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54KB ,
资源ID:128740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74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首发》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七 筛选文中的信息 鲁人版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首发》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 十七 筛选文中的信息 鲁人版WORD版含答案.doc

1、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十七)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精析】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对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筛选,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内容事实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近年来,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取材主要是人物传记文学,因此,在对文中涵盖信息的把握时就要充分理解材料,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成就等),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经过、影响等)。尤其是对于传记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从文中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能够体现人物某种性格的信息。 高考中的题型为客观题型,一般赋分为3分。该题大多是对人物性格的筛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人物一种性格的筛选,常为五六

2、个信息句中选其三个分别编为一组;二是对人物双重性格的筛选,每两个信息句编为一组。【考题陷阱】 一、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才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2004浙江卷) 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分析根据原文“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一句可知,第句说的是汉代萧何所筑河堰在历史

3、上的作用,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许逖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2005山东卷) 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分析根据原文“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可知,第句说的吴翁乐善好施之举,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周维城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二、方式误导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既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也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而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筛选是有指定要求的。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

4、干要求的例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不仔细推敲题干要求,而是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作出错误判断。 例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分析“仗义执言”意为“为了正义说公道话”,它表明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指定要求是“语言描写”,而第句却是孟尝就任合浦太守后所做的兴利除弊之事,而非所说之话,所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2005广东卷)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分析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指定要求是“直接描写”

5、,而句写的是“显宗舅新阳侯阴就”对朱晖志节的赞叹,句写的是“骠骑将军东平王苍”对朱晖品行的礼敬,这两句都是典型的间接描写,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生只有审清了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筛选的指定要求,才能排除干扰。 三、内涵不清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比较隐晦,需要考生进一步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例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2005辽宁卷)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胆量”的解释是“不怕危险的精神;勇气”,显然它不是指程序化的言行,而

6、句的意思是“我冯道掌管文书起草,怎敢不履行职责”,这是冯道奉命行事之语,根本谈不上“有胆量”。考生如果对“胆量”的内涵把握不清,就极易陷入筛选的误区。 例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2005江苏卷) 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智谋”的解释是“智慧和计谋”,显然它是要讲求谋略的,而句是阳城的当众之言,意思是“如果裴延龄做宰相,我就撰写檄文声讨他的罪状,并在朝廷上哭诉(来使他革职)”,这是阳城的冒死直谏之举,根本无谋略可言。考生如果对“智谋”的内涵把握不清,就极易陷入筛选的误区。 四、主旨杂糅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材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

7、在的红线,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是吻合的。而传统美德的内涵博大精深,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命题人也很“看好”这一点,“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考生往往忽视题干要求筛选的只是“某一种”传统美德,这就造成了“主旨杂糅”的筛选误区。 例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2004江苏卷) 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分析句表现了徐勣忠于职守,作风踏实,责任心强,一心为民的良好品德,这显然与题干要求表现的主旨“刚直守正”不合。考生如果无视题干对“主旨”的要求,而是见“美德”就选,就极易陷入命题人设计的误区。 例8以下六

8、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2005江西卷) 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分析两句是高宗亲自省察死囚时的见闻,意在印证高宗上文所言的“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犹言取正,无所偏颇,用作判断事物的准则),称朕意焉”,由此不难看出,两句旨在说明唐临以法律为准绳,断案公正。考生如果见“美德”就选,误认为两句是说明唐临“宽于待物”,就严重背离了高宗所言的“务令折中”的断案要旨,犯了“法宽则失罪”的断案大忌。 五、就事论事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考生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

9、作意图,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洞察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隐情”;而不能游离语境,就事论事。否则,极易落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 例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2003全国卷)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贿,诚合重诛 分析该项上句“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主要是夸耀隋朝的强盛,裴矩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慑服戎狄,让对方产生敬畏之情。如果考生在筛选时不能洞察这一“隐情”,将其误认为是裴矩以奢靡之举曲意迎合炀帝意旨,反而陷入了“就事论事”的筛选误区。 例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2005北京卷) 吾已诛之矣 分析根据上下文

10、意,句中的“之”应指“崔杼之子”。那么“崔杼之子”究竟是不是“不义之人”呢?如果单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来看,句似乎符合题意,但如果作进一步分析,考生就很容易发现崔杼之子是受庆封的挑拨才私自争斗起来的,而庆封的险恶用心在于挑起崔杼的家乱,然后借帮崔杼平定家乱之名灭其家族,进而将崔杼逼上绝路,最终达到“代之相”的目的。在这件事上,崔杼之子其实是受害者,而非“不义之人”。考生如果不能洞察这一隐情,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筛选误区,对文意作出错误的判断。 六、进程混乱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并且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

11、题人有时会用“提速”的办法,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导致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例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2001全国卷)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分析句陈述的是田单使用反间计后,燕王不再信任乐毅,而改用骑劫为将。句主要是表现田单火牛阵的作用。一是火牛着“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从燕军的角度看“视之皆龙文”;二是火牛“束兵刃于其角”,以至燕军“所触尽死伤”。综观上述分析,句与句这两个句子虽然与田单“兵不厌诈”手段有事理逻辑上的密切联系,但都是表现战术“奏效”阶段的

12、句子,而题干要求表现的是田单“兵不厌诈”的手段,筛选的信息应该是田单“运用”战术阶段的句子,而不应该是战术“奏效”阶段的句子。显然,句与句是命题人故意混编到“运用”战术阶段中的,自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2005全国卷)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廉吏安可为也 分析五句说的都是优孟为孙叔敖之子向楚庄王求取封赐一事,但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句为前期准备阶段,句为实施讽谏阶段。因为题干要求表现的是优孟“以谈笑讽谏”,筛选的信息应该是优孟实施讽谏阶段的句子,而不应该是讽谏之

13、前准备阶段的句子,所以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考题陷阱】 一、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才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2004浙江卷) 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分析根据原文“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一句可知,第句说的是汉代萧何所筑河堰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

14、许逖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2005山东卷) 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分析根据原文“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可知,第句说的吴翁乐善好施之举,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周维城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二、方式误导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既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也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而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筛选是有指定要求的。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

15、不仔细推敲题干要求,而是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作出错误判断。 例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分析“仗义执言”意为“为了正义说公道话”,它表明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指定要求是“语言描写”,而第句却是孟尝就任合浦太守后所做的兴利除弊之事,而非所说之话,所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2005广东卷)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分析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指定要求是“直接描写”,而句写的是“显宗舅新阳侯阴就”对朱

16、晖志节的赞叹,句写的是“骠骑将军东平王苍”对朱晖品行的礼敬,这两句都是典型的间接描写,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生只有审清了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筛选的指定要求,才能排除干扰。 三、内涵不清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比较隐晦,需要考生进一步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例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2005辽宁卷)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胆量”的解释是“不怕危险的精神;勇气”,显然它不是指程序化的言行,而句的意思是“我冯道掌管文书起草,怎敢

17、不履行职责”,这是冯道奉命行事之语,根本谈不上“有胆量”。考生如果对“胆量”的内涵把握不清,就极易陷入筛选的误区。 例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2005江苏卷) 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智谋”的解释是“智慧和计谋”,显然它是要讲求谋略的,而句是阳城的当众之言,意思是“如果裴延龄做宰相,我就撰写檄文声讨他的罪状,并在朝廷上哭诉(来使他革职)”,这是阳城的冒死直谏之举,根本无谋略可言。考生如果对“智谋”的内涵把握不清,就极易陷入筛选的误区。 四、主旨杂糅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材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8、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是吻合的。而传统美德的内涵博大精深,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命题人也很“看好”这一点,“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考生往往忽视题干要求筛选的只是“某一种”传统美德,这就造成了“主旨杂糅”的筛选误区。 例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2004江苏卷) 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分析句表现了徐勣忠于职守,作风踏实,责任心强,一心为民的良好品德,这显然与题干要求表现的主旨“刚直守正”不合。考生如果无视题干对“主旨”的要求,而是见“美德”就选,就极易陷入命题人设计的误区。 例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唐临

19、“宽于待物”的一组是()(2005江西卷) 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分析两句是高宗亲自省察死囚时的见闻,意在印证高宗上文所言的“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犹言取正,无所偏颇,用作判断事物的准则),称朕意焉”,由此不难看出,两句旨在说明唐临以法律为准绳,断案公正。考生如果见“美德”就选,误认为两句是说明唐临“宽于待物”,就严重背离了高宗所言的“务令折中”的断案要旨,犯了“法宽则失罪”的断案大忌。 五、就事论事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考生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洞察人物

20、言行举止背后的“隐情”;而不能游离语境,就事论事。否则,极易落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 例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2003全国卷)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贿,诚合重诛 分析该项上句“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主要是夸耀隋朝的强盛,裴矩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慑服戎狄,让对方产生敬畏之情。如果考生在筛选时不能洞察这一“隐情”,将其误认为是裴矩以奢靡之举曲意迎合炀帝意旨,反而陷入了“就事论事”的筛选误区。 例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2005北京卷) 吾已诛之矣 分析根据上下文意,句中的“之”应指“崔杼之子”。那

21、么“崔杼之子”究竟是不是“不义之人”呢?如果单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来看,句似乎符合题意,但如果作进一步分析,考生就很容易发现崔杼之子是受庆封的挑拨才私自争斗起来的,而庆封的险恶用心在于挑起崔杼的家乱,然后借帮崔杼平定家乱之名灭其家族,进而将崔杼逼上绝路,最终达到“代之相”的目的。在这件事上,崔杼之子其实是受害者,而非“不义之人”。考生如果不能洞察这一隐情,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筛选误区,对文意作出错误的判断。 六、进程混乱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并且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用“提速”的办法,将“后一

22、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导致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例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2001全国卷)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分析句陈述的是田单使用反间计后,燕王不再信任乐毅,而改用骑劫为将。句主要是表现田单火牛阵的作用。一是火牛着“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从燕军的角度看“视之皆龙文”;二是火牛“束兵刃于其角”,以至燕军“所触尽死伤”。综观上述分析,句与句这两个句子虽然与田单“兵不厌诈”手段有事理逻辑上的密切联系,但都是表现战术“奏效”阶段的句子,而题干要求表现的是田单“兵不厌

23、诈”的手段,筛选的信息应该是田单“运用”战术阶段的句子,而不应该是战术“奏效”阶段的句子。显然,句与句是命题人故意混编到“运用”战术阶段中的,自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2005全国卷)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廉吏安可为也 分析五句说的都是优孟为孙叔敖之子向楚庄王求取封赐一事,但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句为前期准备阶段,句为实施讽谏阶段。因为题干要求表现的是优孟“以谈笑讽谏”,筛选的信息应该是优孟实施讽谏阶段的句子,而不应该是讽谏之前准备阶段的句子,所以句不符合题干的

24、要求。 【技法解密】 一、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而题干的要求则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某人的一组”。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之事错位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人物身上。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决不止一个,而我们答这个题是只要抓住题干中的“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做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被排出,从而帮助解题。 例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2001全国卷)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乃

25、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BCD 第句陈述的是燕王不再信任乐毅,而改用骑劫代替乐毅。句是描述“牛”和“燕军”的情状,句是说燕军大败,这三句都是写他人的,没有涉及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田单”,而命题者却“明白张胆”地将他们移植到“田单”身上。排除所在的选项,从而得出答案C。 例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其父自清慎如此”的一组是(2000全国卷) 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此句如果单从字面来看,很容易误为“清慎”的举动。实际上此句是说胡质帐下那个都督为巴结上司,悄悄地供给胡

26、质食物,一路相伴,命题者巧妙地利用此句省略主语的特点,将都督的所为之为嫁接到胡质身上,让考生判断。 二、体情察意,忌断章取义 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人物性格,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情”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人在选择错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质脱离语境的是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作为考生必须学会体情察意,就文意定句意,在读懂弄通全篇的基础上,去掌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例3下列句子分编为

27、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2002全国卷)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专以射为戏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BCD 第句“解鞍,令士皆纵马卧”,这是李广的小部队在遭遇匈奴的数千骑兵时,极为无奈之下作出的疑兵之计。此时李广的部队如果逃跑的话,必然遭到匈奴的追射,只有让敌人认为自己只是诱敌的疑兵,才能避免被追杀。但不少考生没有将此句放入情境中去考虑,未从文章整体上了解“解鞍”的意图,误认为这两句是李广让部下休息,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陷入了命题者设下的“断章取义”的陷阱。 例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28、2001春季卷) 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 有盐引金欠贮于府者,请以给赏巡抚发仓并数万石 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少则有所限而不至涸 ABCD 句“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如果仅从字面来看,似乎为官府作想,但如果把它放入原文中去考察,联系后句“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看,其实徐九思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国家财政的前提下,让富人多出钱,让穷人免费享受赈济(即特定意义上的“劫富济贫”),应属“为民谋利”的举动。 三、找准区间,忌层次不清 人物传记大多通过记叙事件去赞美或反映人物品格,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不同的事件去写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几个侧面,例如1998年文言选段就是通过写李若

29、水弹劾高俅丧仪和出见金人这两件事,分别赞颂其正直的品格和忠孝、体恤部下的德行。有的紧紧围绕一件事的过程去叙写人物品格。例如1997年所供材料围绕杀与不杀权善才一事展开情节,反映人物事迹的。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 例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1995全国卷) 吾非怨汝,乃愧汝家耳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吾亦望汝副此心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BCD 文

30、章有两个内容:一是郑母教子为官清正,一是她自己严于律已。从形式上看,材料主要通过郑母的两次谈话来表现这两个内容的,第一次说话表现“教子为官清正”,第二次谈话表现郑母“严于律已”,由此可确定阅读区域为第一次谈话的内容,即从”吾非怨汝”到”堕于公政”。两句不在此区间内,故可以排除。 例6见“例1”(2001全国卷)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通常有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在分析题干时必须明确要求筛选哪个阶段的句子,避免事件的进程提前或滞后。本题题干是说“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那么就应该选田单“运用”战术的阶段的句子。第句“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是燕国大将,攻齐的功臣,田单则抓

31、住刚继位的燕惠王与他有矛盾,施行反间计,派人散播谣言,说乐毅故意不攻下即墨城,想在齐地自立为王,燕王相信,派另一位叫骑劫的将军来代替乐毅,这正中了田单之计,是反映田单施行反间计后的效果。至于第第句,说的是用“火牛阵”冲击敌营时燕军的狼狈情景,而“火牛阵”之所以能成功,是要靠之前的一系列迷惑敌军的兵不厌诈的手段,也就是战术的结局,自然也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C项。 四、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 题干对人物某种品质或做法的说法,有时是命题者自己进行了概括,有时则摘引原文中的字眼,它们有时是明晰的,有时则是隐晦的。对于命题者自行概括的较抽象语词要悉心揣摩其内涵,如例1种的“兵不厌诈”;对于“摘引原文中的

32、字眼”要把它放进原文中去理解,切实掌握其内涵,如例2中的“清慎”例3中的“宽缓不苟”等。如果审题粗疏,把握不清,筛选时就会“无的放矢”,因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1999全国卷) 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每见则谈问玄理仍致于听事梁上遂上表陈状 ABCD 题干中“艺术”内涵较为隐晦,需明确。所谓“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指程式化的方式、方法。第句是说明苏琼依法办事,不冤枉一个好人,这不是处事艺术问题。第句是说明苏琼工作作风细致,没有偏听偏信,终于“别获盗者”,也谈不上是处事艺术。第句是说苏琼把郡内受灾

33、,以及“贷粟以给付饥者”一事向上报告,属于按规矩办事的工作之风,谈不上处事艺术,此三句都不是正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应是C。不妨看另外几句,第句是说苏琼避开道研提及征租的话题,与他谈论缥缈的玄理,既达到了目的,又没有因正面拒绝而得罪道研,应该说这确是一种处事艺术。第句是说苏琼把新瓜放到大厅的梁上,既顾及了赵颖的脸面,又坚持了自己不受馈赠的原则,这也是一种处事艺术。 例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2002春季卷) 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登不敢辞,拜受而已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BCD 题干中“

34、待人接物”意思首先要明确,“待人接物”是“跟人相处”的意思。句是他临去世前上疏中所言治国方略方面的问题,句写他不接受拜将封侯,句写随从对怀疑为射弹丸之人采取的方式。此三项明显不合属于“待人接物”之题旨要求。 五、关注手法,忌神合貌离 人物传记类文段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用多种手法,如叙述描写、作者评说,描写中又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有时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在审题时就要仔细推敲,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却刻画方法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排除,谨防“神合貌离”。 例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吾知行吾志而已 题干要求筛选的是表现郭永刚直抗上的“举动”,而第句却是郭永表达心志的“言谈”,这显然不属于题干对人物刻画方法筛选的指定要求,从而排除了该项的干扰。但却有不少考生未能注意“手法”的要求,造成错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