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奉新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 2020.10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1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由此可见A分封制下的诸侯独立性强 B王族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C周初分封有利于民族融合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周朝封建鲁、卫时,命二国对待殷遗民要“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但封建晋国时,却命晋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周初治理A皆采用旧制 B采用周制为主、旧制为辅C重晋轻鲁卫 D强调因事而异
2、、宽厚包容3周初分封,临近内陆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以“尊尊而亲亲”为治国理念;靠近海滨的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以“举贤而尚功”为治国理念。鲁国渐渐衰落,但齐国国势却日盛。据此可知,齐国崛起得益于A注重事功的观念 B农商并重的战略C开拓进取的精神 D宗法血缘的废除4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时期。下列项中,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是A“道术将为天下裂”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D“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5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玡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爵位的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这说明秦代A诸侯割据依然残存 B官员选拔
3、程序严格C武人政治特点鲜明 D中央官制初具规模6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是史学界的热门话题。下列有关宣政院的叙述正确的是A职官僧俗并用,军民通摄B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称“班禅”C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的场所D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7洪武十年(1377年)七月,朱元璋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稍夺中书省的“关白”(告知)之权,十一年三月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A明初中央地方矛盾尖锐 B君主专制渐趋加强态势C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 D明朝权臣擅政现象普遍8美国学者包弼德指出,作为一个描述社会成分的术语
4、,“士”在唐代的多数时间里可以被译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译为“文官家族”。该观点的依据是,唐宋之际A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B政局日益趋向于动荡C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 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9古希腊史诗奥德赛记载,勇士奥德修斯在比赛中被人恶意指责是贪婪的商人,而不是竞技者。奥德修斯凭借其出众的演说和投掷石饼的能力,有力地驳斥指责者,最终确立了他的社会地位,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据此可知,古希腊A商人身份受普遍歧视 B民众理性精神强烈C阳刚与口才受到重视 D民主政治高度发达10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的民主属于自治式的民主,盲目的自由,其实是把多数人认为的真理当作真理而并不是把真理本身作为真理。这说明雅典民
5、主制度A忽视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B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平等C在民主运作上缺乏理性 D实际上是少数人的民主11公元前6世纪,雅典悲剧产生,多以神话传说作为题材,具有相当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常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喜剧的产生晚于悲剧,战争与和平、社会政治斗争是常见主题。据此可知,雅典戏剧A维系了城邦民主制度 B取决于小国寡民的环境C具有鲜明的教化作用 D重点关注历史神话传说12古代罗马的大多数法学家认为“但凡让皇帝满意的就有法律效力”。其意是指罗马皇帝A对罗马法发展贡献最大 B是罗马法发展的渊源C是罗马法的具体执行者 D促使罗马法形成体系13法学家在古罗马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但是,他们通常在一定程
6、度上与政治官僚保持距离;即使在帝国时期,也有法学家依然延续共和时期的传统而选择“不事政治”,拒绝担任执政官。这种现象A有利于实践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 B表明法学家们主张实行民主政治C反映了古罗马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D说明法学家控制古罗马的司法权14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延续了13世纪大宪章中“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思想。“有限王权”是指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A仍然拥有行政大权 B完全“统而不治”C失去对内阁的控制 D必须对议会负责15二战时期,演讲出色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数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力反对,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正因为得到国王的支持,才使整
7、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A国王与首相共同进退 B君主立宪原则时常被打破C战时的国王行使独裁大权 D国王的政治作用不可忽视161834年,英国首相墨尔本在向威廉四世报告工作时指出:不可使外界了解内阁的分歧。某日墨尔本在内阁讨论进口谷物税时说:“是使谷物更贵些?便宜些?还是去稳定谷物价格?我都不在意,但最好我们都要统一口径。”这说明英国A议会改革推动内阁制完善 B内阁奉行集体负责制原则C首相已掌握国家核心权力 D民主制度形式化特点明显17进入2020年第二季度后,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恶化,重启经济的问题也更加严峻。在4月中旬白宫某次疫情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总统)将如何迫使州长们在疫情期间重启经
8、济”的提问,特朗普称“当一个人成为美国总统,他的权力是完全的。”而美国商业内幕杂志发文认为,对于由谁来决定重启经济,应该由各州州一长决定。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A美国是邦联体制,各州拥有绝对权力 B美国是邦联体制,总统拥有一定权力C美国是联邦体制,各州拥有一定权力 D美国是联邦体制,总统拥有绝对权力18有学者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当联邦制宪会议被责成使联邦宪法更适合于处理联邦之紧急事务于1787年5月在费城召开时,联邦主义运动的领袖发现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每个人都承认邦联的权力尚不足够,因此必须加强:但在另一方面,当时的主要关注点仍是限制邦联政府的权力”。该学者意在表达A邦联制使美国
9、面临着政治体制危机 B美国宪法须协调授权与限权的关系C美国国内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 D“制约与平衡”原则利于美国稳定19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日新形势,1901年4月,日本陆军元老山县有朋发表东亚同盟论,主张与清政府合作。1905年8月,山县在战后经营意见书中表示“战后之急务在于扩张军备并维持和强化同清国的合作”。以寺内正毅为代表的陆军省也主张同清政府合作。这些日本军政要人强调与清政府合作,其重要意图是A共同抵御欧美列强的侵略 B着力化解中国的民族主义C巩固日本对华的军事优势 D改变日本对华的基本方针201868年,蒲安臣作为清政府特使率领使团出国访问,他在旧金山发表演说称“中国鉴于另
10、一种文明已从四方八面逼近而来,已经睁开了它的眼睛”。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试图融入国际社会 B实现了外交政策转变C彻底抛弃华夷观念 D正大力推动洋务运动21魏源在圣武记中说:“镇江繁富十万户,海龄禁难民迁徒出城,出者皆刃夹而搜括之,日捕诛城中汉好,合城鼎沸。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A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有学者认为,“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导致A中国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 B晚清政治局势日趋动荡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1、D晚清中央权力基本下移23下面是两位学者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论述,这一事件学者1: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激起的布衣之怒。学者2: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因素。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沉重打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彻底结束了中国的帝制时代 D其政治方案均得以顺利推行24下图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 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25州海陵佚名氏听秋馆记事中“四川记事”篇云:“金钱习惯金城抵,铁血今弃铁
12、路争。誓起蚕从凭力士,瞬惊鹿走起殊英。天边屠伯威旋剑,海外赀郎贮竟倾。急切风潮期选世,早年开化忆邹生。“诗中历史事件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B促成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C创造了武昌起义的有利时机 D使得民主革命思想开始传播2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中出现了三大妥协,即汉满民族妥协、南北政治妥协和孙袁权力妥协。这三大妥协A表明中国革命派背离了革命目标 B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缺失C说明中国社会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D有利于较为平稳地实现社会转型2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凡是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都是中华民族的朋友;苏德战争爆发后,
13、中共中央指出,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表明中共A党内“左”倾思想日益滋长 B推行积极多变的外交战略C逐渐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 D采取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28下图为1927年5月前后中国革命形势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图2A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建立北京政权B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国民党内部的分裂C“宁汉合流”形式上实现了国家统一D国民党在南京发动了“四一二政变”29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与上述
14、报道直接相关的战事图是 301938年4月,郭沫若在为自由中国创刊号的题词中强调:“要建设自由的中国,须得每一个中国人牺牲却自己的自由。每一个中国人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解放。”其意在强调A中国普通民众对自由的理解不够深入B中国的思想解放亟需进一步推进C国人应牺牲个人自由以争取民族的自由D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实现自由二、材料题(共40分,18+12+10=40分)31(18分)中国古代地方权利呈日益分散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15、。王国维般周制度论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给,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術,元代犬牙相入的原则走向了极端。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一一摘编自周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
16、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摘编自张研等着清史十五讲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3分)(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划分体现的主要原则(2分)并加以评价。(6分)(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基层社会结构的特点。(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设计的认识。(4分)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
17、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材料二 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足巨人一般摇摇欲坠。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匆匆建立后,相继颁布组织大纲和临时约法,其中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这套政治模式,基本上是仿照美国政治制度而设计的。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向西方
18、寻找真理”的表现。(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所设计的政治制度(3分)及推行这些制度的目的。(3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明初仿照元代,依旧设立中书省、御史台并列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和监察机关。后来由于胡惟庸一案,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御史台改为督察院。至此,督察院直接督察六部,督察员内部除左右都御史外,还有一百余位督察御史,督察御史不仅可弹劾中央官僚,也可监察地方。明朝在行政系统内部又设置六科给事中,分别对应六部,可对六
19、部任何往来文书进行批驳弹劾,六科给事中和督察御史并称为“言官”。另外,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概述材料二 1907年光绪皇帝下达圣谕:“中国上下议院一时未能成立,亟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中央资政院对行政部门具有监察权。资政院可向有关的行政部门提出质疑,并且有权得到答复。如果有大臣侵夺资政院的权限,资政院可以请皇帝来裁夺。各省咨议局为各省议会筹备机构,对地方上的行政事务有一定的监督权。摘编自卞新龙、罗秋试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监察制度
20、的特点,(4分)(任答两点即可)并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监察制度变革的背景。(4分)(任答两点即可)奉新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30小题,共60分)1 10 CDADC ABACC 1120 CBAAD BCBBA2130 ACBCC DDBBC二、 材料题(18+12+10=40分)31、(1)制度:分封制。(1分)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3分)(2)原则:犬牙交错(犬牙相入)。(2分)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
21、一;协调地方经济文化差异,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分)消极方面:不利于地方治理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3)特点:官方政治组织、宗族组织和经济组织并行交错,相互关联。(2分)认识:地方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应该协调和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4分)32、(1)表现:创立拜上帝教,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2分)(2)政治制度:初期实行总统制,后来改为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体制。(3分)目的:各地起义后纷纷独立,各自为政,总统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三权分立有利于防止暴政,维护民主政治;责任内阁制意在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3分)(3) 积极
22、影响: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对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33、 (1)特点:监察官员官阶低,但权力大;监察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制度依附于皇权,为皇帝服务;监察制度完备,中央与地方监察相结合。(4分)(任意2点即可)评价:积极:对于防止官员滥用权力、防治腐败等有一定作用(1分);局限:以皇权为中心,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1分)(正反两面的影响各答出一点即可)(2) 背景: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西学东渐;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推动。(4分)(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