接触者”。材料说明此时美国()A.社会阶层因冷战而出现分化B.传统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政治D.民众对国家安全充满焦虑【解析】选B。据材料“1947年,美国政府颁发行政命令,要求政府机关职员、高等院校教员和研究人员等,必须宣誓对政府效忠,并对
5、其忠诚度进行检验”,可知冷战前夕美国检验人们忠诚度与其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观念相反,故选B;材料只提到检验一些社会群体,并没有提到社会阶层,排除A;材料强调冷战对美国的影响,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关系不大,排除C;材料的主体是美国政府而不是民众,排除D。4.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画量体裁衣。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开启了美苏的冷战对抗 B.促进了西欧独立与复兴C.加速了欧洲的战后重建D.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解析】选C。图中所示事件为美国针对欧洲开展的马歇尔计划,是对欧洲的经济援助,加速欧洲的战后重建,故选C;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排除A;马歇尔计划促进了
6、西欧的复兴,但是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排除B;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虽然增加了财政支出,但也扩大了在欧洲的销售市场,并非单一的加重经济负担,排除D。5.(金榜原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词汇和成语已经渗透到了西欧的语言里。在联邦德国,文化的美国化进行得更快。正如一位电影导演所说:“美国人使德国人的潜意识殖民地化了。”美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主要目的在于()A.扭转美国在西欧的形象B.改变欧洲的文化意识C.推进美国全球称霸战略D.援助西欧经济复兴发展【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援助欧洲,通过文化意识形态渗透到欧洲,主要目的都是推进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故选C;这种文化上的渗透并非单
7、纯为了扭转美国形象,故A错误;改变欧洲的文化意识也是最终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B错误;材料内容和欧洲经济复兴无关,D错误。6.(2021郑州模拟)有学者指出,直到1991年,世界还是一个头顶悬挂着核冲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危险世界,尽管危险,但可以预测;而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A.批判核武器存在的危险性B.否定多极化世界发展的趋势C.强调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D.强调当今国际政治不确定性【解析】选D。两极格局虽然危险,“但可以预测”,而当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可知该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政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选D;材
8、料虽提及核冲突带来的危险,但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排除A;承认当今世界更加动荡不可测,并不等同于否定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排除B;材料虽提及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但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排除C。7.(金榜原创)1958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促使法国退出北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这一系列政策表明了()A.法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两极格局面临瓦解D.第三世界影响力上升【解析】选A。材料列举的法国的做法有利于法国外交上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其国际地位,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选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说
9、法错误,排除B;直接导致两极格局崩溃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C;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法国的对外政策要摆脱美国,争取独立,而不是体现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排除D。【拔高训练】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 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C.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了多极化【解析】选C。据材料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的“要使欧洲成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 年中
10、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可知材料反映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两极格局之下欧洲没有摆脱美苏的控制,排除A;材料体现的仅是法国的情况,无法体现西欧的整体情况,且与“全球化”无关,排除B;材料只涉及了欧洲联合的愿望,没有说明世界的概况,排除D。8.(2020宜宾模拟)下表为19581963年苏联出口石油产品降价表 年份西欧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95822.5%6% 196355.7%8.3%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B.实现了石油贸易的多边化和自由化C.企图瓦解欧美原油的结算体系D.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建设的客
11、观需要【解析】选D。材料数据表明,19581963年苏联向西欧国家出口石油产品降价幅度在提高,且远大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说明苏联鉴于国内外形势,比如赫鲁晓夫改革、中苏关系恶化等,以及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进行了石油产品的出口价格调整,故选D;当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并未摆脱意识形态束缚,排除A;表中只能看出苏联向西欧以及东欧的单边石油出口,无法看出多边化和自由化,排除B;欧美原油的结算体系指以美元为欧美石油贸易结算货币的体系,材料与此无关,排除C。9.(2021济南模拟)据统计,仅在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使用“自由”“民主”等词汇的频次就达到80多次,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将积极
12、致力于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材料折射出()A.“一超多强”趋势加强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D.世界形势相对缓和【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布什的言论,即“我们将积极致力于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可知美国极力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这是其霸权主义的体现,故选C;题干内容述及美国极力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而没有涉及“多强”如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和组织对此的态度,排除A;题干内容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表现,而不是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B;美国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会导致世界的不安宁,而不是“世界形势相对缓
13、和”,排除D。10.(2021年重庆适应性测试)著名历史学家加迪斯认为:“20世纪80年代,冷战史学家们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在事件结束以后来描述冷战的。我们不清楚最后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历史学家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之描述的详尽程度,超不过地图再现地上景物的详细程度。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这表明()A.历史研究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B.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研究C.历史学家可以还原历史的全貌D.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密不可分【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冷战的结束,以及至少是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档案部分
14、开放,会使得我们的描述更接近事实”可见档案的开放可以推动历史研究,故B正确;“冷战史学家们是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在事件结束以后来描述冷战的。我们不清楚最后的结局,只能确定主要角色的某些而非全部的动机”可见历史研究不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故A错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历史学家难以还原历史全貌,故C错误;历史学与地理学密不可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错误。11.(2020宜昌模拟)1960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中国共产党政策上未必要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外交不仅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首先重要的是提高自由国家对日本的信任感。” 这主要说明()A.中日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B.日美外
15、交政策上分歧严重C.日本在试图调整外交政策D.日本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据材料“对中国共产党政策上未必要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可知,日本在试图调整外交政策,故选C;中日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中日建交,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仅提及日美在对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上的不同态度,并不能代表两国的外交政策分歧严重,排除B;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12.近年来,美国注重实施“多伙伴世界”计划,分议题有选择地发展与其他大国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欧盟加紧拉拢俄罗斯,与中国增强合作关系,提升与印度的关系
16、。这反映了()A.大国关系在战略上相互借重B.大国决定世界格局发展方向C.美欧主导“一超多强”格局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解析】选A。材料说明大国在国际关系上也需要相互联合,故选A;由材料可知大国之间关系的错综复杂,无法判断未来的方向,排除B;由“欧盟加紧拉拢俄罗斯,与中国增强合作关系,提升与印度的关系”可见亚洲在国际关系中也有同等地位,排除C;“政治多极化格局”是一种趋势概念,不是已经成为事实,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2021年福建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围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
17、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科学种田,通过共修水利、培育和推广良种等措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致力于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一
18、批成熟期不同的水稻良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水稻高产途径,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1964年,袁隆平率先开始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他成功自主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至1989年,中国已向世界上20多个国家(地区)转让了这一技术。摘编自许嘉璐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印度等受援国(地区)与中国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并说明各自效果。(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粮食增产道路的历史启示。(2分
19、)答案:(1)美苏冷战:遏制中国:受援国(地区)无法实现粮食自足。(4分)(2)途径:受援国(地区):全盘接受美国“绿色革命”。中国:调整生产关系;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2分)效果:受援国(地区):一定时期内实现粮食自足,但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中国:独立自主地保障了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贡献。(4分)(3)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科技运用;强化粮食安全意识。(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
20、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是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 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于沛从大历史观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
21、论结合)【解析】本题从全球治理体系角度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根据材料“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可得论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根据材料“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可得论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根据材料“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可得论点;西方的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论证论点。答案:示例一 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
22、(2分) 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对外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最终取代了近代以欧美为主导的治理格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冲击着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的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任意选择两个时期进行论述,论述充分即可得8分) 总之,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
23、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2分) 示例二 观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2分) 论述: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先后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致力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
24、,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积极作用,成为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或者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们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论述充分即可得8分) 总之,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与发展。(2分) 示例三 观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全球治理。(2分) 论述: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控制着世界市场,攫取全世界的利益,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欧美国家主导下成立的联合国,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和美元的中心地位。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企图继续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变革。(从两个不同时期展开论述,论述充分即可得8分)总之,近现代以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