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9 ,大小:215.50KB ,
资源ID:129165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16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选修一_第61讲_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高考风向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选修一_第61讲_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ppt

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 61 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政治上,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争相变法以增强国力。(3)阶级关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5)军事上,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6)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

2、实现富国强兵。2主要措施(1)经济上:“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3)思想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制订了秦律。(4)社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等。3评价(1)积极方面: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制度

3、、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得到统治者的支持;(3)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4)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正确认识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私有制;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北魏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制度建设不够完善。(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生产发展,有利于各民

4、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北魏统治者在武力兼并的同时,学习和吸收汉族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冯太后和孝文帝注重学习汉文化。2措施(1)创立新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实行新的租调制。(2)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政治,孝文帝于 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姻;改籍贯。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3历史作用:(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4)为以后结束国家分裂割据、

5、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作为少数民族的鲜卑族政权崛起时,相对于汉族地区而言是落后的。随着各族交流的加强,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一方面阻碍本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与先进地区的矛盾冲突也不断加深,并日益受先进文化的冲击。所以孝文帝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改革,值得肯定。三、戊戌变法1背景(1)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6、(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要求实行政治变革。(4)思想基础:19 世纪 70 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 世纪 90 年代康有为、梁启超又发展了维新思想。(5)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2戊戌变法的准备和主张(1)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系统阐发了变法理论,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罗网”;严复翻译天演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2)政治活动维新派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在北京和上海成立强学会。3

7、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2)内容政治:广开言路,允许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等。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文教: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等。(3)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4)局限性:并未涉及维新派要求的开国会,设议院的主张。4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变法失败。5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2)客观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将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

8、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6评价(1)进步性: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运动,体现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改革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当时是进步的;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辨证地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道路上由学“器物”到学“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

9、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变法最终失败。其失败的结果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一、商鞅变法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政治制度(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领导推行,显示出改革力量弱小。4从性质上看: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5从目的上看: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6从推行过程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7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