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877.50KB ,
资源ID:12894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94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六章 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地理新课标一轮复习随堂巩固训练:第六章 第二讲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oc

1、一、选择题(2012海淀区期末检测)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2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上可以看出,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9831995年数量变化不大,2001年略微增加,之后迅速减少,2001年前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迁入。2001年

2、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快。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小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答案:1.C2.B3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呈“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是()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发展速度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不大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政府采取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解析:在最后阶段,美

3、国城市化已进入成熟阶段,由于原有城市化水平高,可加速发展的空间变小,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答案:B4(2011广东高考)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解析: 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年均增长大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年均增长,城镇人口密度不一定升高;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没有超过发达国家;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2006

4、年我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从题中数据可知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大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因此选D。答案:D读表,完成56题。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水量比较表降水量(mm)径流总量(m3)地表径流量(m3)地下径流量(m3)蒸发量(mm)中心区67540533768270郊区平原区644267961713775北京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区()A地下水位上升B径流总量减小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小6北京市中心区地表径流多于郊区平原区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解析:第5题,读表格可发现,径流总量、降水量在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故地下水位下降;

5、蒸发量减小。第6题,比较表中数据可发现,北京市中心区与郊区平原区降水量差别不大,但地表径流量比郊区平原区大很多,可推断水泥地面导致降水下渗量减小。答案:5.C6.C二、综合题7结合提供的材料,探究分析下列问题。材料1:某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料。省(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辽宁11 01750.2139.010.19京津冀10 08746.9642.310.35山东9 40749.6935.460.10沪苏14 41350.2541.270.46浙江12 90652.7436.260.60福建11 29343

6、.6240.010.40广东11 18050.3939.261.32材料2: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总数(亿人)与城市人口比重(%)。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美国法国日本人口12.9510.411.742.880.621.27城市人口比重37.727.981.777.475.578.9材料3: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家收入统计图。(1)根据材料1判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A京津冀 B沪苏C浙江 D广东(2)根据材料2和材料3,简要评价巴西的城市化特点及其所产生的问题。(3)根据材料2和材料3,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特点及原因。解析:第(1)题,城市化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沪苏地

7、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巴西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人均国民收入较低,两者发展不同步,这样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第(3)题,由材料2看出,印度的人口总数多,城市化水平只有27.9%,结合材料3,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国民收入低,经济发展慢,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答案:(1)B(2)城市化水平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由于城市化水平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容易出现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3)城市化水平低,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经济发展慢,制约了城市化水平。(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

8、题5分,共60分)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13题。1两城市发展进入()A城市化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2甲城市发展水平比乙城市()A高 B低C相同 D不确定3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D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减少,而近郊区人口增加迅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第2题,比较甲、乙两城市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甲城市中心区和远郊区人口都在减少,近郊区人口虽然增加,但整体甲城市人口增长

9、缓慢;但乙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口增加幅度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表明甲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而乙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第3题,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答案:1.B2.A3.D(2011天津高考)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4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5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解析:第4题,

10、由图可知:市中心人口出现负增长,而城市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第5题,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住宅功能用地。人口由市中心向周边迁移必然会造成居住用地扩大。答案:4.A5.B(2012武汉模拟)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67题。6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7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A1825年前后 B1875年前后C1925年前后 D1950年前后解析:从坐标图可以看出M1M2分别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

11、平。M2曲线在1925年开始快速上升。从N1N2两曲线变化中可以看出,在1850年左右和1975年左右,两曲线相交,所占比重持平。答案:6.D7.C(2012北京西城期末测试)下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回答89题。8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D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9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出现城市问题应()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B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C优化产业结构,整治污染企业D植树造林,退工还农,恢复生态环境解析:c过程由集镇发展而来,说

12、明其形成的最初时期,该地商业职能最为突出。而a过程代表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工业城市,b过程代表因交通运输的发展而形成的港口城市(河港或海港)。第9题,资源型城市为防止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应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整治。答案:8.C9.C(2010北京高考)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城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

13、城区中心集中D城市地域组合没有发生变化解析:第10题,从1982年和2004年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地表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城市风的方向应由郊区吹向城区。第11题,该城区高温区域的范围扩大,应是建筑物面积增加的结果;从高温区域的变化来看,其商业区应是向城区南部集中。答案:10.C11.A12下图为某港口城市示意图,该城市地处平原。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地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B铁路对该城市空间形态影响最大C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郊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D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城市会出现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解析:地位于中心城区,且与两条重要的铁路及港口相邻,地价最高,

14、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从图中铁路的延伸方向及郊区的分布很容易看出铁路对该城市空间形态影响很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因此城市郊区往往会减小粮食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1: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材料2:(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_。(4分)(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_。(4分)(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

15、为生态城市。(10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漫画提示“人口”“环境”“交通”“住房”,可分析得出答案。第(2)题,“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规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第(3)题,抓住材料1中“生态城市”的含义即可正确作答。答案:(1)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1:2011

16、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 575 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 149 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 137 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 237 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0亿人左右,形成1个世界级城市群,2个国际级城市群,7个国家级城市群,若干个区域性的中小城市群。材料2:材料3: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温差()5.26

17、.05.46.05.5(1)根据材料1分析,由现在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有何特点?(4分)(2)据材料2比较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和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并分析这种状况会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4分)(3)简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6分)(4)据材料3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数据49.68%上升至65%,可知为加速阶段。第(2)题,直接从图乙中得出结论。第(3)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的影响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第

18、(4)题,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因热力环流受到影响。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从总体上说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下降速度小于农业产值比重下降速度。这种状况会使劳动力剩余。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等是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3)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4)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上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