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安一中2015级高三第十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今日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诚信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信任的缺失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其原因还得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现在有些人把诚信的缺失归咎于市场经济,这种认识水平比起严复来不知倒退了多少。其实,诚信的缺乏正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够成熟,其规则和秩序未能健全建立并得到维护。而之所以如此,近因甚多也甚复杂,远因一定可以追溯到文化传统和国民素质。西方人文传统中有一个重要观念,便是人的尊严,其经典表达就是康德所说的“人是目的”。按照这个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当作手段使用。一个人怀
2、有这种做人的尊严感,与人打交道时就会有一种自尊的态度,仿佛如此说: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愿意对它负责。这就是诚实和守信用。他也会这样去尊重他人,仿佛如此说:我要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并相信你会对它负责。这就是信任。可见诚信和信任是以彼此共有的人的尊严之意识为基础的。相比之下,中国儒家的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也许有人会说,“信”在儒家伦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错,孔子常常谈“信”,论语中论及诚实守信含义上的“信”就有十多处。但是,在儒家伦理系统中,“信”的基础不是人的尊严,而是封建等级秩序。所以,毫不奇怪,孔子常把“信”置于“忠”之后而连称“忠信”,例如“
3、主忠信”、“言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可见“信“是从属于”忠“的,诚实守信归根到底要服从权力上的尊卑和血缘上的亲疏。在道德实践中,儒家的”信“往往表现为所谓仗义。仗义和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信任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价值观、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这些方面彼此尊重,绝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时都遵守规则。仗义却相反,一方面抹杀个性和个人利益,样样求同,不能容忍差异,另一方面共事时不讲规则。在中国的商场上,几个朋友合伙做生意,一开始因为哥们儿义气或因为面子而利益不分,规则不明,最后打得不可开交,终成仇人,这样的事例不知有多少。毫无
4、疑问,要使诚信和信任方面的可悲现状真正改观,根本途径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其规则和秩序。不过,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同时很有必要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使国民素质逐步适应而不是严重阻碍这个市场经济健全化的过程。(摘编自周国平诚信、信任和人的尊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诚信缺失的原因,不应归咎于市场经济,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寻找。B. 诚信之所以缺失,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国民素质。C. 儒家文化传统中的“信”与信任貌似相近,实则属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谱系。D. 要使诚信和信任的缺失得以真正改观,只能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针对诚信缺失的现状,文章主要论证了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指出了解决办法。B. 文章将诚信缺失的原因分为近因和远因,并主要从文化传统上加以论述。C. 文章分析论证了“信”在儒家伦理中的重要位置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表现。D. 文章对比论证了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人的尊严的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成熟,才能改观诚信和信任缺失的现状。B. 如果认真检讨文化传统,就完全能够解决诚信和信任缺失的问题。C. 儒家文化传统中缺少人的尊严的观念,因而诚信和信任就缺乏深刻的精神基础。D. 因为儒家的“信”主要是对他人的服从和仗义,所以可能造成信任缺失。【答案】
6、1. 2. 3. 【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与原文第2段对照,可知“不应”与“只能”错误,“市场经济”也是原因之一;故应为“不应只归咎”“还应”。B项,由原文第3段第二句可知,不是“根本原因”,而是“远因”,不是“国民素质”,而是“文化传统和国民素质”。D项,与原文末段对照,可知“只能”表述错误,原文为“同时”,文中表述为“根本途径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其规则和秩序”。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
7、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原文第3段中只阐明了“区别”,而没有阐明“联系”。所以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
8、,由原文第5段可知,认真检讨我们的文化传统,只是能够解决诚信和信任缺失问题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可见“如果就”与“完全”两处都错误。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树苍凉范 超我们从森林出发,最早的家园是树,“乐彼之园,爰有树檀。”我们启蒙的智慧是从树上来的,出生在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孔子在家里栽下一颗桧树,然后周游列国去了,他劳而无怨,挫而弥坚,直到呼喊着“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定格。庄子在“木雁之间”开拓出中庸之道,他看见孟子的故园乔木已深,知道该回家了。门外,我们在树下纠缠着祖辈讲秦汉唐宋元明清,阳关古道上,山海经、尚书、诗经诺瓦利斯说哲学原就是怀
9、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寻找树。举头望明月,只是因为看见了月亮里的树桂树。低头思故乡,记忆的村庄里长满了一群不死的人和不死的树。是树让村庄真正挺了起来,树是村庄的又一生命。我家的房前立着四颗椿树,每年收完秋,我就沿着高高的梯架把金黄的玉米挂在椿树的颈项肩头。庄子自比为椿,认为椿树“臃肿不中绳墨、拳曲不中规矩”的本色是人性委曲求全以柔克刚的象征。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大椿树姿态奇特处全在枝干之间,平常树凭借绿叶摩抚云彩,大椿树的枝条就足以遮住阳光。枝条向上托起,酷似牡丹花蒂。”这是我见到的唯一盛赞椿树的话,尤其最后一句,绝了。我家后院有一棵榆树,榆树有的是钱。榆钱是我迄今所见世上最
10、一无是处也永不会变质的钱,买不来东西,榆钱生来命贱。我不怪它,我也用不上什么值钱的东西,榆树给了我那么多穷开心,这足够了。枣树也在后院,“一天所有的叶子,仍然默默地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我在周树人的院子里也见过枣树的倩影,“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枣树看见面如重枣的先生坐在绿林书屋里,横眉冷对千夫指,枣刺般的目光和笔锋戳透了他的浮世。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暧暧远人村去呢?美美地睡上一觉,再于荞麦皮为内容外裹戏水鸳鸯的布枕上,听那鸡鸣桑树颠。桑梓之地是我故园,我们扶桑成长,而后把酒话桑麻。一个诗人说:“我一生中看见的树只有一棵,它叫做陌上桑;我一生中遇见过很多荆钗布裙的村姑,但现实主义的
11、村姑只有一位,她叫做罗敷;我一生中的爱情有许多种,但最忧伤最美丽的一种叫乡愁。”我开始习惯于和树对视,长时间的无语对视,有助于我和树的交流,看的久了,树会动起来。据史料记载,树可能曾是一只动物,亦或一只鸟但无一例外都是温和的。其实树成了精也是谦恭文雅的。西游记中唐三藏遭遇树精算得上最浪漫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劫了。八百里荆棘岭上木仙庵里,十八公是松树,孤直公是柏树,凌空子是桧树,拂云叟是竹,赤身鬼是枫树,李仙是杏树,丹桂、腊梅则为女童,千年大树与从长安来的唐僧谈经论道,作诗和赋,李树更是杏眼含春,一曲“雨润红姿娇”醉了红颜撩了人心。当这些树被一阵乱耙连根掀翻时,根上一时间鲜血淋漓。我喜欢这些美丽、从
12、容而又睿智的树精,看着他们被愚夫莽徒毁灭,我忍痛合上了书卷。树木崇拜是久远的习俗,遍布各地,实际上是认同树作为故园生命形式的一种精神性礼拜。风水树的存在即为例证。风水树一般位于村庄的风口处,它与风水术伴生。风水术认为“煞气”侵入会令人财破身亡,必须植树消之。撕开这层面纱来看,北方盛行季风性气候,风口种树,无疑能抵抗住大风。乡野居址树多则宅必旺,因为“万物莫善于树”,自有吉气相随,成全富贵坦局,同时给人邪不压正的力量。松柏精神与松柏长青就是这个道理。我家的院子在我离开之后荒废了,整个村庄因某种原因很快迁到了高处,树都被伐去盖房了。老村的底盘成了田地,田里偶尔会长出一些树苗来。等他们快长成材时,村
13、子又因某种原因整体回迁,树又派上用场了。新村里却再也没有到当年的葳蕤样。在树远离后的日子,我会梦见它们,在梦中我召唤着这些树的灵魂,回吧,回到咱家的院子里去,挖一个坑,让我跳进去,让我长成一棵树,向着你们微笑。我的绿荫定会留住你们往昔的美好。来吧,靠近我,抱紧我。我爱你们。(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介绍“树”的人文历史,交待出作者喜爱“树”的原因,为后文写“树”的精神做铺垫。B. 文章托物言志,通过写不同树种的特性和树的历史传说,表达作者对现实乡村正在慢慢消失的思考。C. 作者用历史材料、现在乡村状态,古今对比,旨在说明“树”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树”文
14、化的萎缩。D. 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世用“桑梓”代指“家乡”。5. 本文文眼是哪句话?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树的礼赞和热爱,可标题却为“大树苍凉”。你认为这个标题是否合适?谈谈理由。【答案】4. D 5. 文眼:树让村庄真正挺了起来示例:树是乡村的象征,是乡愁的承载者,是村庄的生命,揭示出村庄与树的依存关系,表达出对树的礼赞和留住绿荫的愿望。 6. 示例:合适。“苍凉”的本义是凄凉。作者用“苍凉”形象写出“树”的悠久历史,表现出“树”作为家园的象征经历了时代岁月的沧桑变化。同时,作者用“苍凉”写出“树”承载和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和故园
15、乡愁,在历史变迁中遭受摧折,劫数未尽,作者借“树”反思社会的现状。【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散文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交待出作者喜爱树的原因”不正确。文章开头交代树的人文历史,并不能说明这是作者喜爱树的原因。B项,“表达作者对现实乡村正在慢慢消失的思考”无中生有,文章写了乡村的变迁,但没有写到乡村正慢慢消失,也没有体现出作者对乡村消失的思考。C项,“古今对比”不正确,文中虽然引用了史料,但没有把古今进行对比。故此题答案为D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鉴赏文章主题的能力,又考
16、查鉴赏文章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眼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理清层次,找到文眼,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眼句的含意。本文从“我”家院子里的树写起,然后写到记忆中的乡村,再升华写树木是有灵魂的,最后写村庄的现状。最能体现主旨的句子也就是把“树”和村庄联系起来的句子,即“树让村庄真正挺了起来”。一方面作者由树想起家乡,表达浓浓的乡思,可见在作者心中树是村庄的象征,树是乡愁的承载者;另一方面,作者写了家中的树和乡村的经历,展现了树和乡村的关系,结尾写到树的呼唤,表达出留住绿荫、留住树的愿望和对树的爱。【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文章标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方
17、向,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题题干说全文表现了作者对树的礼赞和热爱,可标题却为“大树苍凉”,让考生分析这个标题是否合适,这就意味着考生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标题与文章主题的关系。考生分析时注意抓住“苍凉”进行。首先要点明“苍凉”的含义,然后分析用“苍凉”来写树,表现出树的哪些特征,揭示了树了哪些内涵,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了。本题建议考生答“合适”。【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
18、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如今,春节已经和国庆假期一样成为全民的“旅游黄金周”,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数据看,“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264亿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12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出游3次。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
19、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在“十三五”新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优化,基础资源的积累,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业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将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中成长为优势产业。同时也要看到,在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需要注重质的提升。当前,散客化趋势日益明显,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游客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摘编自光明网未来五年,中国旅游业会咋样)材料二:“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20、(资料国家旅游局)材料三: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游客消费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对整个旅游业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带来前景可观的市场。当前,智悲旅游的需求潜力很大,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还是要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给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灵活地分析、用好数据,根据市场调整相应的旅游产品结构,才能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智慧旅游的核心应该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旅游A
21、PP能为旅游用户制定完美的旅游攻略,包含景区景点介绍、类食信息、行程指南、实用玫略、智能地图等全方位的旅游指南信息和功能。要大力发展旅游定制服务;适应自由行、自助化的旅游需求,为自由行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在旅游途中,旅游APP还可做用户出行的贴身智能导游。还应完善旅游投诉、旅游教援网上处理平台,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有安全感。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依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通过智慧旅游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旅游消费方式转变,引导游客产生新的旅游习惯,创造新的旅游文化。(摘编自南芳靠“大数据”玩转旅游业)材料四: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
22、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自然观光型景区不同,这些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加强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结,是更具内涵式的综合性旅游项目。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提升,对很多游客来说,旅游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单一景点的观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刹主任李明德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二者日益融合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地方文化,成为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途径。从很大程度上,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又
23、化与旅游的深度想合与互动友辰,增加旅游产品文化内品,足未来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自然人文资源皆备,通过发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有利于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个性化品牌。(摘编自鲁元珍文化旅游如何补短板)7. 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重要选择。B.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十三五”期间,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C. 随着个性化、自由式的旅行方式的到来,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D. 材料二告诉我们,
24、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只能从旅游人数、总收入、投资规模等方面加以考量。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 当前国内旅游人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B. 智慧旅游对旅游企业和景区景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能给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C.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我国成为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D. 只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就能让游客满意。E. 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量到质的改变,有利
25、于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可能发展方向。【答案】7. A 8. BE 9. (1)要注重旅游点品质的提升,(2)以“大数据”为依据,发展智慧旅游,(3)发展文化旅游,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春节旅游成为人们过年的首要选择”错误,由材料一原文可知,春节旅游是人们过年多种多样的方式中的选择之一,并不是“首要选择”。故此题答案为A项。【8
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A项,强加因果,由“当前国内旅游人数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情况,不能得出“重视他们的需求比重视入境游客的需求更能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水平”的结论。C项,无中生有,“使得我国成为最具有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国家”于文无据。D项,说法太绝对,“只要就”表充分条件,由材料三“如何才能让游客更满意?这就需要掌握一手大数据,实时了解游客动态、兴趣爱好,才能使管理、产品更接地气”可知,前后分句之间应为必要条件关系。故此题答案为BE两项。【9题详解】
27、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一“传统的景点观光旅游已经难以满足大多数游客需求,人们更注重旅游服务品质和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可概括出要注重旅游点品质的提升;由材料三“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旅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应该靠大数据说话”,可概括出以“大数据”为依据,发展智慧旅游;以材料四“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概括出发展文化旅游,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
28、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力圣学,修内治,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
29、,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口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口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迁礼部
30、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府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口好建白如此。(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10. 下列对文
31、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B.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C.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D. 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叫作“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B.
32、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始于唐代。在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C.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D. “致仕”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是古代官员一种非正常的退休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因犯罪而不得不辞职归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洪谟是进士出身,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善于写文章。景泰元年,陈述当时政务的十二件事。两次晋升后任侍读。到了宪宗时,又陈述当时政务,被皇帝赞许采纳。B. 周洪谟担任南京祭酒时,上疏请求修复南监红板仓,得到允许。崇信伯费淮入监学习,久久不到,遭到周洪谟的弹劾,受
33、到夺去冠带、减岁禄一半的处罚。C. 周洪谟向宪宗上疏,说抵御外敌,就要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的御敌方法、配备兵器等。皇帝对此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D. 周洪谟因为与万安同乡而被人弹劾罢官。回乡不久,周洪谟去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2)“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周洪谟矜持庄重很少和人交往,与万安同乡,万安担任宰相时和他交情很好。万安因谋反被诛杀。(2)士人任官,有的离乡几千里,既不明任职之地的风俗,也违背人情
34、,不如就近选拔授官。【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久之”,表时间,其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再比较BC两项,“璇玑玉衡”是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中间不应断开;“易以木”是状语后置的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故此题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
35、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是古代官员一种非正常的退休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因犯罪而不得不辞职归家”说法错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给皇帝,称“致仕”。故此题答案为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被
36、人弹劾罢官”不正确,原文为“致仕”,是辞官退休;“回乡不久”不正确,原文为“又三年卒”,是回到家三年后去世,不是“不久”。故此题答案为D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矜”,矜持;“庄”,庄重;“寡合”,很少和人交往;“居政”,担任宰相;“之”,代词,代洪谟;“善”,交好;“以”,介词,因为;“诛”,被诛杀;“万安以谋逆诛”,被动句,万安因谋反被诛杀。(2)
37、“出仕”,任官职;“或”,有的;“去”,距离;“数”,几;“昧”,不明白;“拂”,违背;“不若”,不如;“选”,选拔;“除”,授官。【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
38、、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1445),考中进士,授编修职。他见闻广博,强于记忆,文笔很漂亮,熟悉本朝典制和掌故,喜欢谈论经国济民的方略。景泰元年(1450),周洪谟上疏劝代宗参加御前讲席,勤于政务,并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又升为侍读。天顺二年(1458),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宪宗即位,他又上疏陈述时务,说人君保国之道有三点:致力圣学、治理内政、抵御外寇。致力圣学要做到一点就是端正意念。治理内政要做到有五点:征求真有才能之人,去掉不肖之徒,表彰忠良,削减冗职,妥善减轻漕运负担。抵御外寇要做到六点: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御敌方法、配备兵器、备足粮饷、平定边
39、陲。帝王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宪宗即位,改“成化”为年号,朝廷商议征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奏呈六条进兵方案,宪宗下诏交付军帅实行。洪谟升为学士。不久任南京祭酒。上言称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是高皇后用来积盛粮食,供养监生家小的,应该修复。宪宗批准同意。后来他为母丧守服期满,改在北监任职。十一年(1475),他上言士风轻浮,请求恢复洪武年间的学规。宪宗赞许并接纳了他的意见,令礼部张贴告示。崇信伯费淮应到国子监学习礼法,很久不到。洪谟进行弹劾,费淮被收回官服,带着方巾去国子监,减去一年俸禄的一半,学校的教育行政为此整肃。先王画像皇冠垂有十二串玉珠,而旁边舞蹈的行列、食具豆和笾的数额不相符。为此洪谟请
40、求按天子规格配备。他又说:“古时玉磬、琴和瑟作为殿堂上的音乐,笙、大钟、柷、敔作为殿堂下的音乐,而舞蹈者在两边台阶起舞。现在舞蹈的居上,操乐器居下,不合古制,应当改。”尚书邹干提出反驳意见,洪谟第二次上疏争辩。宪宗最后同意洪谟的意见。洪谟被升任礼部右侍郎,时间长了,又转为左侍郎。按蔡沈书集传所解释的璇机玉衡观测仪,后人都按其规格制造,经验证很多地方不合,应该重新改做,宪宗立即交给洪谟负责。他改用木头做,十天就造好了。十七年,洪谟升任尚书。二十年,加封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相异变,他奏呈数事,宪宗大多予以采纳。弘治元年(1488)四月,天寿山雷霆轰鸣,狂风大作,冰雹频下,楼殿的瓦大多被毁坏。洪谟
41、又力劝修复,孝宗接纳其建议。洪谟端庄持重,与人极少交往,他与万安同乡,万安掌权时与洪谟关系很好。万安因谋反被诛杀。这时,言官先后议论,并上奏章弹劾,洪谟辞官返乡。过了三年洪谟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文安。洪谟曾说:“士人出任官职,有的到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任职,既不了解当地风俗,也违背人情,不如就近选任。王府的官终生不再升迁,与祖制相违背,应当逐渐加以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几次反叛,应该特设长官司,从都蛮和白罗中选择适宜的人任职,就可无后患。”洪谟临终前,还上奏陈述安定京师、平定边境等十件事。他就是如此喜好发表意见。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水仙子脉雪元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
42、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罐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注】 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14. 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 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冻得从
43、心里打战。C. 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 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 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的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15.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4. AE 15.
44、 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的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45、A项,“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不正确,前两句“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意思是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俗后雅”不正确,这首元曲先选用了“柳絮”“梨花”“大海”“梅”等意象,后用了“面瓮”“盐堆”“粉缸”等意象,应为先雅后俗。故此题答案为AE两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采用了比较阅读的考查方式。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中引用的刘熙载评论的意思,然后分析所给诗歌,通过对比得出答案。刘熙载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意思是诗人咏物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物中有
46、诗人情感的寄托。乔吉的元曲水仙子脉雪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灰泥”句则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面瓮里”句运用了典故。全曲写纷飞的雪花冷而不香,如同柳絮一样扑来,雪花冻结成片,如同拂拭不开的梨花。纷纷扬扬的大雪如同白灰洒遍了整个世界,大雪好像为东大海镀上了白银。寻梅的人都被冻得从心里打战。袁安的宅舍都被大雪埋没,如同埋在了面缸里。党尉深宅大院里的积雪,如同洁白的盐堆。大雪使歌舞的亭台变成了粉缸。从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曲纯咏物的曲子,并没有借物抒怀。而高骈的对雪写的是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诗人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
47、覆盖了。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可见对雪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歌,符合刘熙载的评论。【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B项鉴赏诗歌的语言,C项鉴赏诗句内容,D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E项鉴赏诗歌的风格。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
48、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里,苏东坡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的章节的句子是“_,_,_。”(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将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融为一体,表现了复杂而又矛盾情绪的句子是:“_,_。”【答案】 (1). 举酒属客 (2). 诵明月之诗 (3). 歌窈窕之章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5).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属、诵、窈窕、浊、燕、勒。【点睛】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49、。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现在课标卷考核“理解性默写”,因此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只能望其项背。新一届政府在反复释放“经济增速放缓处于可容忍范围”信号的同时,有条不紊地推进既定的经济步调,表现出少有的“定力”。他博观约取,师
50、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当单打独斗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资控股实体应运而生。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考核对成语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要注意结合词义进行语境分析,关注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会不会望文生义
51、、或者语法使用问题。本题选B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背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根据语境“房价的涨幅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应用“望尘莫及”。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理,丝毫不乱。符合“推进既定的经济步调,表现出少有的定力”语境。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根据语境“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应用“独具匠心”。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用对象错误,不能用于形容“东西”。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本句中“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授
52、资控股实体”适应时机而产生,符合语境。戮力同心:形容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本句语境是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团结一致,符合语境。【点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有专家证实,香港船家郭先生捞获的巨型枯木系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的珍贵药品沉香,估价可达10亿港元。B. 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深受收藏者所喜爱,因此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贵,市场上风头强劲,前景看好。C.
53、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和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进行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互相学习。D. 此次招聘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本部与装备环境工程部等部门共计300余个岗位,主要招收硕士、博士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色、储备人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病句辨析。B项,成分赘余。删除“深受收藏者所喜爱”中的“所”。C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和与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D项,搭配不当。“物色”与“人力”搭配不当,应改为“人才”。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曲高”,“和者众”,国人
54、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时同时,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再根据上下文和语句内容的关系、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判断。本题中,后是“曲高”,后是“各者众”,根据成语“曲高和寡”,可知处为转折关系,A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C项“即使也”表假设关系
55、,故排除AC两项。前后衔接紧密,可不填关联词语;“也”做连词可以表并列,“仍”是副词,有“依然”“依照”“延续不断”等意思,前面说的是重温中华经典,并有“同时”一词进行提示,后面说的是完成了精神之旅,所以填“也”恰当,故排除D项;答案为B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虽然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与黄斑变性没有直接关系,但并不是说_。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来改变晶状体的曲度的,视力正常的人能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
56、,进而_。不仅如此,黑暗中过于专注地盯着太亮的屏幕,会使眨眼频率显著减少;而眨眼的作用主要是使眼角膜湿润,_,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干眼症。【答案】 (1). 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 (2). 导致视力下降 (3). 眨眼次数减少【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结合语境,此处应该是并不是说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处结合前面内容可知,会导致视力下降;处结合“容易引发干眼症”可知,眨眼次数少了。21.根据下面微信的内容,请你为社区宣传栏拟一则活动报名须知。要求:语言得体,内容完整,字数不超过80字。小雨滴:亲,我市国际
57、金融中心的那座高楼内要举办摩天大厦爬楼梯大赛。哇赛,高432米啊,晕!文公主:这么时尚的运动大赛,早就应该有了!时间?时间?小雨滴:今年11月3日。你想爬的话,就要在10月11日前报名。冠军奖5万元!小武夫:小靓我身体单薄,怕爬不上去啊!小雨滴:想要参赛需参加体能测试的,合格才能报名。竞赛组要攀2652级台阶,103层楼,身体弱的,就参加休闲组,挑战62层楼算了。【答案】我市国际金融大楼爬楼梯大赛将于11月3日举行,冠军奖金5万元,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参赛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报名。有意者,请于10月11日前报名。【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一定要有具体活动内容完整,比赛时间、组别、报名条件、报名时间,
58、语言表达得体。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文显其品 方动人心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
59、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60、。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
61、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解析】试题解析: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此诗通过评论西晋诗人潘岳,嘲讽其做人与作诗相悖的
62、二重性格。元好问认为作诗应写真情,因而鄙视编造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曾在作品里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而被广为传诵,但实际上他的为人却是慕求荣利,趋炎附势,是一个谄媚权贵、善于钻营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心画心声总失真”,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仔细阅读材料,就不难发现,这段文字的关键句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即使不了解引诗的背景,也可以从提示语中得知元诗的主旨。而命题者的导向是十分明确的,即“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请注意“应该”二字!也就是说两则材料无非从正反两方面来印证,而说的是同一个观点,即为文为人应该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正是作文立意的正确指向。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