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导学案 第 周 第 课时 编号: 编制:王雅梅班级: 学生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课 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智慧课堂】环节一:自主探究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机械能守恒方法1: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mghmv2方法2:任意找两点A、B,分别测出两点的速度大小vA、vB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d.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应有EpEk.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
2、复写纸片,导线, 。除了上述器材外,还必须有学生电源(交流46 V)。四、实验步骤1按图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物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 ,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实验中,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才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计时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O,再在相距距离较大处开始,选取相邻的几个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
3、度尺测出对应下落的高度h1、h2、h36应用公式vn计算各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1、v2、v3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n和动能增量mv,进行比较,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环节二拓展应用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 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接近 mm的纸带。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值h时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 cm80 cm以内。5因不需要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误差分析1偶然误差:测量长度时会带来误差,减少误差的办法是:(1)测距离时都应从第一个点O量起(2)多测几次取平均值。2系统误差:实验中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Ek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Ep。数据处理的方法1公式法:本实验中不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m,只需要验证EpEk,mghmv2,即v2gh即可。 2图象法:我们可以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实验得到的(h,v2)描于坐标平面内,然后来描合这些点,应该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环节三、实践创新例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5、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得所用的重物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为O点,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cm,如图792所示,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792 例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时,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793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开始下落的第1个点,A、B、C、D、E、F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根据纸带计算:图793(1)重物下落到打B点、E点时的速度。(2)若重物的质量为m kg,则重物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多少?重物增加的动能为多少?(3)若重物质量为m kg,求重物下落BE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多少?重物的动能增加多少?(4)从(2)(3)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环节四、有效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