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D煤与O2的燃烧反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 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C. 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2、D. 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3.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4.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C保持
3、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 H2O(g),H增大D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5.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96g)、NH4NO3(50g)、(NH4)2SO4(40g)、NaHSO4(40g)将Na2SO410H2O和其他三种盐分别盛于两只塑料袋中,使用时把它们混合并用手揉搓就可制冷,制冷效果能维持23h以下关于制冷原因的猜测肯定错误的是( )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过程较慢C铵盐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且为吸热反应DNH4NO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6.可逆反应:2NO2
4、(g)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 7.把3mol P和2.5mol Q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Q(g)xM(g)2N(g),5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mol N,经测定这5min内 M的平均速率是0.1mol/(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5min内P
5、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B. Q的平衡浓度为1mol/LC. Q的转化率为25%D. x是28.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mol/L)0.751.000.500.250310t(min)CO2CH3OHHHA3min前v正v逆,3min后v正v逆B进行到3分钟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C10分钟后容器中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
6、率减小9.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s)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 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A. B. C. D. 10.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B. 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
7、+数目为0.3 6.021023C. 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D. 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11.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原材料的价值。下图是工业生产纳米磁性氧化铁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Na2CO3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B. 若生产中不通入N2,暴露在空气中生产,将不能得到高纯度产品C. 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 ,涉及反应:H2O2+2Fe2+2H+=2Fe3+2H2OD. 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1:212.下表所示实验,
8、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浓度均为0.l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B常温下,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值前者的pH值比后者的大非金属性:SCC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含有SO42-D向FeCl3和KSCN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KC1固体溶液颜色变浅FeCl3+3KSCNFe(SCN)3+3KC1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3.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O32-、HCO3-、AlO2-
9、、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B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V1V2l5D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 mol14.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是学习化学科学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把相同大小的一块铝和镁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铝溶解有气泡放出,而镁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得出:铝的金属性比镁强B取一块铝箔,用酒精灯点燃:铝箔只熔化成液体而没有脱落由此得出:铝不易燃烧C向氯化铵溶液中投入一镁片:
10、镁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得出:该气体是氨气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最后沉淀完全消失由此得出: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15.一定条件下,乙醛可发生分解:CH3CHO(l)CH4+CO,已知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90kJ.mol-1,在含有少量I2的溶液中,该反应的机理为:反应:CH3CHO+ I2 CH3I2+HI+CO (慢)反应:CH3I+HI CH4+ I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2的浓度有关 BHI在反应中是氧化产物C反应焓变的绝对值等于190kJ.mol-1 D乙醛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反应16.“封管实验”具有简易、
11、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时,上部汇聚了固体碘,说明碘的热稳定性较差B. 加热时,、中的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 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D. 四个“封管实验”中都有可逆反应发生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I.下列是中学化学中熟悉的物质,请用序号完成下列问题。O2 Na2O2 NH4Cl HCl NaOH CaCl2 氦气(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只含离子键的是 。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II.
12、(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O2和NO的总能量。(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mol HI需要_(填“放出”或“吸收”)_kJ的热量18.(16分)工业由钛铁矿(主要成分F
13、eTiO3,Fe2O3、Al2O3、FeO、SiO2等杂质)制备TiCl4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 酸浸 FeTiO3(s)+2H2SO4(aq)=FeSO4(aq)+TiOSO4(aq)+2H2O(l)水解 TiOSO4(aq)+2H2O(l)H2TiO3(s)+H2SO4(aq)煅烧 H2TiO3(s)TiO2(s)+H2O(s)(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试剂A为 。(2)碱浸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酸浸后需将溶液温度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最终产品吸收率过低,原因是 。(4)上述流程中氯化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TiO2(s)+2Cl2(g)Ti
14、Cl4(l)+O2(g) H=+151kJmol-1。该反应极难进行,当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碳后,则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顺利发生。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原因是 。(5)TiCl4极易水解,利用此性质可制备纳米级TiO2xH2O,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19.(20分)某实验小组同学依据资料深入探究Fe3+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资料:iFe3+ 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Fe(H2O)63+发生如下水解反应:Fe(H2O)63+(几乎无色)+nH2OFe(H2O)6-n(OH)n3-n(黄色)+nH3O+(n=06);ii.FeCl4(H2O)2-为黄色。【实验I】【实验
15、II】分别用试管、中的试剂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图1 图2Fe(NO3)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FeCl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曲线(1)实验I中,试管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 。(2)实验I中,试管溶液呈棕黄色与FeCl4(H2O)2-有关,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3)由实验II图1、2可知:加热时,溶液颜色 (填“变浅”、“变深”或“不变”)。(4)由实验II,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FeCl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4(H2O)2-+4H2OFe(H2O)63+4Cl-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结论二 结论一中反应的H
16、(填“0”或“0”)。(5)实验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4)中结论一。实验方案:取试管中溶液, (请描述必要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参考答案1.C 2.D 3.D 4.B 5.C 6.A 7.C 8.C 9.B 10.D 11.A 12.A 13.A 14.D 15.A 16.C17.I.(1) (2) II.(1)放热 大于 (2)放出; 5.5; 18.(1)+4 Fe(或铁)(2)Al2O3 + 2OH- = AlO2- + H2O、SiO2 + 2OH- = SiO32- + H2O(3)温度过高会导致TiOSO4 提前水解生成H2TiO3沉淀(4)TiO2 +C + 2Cl2 T
17、iCl4 + CO2, C与O2反应减小O2的浓度使平衡向右移动;C与O2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右移动,促使反应顺利进行(5)TiCl4 + (x+2)H2O = TiO2xH2O + 4HCl19.(1)由已知:Fe(H2O)63+ nH2OFe(H2O)6-n(OH)n3-n+ nH3O+ 加入HNO3后,c(H+)增大,导致此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2)中溶液褪色,而中溶液黄色。(3)变深 (4)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FeCl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幅度明显大于Fe(NO3)3溶液,说明在FeCl3溶液中存在水合铁离子的水解平衡之外,还存在FeCl4(H2O)2- + 4H2OFe(H2O)63+ + 4Cl- 。;(5)先滴加HNO3,再滴加几滴NaCl溶液,最后测此溶液透光率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情况。若通过以上操作,经由先褪色再变黄后的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下降而增大,则证明了(4)中结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