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课时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5西学东渐;68新文化运动1(2014湖南永州模拟)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答案D2(2014日照模拟)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
2、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解析从材料中“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说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故D项说法错误;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思想因素,材料反映不够全面,排除B项;“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王朝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说法错误。答案A3(2014滨州调研)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这样写道:“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
3、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A李鸿章 B曾国藩C康有为 D谭嗣同解析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为宣传维新思想,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将孔子塑造成主张改革的先师。故选C。答案C4(2014北京西城模拟)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解析解题关键在
4、“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政治目的。”严复是维新代表人物,D项正确。A项“纯学术角度”说法错误,其意为维新变法辩护;从题干政治目的角度分析,B项不符合题意;C项“无所作为”说法错误。答案D5(2014枣庄调研)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夷”具有贬义性,而“洋”对西方人的称呼是具有客观性的,说明中国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5、,A项正确;B、C、D三项无从体现。答案A6(2014河南郑州模拟)“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的消极影响是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过分肯定西方文化。答案D7(2014福建厦门模拟)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解析据材料“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心”即人们思想观念。答案A8(2
6、014泰安模拟)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你认为此人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A非理性的 B完全错误的C片面的 D中肯的解析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宣扬西方民主、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爱国主义热情,但存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局限,所以该评价是中肯的。答案为D。答案DB组提升练9(2014河北模拟)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
7、得解放。”意在表明 ()。A复古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禁锢B清代学术思想因复古而停滞不前C对传统学术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D清代崇古思想盛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复宋”“复汉唐”“复西汉”“复先秦”体现了对原先思想的反思。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10对右图政治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抨击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B讽刺清廷对立宪缺乏诚意C预示着民主革命即将爆发D揭露了民初立宪的脆弱性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到当知识分子为立宪不断“加热”的时候,而清廷却在言论上禁言。为立宪不断降温。所以反映的信息是B选项。答案B11(2014长春模拟)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
8、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解析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因此出现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而19世纪末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也没有使思想得到深刻的解放。答案A12(2014莱芜调研)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
9、西方启蒙运动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A文化背景的差异B民族精神的差异C时代背景的差异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解析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封建专制加强,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启蒙思想家提出自由、平等等人权思想。而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以及封建主义残余严重,反侵略、求民主成为时代的主题,因此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含义捍卫主权和反封建。答案C13(2014德州调研)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对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
10、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三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的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材料四要充分体现国家软实力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则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
11、的引领。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玉良(1)董仲舒、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解析第(1)问,注意分别从二者思想的来源、内容等方面回答;第(2)问,结合18世纪法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回答;第(3)问,注意时间“晚清”即18401912年的清朝,“士大夫”即儒家知识分子、官僚,由此可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属于此范畴,列举其主张、
12、影响即可;第(4)问,注意结合材料,强调思想家的导向性、超前性及新思想的形成方式。答案(1)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家、黄老之学等思想,以公羊春秋为依据,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等思想。朱熹:吸收佛、道思想,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社会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法国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发展。(3)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资产阶级
13、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影响:西学东渐,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或资产资级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对传统思想继承发展的同时借鉴外来思想成果。14(2014陕西宝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
14、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政治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思想层次的发展过程。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
15、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观点,抓住材料出处,结合材料内容知道材料主要观点是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明显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对于我们而言,通常会选择赞成的观点,因为相关的史实比较好找。回答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是赞成,然后再列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就可以了。如果选择不赞成,首先,也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是不赞成。史实论证可以列举同一时期学习层次是交叉进行的(如在洋务派还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时候,太平天国洪仁玕已经提出学习西方制度的资政新篇了。还可以列举清末新政和革命派同时期的不同主张来论证中国的向西方学
16、习并不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答题时,一定注意史论结合,观点明确。答案评分标准:一等二等三等要求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下面以赞成为例,答题思路为:赞成对中国近代吸收西方文化的解释。通过史实说明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中,中国处于落后地位,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派别从自身立场出发吸收西方文化,表现出不同层次。通过史实分析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从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后,再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经历了技术制度思想三个层次。(持反对意见可以从学习西方过程中逐渐出现齐头并进局面的角度论述: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