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图中县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河流为分界线,是模糊的B以湖泊为分界线,是模糊的C以公路为分界线,是明确的D以山脉为分界线,是明确的2图示区域()A水稻田的空间形态呈面状B森林公园、河流和湖泊均呈线状C城镇呈线状,乡村呈点状D公路呈线状,高速公路呈网格状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县界是以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界的,分水岭是山脉最高点的连线,其界线是明确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田在空间形态上呈面状;而森林公园沿山脉、河流分布,呈线状;公路、高速公路都呈线状;湖泊呈面状;图中的城镇和乡村呈
2、点状。答案:1.D2.A传统民居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我国地域辽阔,传统民居呈现诸多不同。下图为我国行政区划图。据此完成34题。3与四省区对应的传统民居分别为()A“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B“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C“石头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D“游动的家”“地下的家”“石头的家”“竹木的家”4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斤”描述的是春季大忙即将开始,春管、春耕、春种将进入繁忙阶段。与该时节相吻合的农事活动是()华北正抓紧麦田春灌,应注意防御晚霜冻害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做好防涝排涝工作皖南山区春茶开始抽芽,应注意防治病虫害渭河平原
3、处理完地里麦茬,及时播种棉花ABC D解析:第3题,图中内蒙古自治区以游牧业为主,住帐篷,便于迁徙,为“游动的家”;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窑洞,是“地下的家”;西藏自治区属于高寒气候区,利用当地原料建成传统民居碉房,形成“石头的家”;云南省南部气候湿热,建成高架的竹楼,通风、散热、防潮,形成“竹木的家”。第4题,华北为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小麦返青,但春季少雨,应抓紧春灌,但要注意防御晚霜冻害;皖南山区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正确。江南梅子开始成熟应在5月末6月初,错误。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冬小麦和棉花,麦子
4、收割应在6月初,而播种棉花在4月,错误。故B项正确。答案:3.D4.B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丝线,是用蚕丝做成的。发源于苏州的苏绣是我国刺绣的四大门类之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下图为苏绣的作品。据此完成57题。5苏州古代发展刺绣产业的优势是()A水热充足B原材料丰富C劳动力丰富 D土壤肥沃6图中的苏绣作品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 D黄土高原7上图苏绣作品中的景观主要分布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解析:第5题,刺绣的主要原
5、材料是蚕丝,而苏州盛产蚕丝,原材料丰富。第6题,图中反映的民居景观应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C选项符合题意。第7题,长江三角洲地处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答案:5.B6.C7.B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9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土地广阔
6、,价格较低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A BC D解析:第8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开发上游地区的水能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第9题,长江上游经济圈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土地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价格较低;长江下游经济圈的水陆空交通更为便利。答案:8.B9.B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更适合发展水
7、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11下列有关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BCD解析:第10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
8、形,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应发展水稻种植。第11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答案:10.D11.D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2分)材料一陇南,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陇南海拔2 4003 500米的深山峡谷中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但是听觉极为灵敏。材料二下图为陇南
9、位置和范围示意图。(1)说明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2分)(2)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原因。(10分)(3)紫斑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耐旱耐寒、耐瘠薄,1亩的综合效益可达万元。你是否赞成在陇南山区大力推广紫斑牡丹的种植?请表明态度并从土地资源方面说明理由。(10分)解析:第(1)题,大熊猫的体貌特征是其长期与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的结果。第(2)题,陇南地区有“天然药库”之称,与当地生物种类复杂多样有关,而生物种类复杂多样与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关,气候的复杂多样又与地形地势等有关。第(3)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但理由要与观点一致。
10、若回答赞成,要分析陇南地区的土层浅薄、土壤贫瘠,适合紫斑牧丹的生长。若回答不赞成,要从种植紫斑牧丹易导致水土流失方面分析。答案:(1)大熊猫栖息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大熊猫体形肥硕可以御寒;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大熊猫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躲避天敌;多山多树,大熊猫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茂密的竹林阻挡视线,导致大熊猫视力不发达而听觉灵敏。(2)陇南是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地带,且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生物种类复杂多样,因而陇南地区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3)赞成。理由:陇南有大面
11、积的荒山荒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紫斑牡丹耐瘠薄,地区适应性强。或不赞成。理由:山区地形起伏大,大规模种植紫斑牡丹导致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藏毯以毛绒、青稞秆、干草等为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藏族手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西宁(位置如下图)是我国最大的藏毯生产基地,近年来手工藏毯价格逐年上扬,机织藏毯企业有所增加。(1)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据此分析藏毯的编织起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原因。(7分)(2)分析近年来西宁手工藏毯价格逐年上扬的原因。(7分)(3)相对于昂贵的手工藏毯,机织藏毯价格低廉。有人提出西宁应大力发展机织藏
12、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0分)解析:第(1)题,从藏毯原料毛绒、青稞秆、干草等的来源和功能两方面分析藏毯的编织起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旅游发展、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品质、产量等角度分析近年来西宁手工藏毯价格逐年上扬的原因。第(3)题,若赞同,可从市场需求量、机织藏毯的优势及发展机织藏毯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来论证。如不赞同,可从机织藏毯对手工藏毯的冲击及发展机织藏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来阐释。答案:(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草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畜牧业为主,毛绒、青稞秆等藏毯原料丰富;藏毯具有御寒保暖的作用。(2)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手工藏毯的市场需求扩大;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提高,导致藏毯编织成本上升;手工藏毯品质优、产量少。(3)赞同。理由:藏毯市场需求量大,但手工藏毯产量有限,而机织藏毯价格低廉、产量大,经济效益高;机织藏毯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不赞同。理由:机织藏毯的大力发展会挤占手工藏毯的市场,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快速发展易导致过度放牧,草场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