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在套子里的人合作探究课(3课时)第三课时【设定目标】学会概括小说的主题。【课前预习】 学生在前一天结合练习三完成课堂预习,初步弄清小说的主题。【教学环节】 一、目标引领(1)提出目标:根据总体安排,提出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本节课的目标为学会概括小说的主题。(2)提出问题:针对课堂目标,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概括本文的主题。 二、知识回顾 回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炼出的方法:解:(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ks5uks5uks5uKS5U(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ks5uks5uks5uKS5U(3)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4)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特别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5)从小
2、说的精巧构思入手。注意“以小见大”、“升华”和“象征”手法。答:(关键在于找对象或角度、找动词)小说通过描绘(谁?干了什么?)故事情节,刻画了形象,暗示了,反映了,揭示了现状(反映了 的生存状况),歌颂、赞扬、张扬、向往(讽刺、批判、揭露、谴责)(对什么持不满、保留、排斥态度,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揭示了什么道理) 三、分组自学 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分别从以下方面入手概括主题:(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ks5uks5uks5uKS5U(3)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4)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特别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注意“以小见大”
3、、“升华”和“象征”手法。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分别推选代表发言,解决各自的问题。 五、合作探究1、标题:装在套子里的人ks5uks5uks5u 用套子套自己,套子,它实际上是指限制我们自由思想、行动的规矩、各种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及其各种规章制度和生活习惯。别里科夫真是用“套子”把自己装了进去。2、 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 具体的情节是“漫画事件”和“自行车事件”。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连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3、从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入手。 本文写于1898年,当时正是俄
4、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农奴制已废除,但其残余仍严重地存在,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新形式的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在这大革命的前夜,反动的沙皇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暴虐统治。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闭进步刊物。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他们连结成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全俄罗斯,连微小的改革都不允许,告密、陷害之风盛行。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有的甚至堕落成为沙皇的警察和密探。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
5、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4、 从揭示主旨的重要句子(特别是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不知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说明:社会上像别里可夫这样的人很多,这是一个学校,一个小城市,一个处处可以隐藏、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 (1)、采用夸张漫画的笔调。ks5uks5uKs5u.Com“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2)、运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达到讽刺效果。 别里科夫和华连卡姐弟性格迥异,性格阴郁和活泼开朗、自私自利与坦荡无邪、恐惧胆怯与无畏无惧形成
6、鲜明的对比。别里科夫自身的对比更是精彩:装在套子里藏于世又处处留心到处干扰,事事谨慎言行规矩又渴望恋爱的冲动,想力保所谓的规矩,维护现实的平衡自己却在不平衡的世态里送了小命。教师强调:讽刺与幽默,还得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得在遣辞、造句以及语气上精斟细酌。讽刺与幽默的运用,目的是突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褒贬情感。 (3)套子的象征意义:成为思想保守、禁锢自由的象征。6、总结:本课以“套子”为线索贯穿全文。别里科夫被“装”在套子里,是主动的是自我性格在社会环境的必然表现;又是被动的是社会环境对这些人的残害。文章通过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制度的奴才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与瓦解前的垂死挣扎,反映了这样的社会主题,从此,“套中人”就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五、检测提高: 1、预习:边城 2、2013年广东卷面包:本文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