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相对稳定B. 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体温升高C. 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D.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详解】A
2、、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B、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会导致体温升高,B正确;C、严重腹泻病人体中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维持内环境水和盐的平衡,C错误;D、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2.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D. 人体免疫系统把自身正常的组织、器官当做抗原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
3、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详解】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如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缺陷症,无传染性,A错误;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C.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C错误;D.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D正确。故选D
4、。3.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详解】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正确;当体内摄入或者产生酸性物质时
5、,可以与HCO3-反应生成H2CO3,H2CO3分解产生的CO2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的血浆的酸碱平衡,正确;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调节有利于排出更多的CO2,从而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内环境的酸碱缓冲物质在血浆中,不是食物中,错误。依据以上分析,正确,故选C。4. 如图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B. 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C. 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
6、fD. 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实验曲线,在坐标轴上方的均为促进,只是在0g区间,促进效果越来越强;gh区间促进效果越来越弱;当浓度大于h时,表现出抑制现象。【详解】A、除草剂的原理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抑制杂草的生长,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在抑制范围的浓度,需要大于h,A正确;B、顶端优势是顶芽的生长素在侧芽积累,侧芽浓度高,抑制其生长,大于h,B正确;C、向光生长的原理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所以背光侧长得快弯向光源生长,两者均为促进效果,C正确;D、根向地性,向地侧的浓度大于背地侧,背地侧促进,向地侧抑制,所以近
7、地侧的浓度应该大于h,D错误。故选D。【点睛】需要注意的是,曲线的下降不一定代表抑制生长,只有曲线进入坐标轴下方的区间才为抑制区间。5.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没有发生物质的交换B. 神经纤维上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
8、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详解】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依然有其他物质的交换,A错误;B. 神经纤维上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C.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C正确;D. 由于存在突触延搁现象,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D错误。故选C。6.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其植物种子胚轴生长
9、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加入外源物质后对植物自身激素合成的影响),先加入CaCl2溶液,后在a、b、c某点加入赤霉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促进作用B. 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c点C. bc段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D. 在a点只有CaCl2溶液促进胚轴细胞壁的伸展【答案】C【解析】【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有影响。【详解】A、读图可知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
10、A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图示的b点后生长速率快速上升,由此判断最可能是在图中的b点加入了赤霉素,B错误;C、bc段胚轴生长速率不断增加,可能是加入的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C正确;D、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C。7.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成衰退型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的操作是:振荡试管滴培养液盖盖玻片稍待片刻显微计数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
11、瓶振荡摇匀【答案】C【解析】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变化,其中ac段为增长型,cd段为稳定性,de段为衰退型,A正确;B. 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到b点时到达最大值,而bc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因此,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B正确;C. 盖上盖玻片后,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错误;D. 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答案选C。8. 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
12、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若图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类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B. 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 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该种群性别比例失衡D. 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答案】C【解析】若图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类种群,则a点时,达到该海洋区域的环境容纳量,之后数量剧增,其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A正确;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时,达到发酵罐的环境容纳量,之后增加营养供应,可导致酵母菌数量剧增,B正确;图中c点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环境条件剧变,比如天气、外来物种入侵等引起的,性别比例失
13、衡不会导致数量急剧下降,C错误;图曲线为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当鱼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捕捞后要维持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既能捕到较多的鱼,又能使种群快速增长,D正确,所以选C。9. 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B. 催化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C. 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D. 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 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 G之和也占该 DNA 碱基含量的40%【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
14、意图”为情境,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的“目的基因的获取”的知识,其中是以RNA为模板形成单链DNA的逆转录过程;是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DNA分子复制过程;依次是PCR反应过程中的变性、复性、延伸阶段。【详解】过程为逆转录,催化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A错误;过程为DNA复制,过程为延伸,催化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但催化过程的酶不耐高温,催化过程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B错误;过程为复性,温度降到55至60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分别与两条DNA单链结合,C正确;依据碱基互补原则可知:在一个双链DNA中,AT,CG,所以A与 G之和占该 DNA 碱基含
15、量的50%,D错误。【点睛】以图示中的箭头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围绕“中心法则、PCR的反应过程”的相关知识,明辨图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进而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10. 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B. 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C. 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D. 平板划线接种时,应先将皿盖打开并放置于桌面上,以便于划线操作【答案】D【解析】【分析】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
16、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详解】A、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A项正确;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B项正确;C、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C项正确;D、平板划线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D项错误。故选D。11. 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B. 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需要a的量为1
17、20 kgC. 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e表示无机环境。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详解】据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杂食性动物,d表示植食性动物,e表示无机环境,a、b、c、d可以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该食物网的食物链分别为:adc,ac,所以至少需要a为:3 2/3 10%+3 1/3 10%10%=120kg,B正确;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不一定提高
18、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物种丰富度,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错误;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a和b,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计算能力。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增加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 消费者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明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 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D.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答案】C【解析】生态农业增加
19、了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被分解者分解表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而非生物个体,C正确;输入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类补充的化学能,此时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不一定多于消费者和分解者同化的总能量,D错误。13. 图示中是把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少量葡萄糖和适量乳糖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是某种真菌细胞内有关代谢过程。下列关于这两个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大肠杆菌体内一旦合成了分解乳糖的酶,则分解葡萄糖的酶就会
20、消失B. 图中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乳糖的双重调控,对代谢不涉及酶活性的调节C. 图中氨基酸A、B对甲酶的酶合成调节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D. 图中理论上可通过酶合成调节,使氨基酸A不能生成,从而提高氨基酸B的产量【答案】D【解析】图中大肠杆菌先以葡萄糖为营养物质,当葡萄糖消耗完了之后开始分解乳糖,乳糖水解后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因此分解葡萄糖的酶不会分解,A错误;图中分解乳糖的酶的合成受基因和乳糖的双重调控,对代谢也涉及酶活性的调节,B错误;图中氨基酸A、B对甲酶的活性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C正确;图中理论上可通过酶合成调节,使氨基酸A不能生成,从而提高氨基酸B的产量,D正确。【考点定位】酶活性的
21、调节。14. 下图是寨卡病毒模式图,能引起人患病。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 可在人体细胞内复制增殖C. 含有A、U、G、C四种碱基D. 能作为抗原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答案】A【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故A错误B病毒入侵寄主,在寄主细胞内复制增殖,故B正确C寨卡病毒的核酸是RNA,含有A、U、G、C四种碱基,故C正确D寨卡病毒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入侵人体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就发挥作用,产生免疫应答,故D正确答案选A15.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
22、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 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D. 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16.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其中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淋巴因子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B.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C. 自身
23、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 溶菌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解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A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造成,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正确;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造成,过敏反应是因为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都是因为机体免疫过强造成,C正确;溶菌酶、抗体和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24、D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
25、V破坏免疫系统。17. 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有氧缺氧条件下都能发生B. 过程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 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 过程一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过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有氧缺氧条件下都能发生,A正确;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中,B正确;过程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过程是醋酸菌的有氧呼吸,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是醋酸菌的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18. 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的
26、说法,错误的是( )A. 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 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无菌水清洗,再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C. 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 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更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花药的离体培养材料的选择要是选择单核期以前的花药接种,质地幼嫩,极易破碎;选择单核期以后的花药接种,花瓣已有些松动,又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通常不选择盛开或略微开放的花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
27、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花蕾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24min无菌水再冲洗35次在无菌条件下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除去花丝因为花丝的存在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实验流程为: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结果分析与评价。【详解】A、选择花药时,确定花药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A错误;B、花药离体培养时,花蕾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
28、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B正确;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C正确;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否则植株将很难分开,D正确。故选A。19. 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可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B. 和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C. 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D. 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
29、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2)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3)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详解】A、温特的实验是将胚芽鞘的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的生长情况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促进植株生长,A正确;B、和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琼脂块本身无关,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B正确;C、图中的胚芽鞘切去了尖端
30、,不能感受光刺激,而琼脂块也不能感受光刺激,故该实验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C错误;D、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D正确。故选C。2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不会发生定向运输,随体液运输,A错误;甲状腺激素和
31、肾上腺素能够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人体遇冷时,该激素含量会增加,B正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下丘脑产生的神经调节,C正确;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计50分)21. 人在安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O2浓度升高,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使CO2加速排出。请回答:
32、(1)图中CO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呼吸中枢位于_ 。(2)低O2也是调节呼吸的刺激因素。严重肺气肿病人长时间CO2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作用发生适应,此时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调节呼吸的主要刺激。写出低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低O2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从代谢角度分析原因是_。 严重肺气肿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吸氧时不能吸入纯氧或氧浓度过高的氧气,原因是_。(3)医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_。人着凉后可能引起高热,研究发现,高热病人体内代谢活
33、动会明显增强,进而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试解释原因_【答案】 (1). 神经和体液调节 (2). 脑干 (3). 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 (4). O2浓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能量供应不足 (5). 如果吸入的O2浓度过高,会解除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导致呼吸暂停 (6). 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同时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等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7). 机体代谢过旺,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积累【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呼吸中枢,刺激呼吸肌,导致呼吸加深
34、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详解】(1)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快,刺激呼吸中枢,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2)分析题干图片,低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的反射弧: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传出神经呼吸肌。低氧气浓度时,呼吸作用减弱,能量供应不足,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严重肺气肿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吸氧时如果吸入的氧气浓度过高,会解除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导致呼吸暂停,所以不能吸入纯氧或氧浓度过高的氧气。(3)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
35、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人着凉后可能引起高热,机体代谢过旺,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质积累,引起酸中毒。【点睛】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 微囊藻在太湖夏季水华的藻类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即使经历了寒冷的冬天等逆境,微囊藻依然能在夏季引发水华。研究人员认为微囊藻可能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为此进行了如下研究,请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实验一:从太湖梅梁湾口采集了015cm的上层底泥,分离出微囊藻。分别在灭菌的太湖水、MA培养液(富含N、P、K、Mg等
36、多种矿质离子和有机质)中进行培养,微囊藻的起始密度调整至40(106个mL-1)。在34、无光的条件下培养7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对藻细胞密度进行检测。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二:将实验(一)MA实验组中经过低温处理的种群密度为11(106个mL-1)的微囊藻与等量没有经过低温处理的同种微囊藻置于灭菌的太湖水、23、有光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2所示。(1)实验一中“34、无光的条件”模拟的是_。(2)由图1 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_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若将培养温度改为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_(填“升高”或“降低”),原因是_。(3)低温处理_(填“能”或“不能
37、”)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4)若用MA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_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低温组微囊藻数量变化曲线_。【答案】 (1). 冬季太湖水下温度、太湖底层水体环境 (2). MA培养液 (3). 降低 (4). 无光条件下,微囊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23下呼吸作用加强,消耗了过多的贮藏物质,导致活力下降 (5). 不能 (6). 富营养化 (7). 【解析】【分析】结合实验分析图解可知:图1中,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MA培养液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图2中,低温处理的和未经低温处理的微囊藻均呈“S”型曲线增长,只是低温处理后的
38、略慢。【详解】(1)实验一中“34、无光的条件”模拟的是冬季太湖水下温度、太湖底层水体环境(2)由图1 可知,在低温、无光处理过程中,微囊藻细胞在MA培养液中的存活率相对较高无光条件下,微囊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23下呼吸作用加强,消耗了过多的贮藏物质,导致活力下降,所以若将培养温度改为23,其他培养条件不变,预期活藻细胞密度会降低(3)由图分析可知微囊藻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低温处理不能成为太湖微囊藻生长的限制因子(4)若用MA培养液代替实验二中的灭菌太湖水,该处理模拟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低温组微囊藻数量的K值将增加,并且增长率略大于低温处理后的,变化如下:23. 硫
39、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图1是生物圈硫循环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从物质循环的层面看,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硫循环失衡,如图1如何缓解S循环失衡成为中国目前比较紧迫的问题,请你给出两种种合理措施:_、_。(2)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蛇的食物9/10来自鼠,1/10来自蛙则理论上,蛇每增加1kg重量,至少消耗植物_kg蛙的视觉对飞行中的昆虫更敏感,蛙捕食飞虫利用的主要信息属于_信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域外物种微甘菊进入该地区并快速增长,则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将会_。(3)某同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图2生
40、态系统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得到的结果为:N只/km2鼠记忆力较强,同种方法被二次捕获的概率减小,由此推断,该同学的调查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填偏大、相等、偏小)图3是该同学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计录的该种鼠的年龄分布图(注:图形面积表示个体总数),由此图推测该时间该地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_型。【答案】 (1). 减少化石燃料过量燃烧 (2). 大量种植可吸收SO2的植物 (3). 35 (4). 物理 (5). 降低 (6). 偏大 (7). 衰退【解析】【详解】(1)据图推测,失衡的主要原因为化石燃料过量燃烧,故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过量燃烧会释放大量SO2 ,故应该大量种植能够吸收S
41、O2 的植物,一般缓解硫循环失衡。(2)按照最高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蛇食物0.9来自鼠,需要鼠提供食物0.95=4.5,鼠增加4.5需要植物提供食物4.55=12.5;蛇的食物0.1来自蛙需要蛙提供食物0.15=0.5,蛙增加0.5需要昆虫0.55=2.5,昆虫增加2.5需要植物2.55=12.5,故蛇增加11kg需要植物12.5+12.5=35kg。向图中引入食虫鸟,而蛇可以捕食该种鸟,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故自动调节能力更强。蛙捕食飞虫利用的主要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外来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竞争力,会取得优势,导致其他物种衰退,故生物多样性会下降。(3)假设该区域鼠数目为A,第一次捕捉标
42、记数目为B,第二次捕捉C,标记的为D,可得比例式:B/A=D/C,则A=(BC)/D,D偏小,故A偏大。据图3 分析,老年个体最多,幼年个体最少,故该地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24. 某同学尝试在适宜的条件下制作果酒和果醋,在消毒后的锥形瓶中装入新鲜的葡萄汁后封闭通气口,进行自然发酵,发酵初期将温度控制在2530 ,可见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化醋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 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分析并回答问题:(1)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_。(2)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的目的是_。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
43、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_。(3)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反应式为: _。(4)与酵母菌相比较,醋化醋杆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后期接种醋化醋杆菌,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 并通气,可以说明醋化醋杆菌_。(5)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答案】 (1). 分解葡萄糖形成酒精 (2). 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 (3). 放掉发酵产生的大量CO2 (4). 有氧呼吸 (5). C6H12O62C2H5OH2CO2 (6).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无成形的细胞核或
44、只有拟核) (7). 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且为好氧性细菌 (8).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发酵条件,再结合题意回答。(1)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作用是分解葡萄糖形成酒精。(2)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空间,这样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大量繁殖。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要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放掉发酵产生的大量CO2。(3)制酒开始阶段,先通气,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因此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4)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适当升高温度到3035 并通气,可以说明醋酸杆菌适生长温度为3035 ,且为好氧性细菌。(5)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产生CO2溶于发酵液中,使pH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