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负数(例2)编写意图(1)例2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收支明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另外一类常见的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2)教材在例1.例2认识具体量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正数和负数的描述性定义,让学生了解怎样的数是正数、负数。这样,就把原来学过的数纳入到新的数系之中。之后,再概括出负数与正数的读法与表示方法。(3)对于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根据前面的“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的经验直接可得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结论。(4)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负数,有利于丰富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经验,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建议(1)突出对存折上正、负数的实际含义的理解
2、。教学时,可以出示不同的存折让学生观察。学生会看到,不同的存折表示“支出”与“存入”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把“支出”和“存入”放在不同栏,记录金额时不会出现负数,有的是把“支出”和“存入”放在同一栏,此时记录金额时就会出现负数。让学生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对比,理解“发生金额”为正时表示“收入”,为负时表示“支出”。再让学生对教材上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进行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能出现“支出500元”的说法。(2)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抽象的正数与负数,理解0的属性。在学生经历了用正、负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入和支出的钱数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前面出现的数进行分类,再通过归纳、概括,引
3、出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突出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从而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举例说明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初步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负数,体会负数的价值。编写意图(1)第1题,分别给出北京和哈尔滨两个城市的气温,并提示温度越低就越冷,来判断3与18哪个温度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再结合具体量初步感知负数的相对大小,但不必让学生掌握抽象的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第2题,通过读数的练习,巩固正数、负数的读法与表示法,特别是掌握正数的两种表示方法。(3)“你知道吗”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负数产生、发展的历史,进一步丰富学
4、生对负数的认识,特别是我国古代在这方面的卓越贡献。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动态的数学观,知道今天的数学是在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后得到的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古代在负数发展史上的作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建议(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初步体会正、负数的大小。小学阶段教学负数的认识,不涉及到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尤其是抽象的比较方法。因此,可以结合“做一做”第1题,借助学生对温度高低与冷热感受的生活经验,对3与18代表的气温高低进行比较,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时,还可以补充一些零上温度,如36、20,让学生初步感受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并对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对比,初步感知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时,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该负数反而越小。(2)通过对负数发展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建立科学的数学观。教学时,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使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数学并不从来都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面貌,数学的概念、符号、表达经常是在动态变化发展的。通过对负数表示方法的历史回顾,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并通过符号化的过程,感受用“”“表示正、负数的简洁性,渗透符号意识,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