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9 ,大小:1.95MB ,
资源ID:12869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69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十单元 相关读物02 .ppt)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十单元 相关读物02 .ppt

1、人境庐诗草序从猫的角度看世界吴淡如对猫有成见的人,比对狗有成见的人多得多。对猫有成见的人,多半会下这样的断语:“猫很阴险,狗比较忠实。”虽然说人人都有表达看法的权利,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总会提醒他:“那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猫,如果从猫的角度来看世界,也许我们才是最阴险的。”我们总是用人类的标准来要求它们,这对它们并不公平。如果你懂得猫的话,猫也一样会认人,一样的贴心,只是它比较沉默,有时有一点个性,不一定总是欢迎你的打扰。它很懂得休息的好处,它很爱干净,很珍惜自己的肌肤、毛发。它懂得留给你独处的时间,也留给自己一些独处的空间,你不陪它玩,它也会自得其乐。它懂得用好奇而专注的眼神注视着生命中的小惊

2、喜:有时它在注视一只小飞虫,有时是一只鸟振翅飞过。它专注的眼神,总像发现宝藏一般。它们全心全意地享受生活,知道什么角落让自己最舒适。我养过狗,也养过猫,也一向以很能跟猫狗打成一片为荣。当然,这可不意味着我“总是”能和猫狗沟通。我被狗咬过,也被描抓过,但我不会因此对所有的猫狗灰心。这也是向它们学来的,因为人们养的猫或狗,其实都不会因你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就马上对你绝望。道理是一样的:即使有人伤害过你,也不必因此对全世界绝望。如果你肯,你总可以找到一个理由,值得再尝试看看。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

3、家、教育家。他平生多诗作。长于古体,语言通俗,并直接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倡导“诗界革命”。著作除日本国志外,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2.背景资料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文学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于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自序)。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称自己的诗作为“新派诗”,表达了欲为群龙之首、领风气之先的想法。他潜心诗歌创作,结成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诗集。人境庐诗草自序则对自己在诗歌方面的追求作出了详尽的说明。其观点大体为最广泛地汲

4、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他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表明其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总体而言,他能清醒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不足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方面打破一切禁忌,这对于推进诗歌的变革有重要意义;而他的创作有力地扩充了中国诗歌的内容,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3.文化常识人境庐诗草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的诗集,收

5、录了作者从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二十八年间(18651902)写的600余首诗,内容提要分十一卷,书名取自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人境庐诗草是其扛鼎之作。诗集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举凡咏政颂史、家国境况、朝野新闻、时事述评、四海名胜、五洲风情、田园情趣、民俗乡音、追古念旧、怀乡忧民、治学兴教、题赠酬答,乃至道场佛事、年景预测等无不涉猎,其取材之广博堪称历代之最。人境庐诗草集中反映了黄遵宪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思想认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诗集中许多充满新思想、新见解、新事物的篇章,是中日文化交流转折伊始的闻见录。是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文化桥梁,深刻表达了学习日本、呼唤改革的文化诉求以及反抗日本侵略、建立

6、平等友好文化关系的愿望。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切中时代的脉搏。1.易误读字自主学习2.一词多义全部举起,升起举出,提出发动,举行推荐,推举尽举动拿攻占,占领助词,与“为”呼应,表被动名词,处所,地方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量词,座,处副词,大约3.古今异义一旦,一经虽然这样大约散体,相对骈体而言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通或变化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作序,写序5.文言句式6.熟语集释(1)介词结构后置今之世异于古(2)被动句而不为古人所束缚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弃置不用或不管。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学习写诗。后来因为奔走于东西南北四方,(为国家)奔走效力很少有空闲时间,几乎把它扔

7、在一边。然而因为太爱好它的缘故,每次在公事之余,我都会去做它。虽然一旦做了官,但并没有荒废它。现代士人生在古人之后,古人的诗,被称作专门名家的,大约有一百几十家。想摒弃古人的糟粕,不被古人束缚,实在是困难啊。虽然这样,我曾认为诗之外有事,诗中有人,现今的社会与古代的已不同,现今的人又何必与古人相同呢?我曾在胸中设置一种诗境:一是恢复古人比兴的形式,一是用散文自由变化的句式融入诗歌创作中,一是吸取离骚和乐府内在诗理而不沿循它们的外在形式,一是采用古文本研读人的变通与变化离合的方法用于诗中。取材的范围,从群经、三史,到周秦诸子的书籍,许慎、郑玄等诸家的注解,凡是接近于今天的事名、物名,都选过来借用

8、。这是在记叙事情,举今天的官书、会典、方言流俗,以及古人没有的事物、未开辟的境界,耳闻目睹的事情,都通过自己的笔记下它。这是在熔炼出自己的风格,从曹、鲍、陶、谢、李、杜、韩、苏到近代的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应当都不失为我的诗。果真像这样的,未必就达到古人的境界,这也足以自立门户(形成自己的风格)。虽然我本来就有志向,但却未能达到目标。诗经中说:“虽然不能达到目标,但心里向往它。”姑且记到这里,来等待来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我为自己的诗集写了这篇序。【主旨归纳】本文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作的序。诗人主张“我手写吾口”,举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所作形式要多变化,熔铸新鲜词汇,描写亲历和耳

9、闻的事件,熔炼出自己的风格。诗人提出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的观点,具有诗歌革新意识,可谓领风气之先。序中也透露出他进行的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人境庐诗草自序还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未有之物”和“不名一格”对于诗歌的材料,黄遵宪则认为应该取于经史古籍且贴近现实生活,至于语言,应该不避流俗,以现代社会的官书、会典、方言、俗语来入诗,应该记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这就在选材的丰富性、生动性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是同时代旧派诗人所不及的。对于诗歌的风格,黄遵宪则

10、认为应该借鉴曹植、鲍照以下至晚近小家,但又应“不名一格”“不专一体”,摆脱旧的束缚而创造出“为我之诗”,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总体而言,黄遵宪在诗歌理论上强调创新,强调开辟古人未有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随后,作者引用名言,表达了自己“心向往之”的决心。要点解析1.从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你可以看出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主张?思路提示: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黄遵宪提出:一是复兴“古人比兴之体”,二是“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三是“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四是“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在取材上,主张广泛吸收古代经史子集的精华;在述事上,主张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不排斥“流俗

11、语”;在体式上,提倡不拘一格,不专一体。总之,是不失“为我之诗”。文本探究2.“诗界革命”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运动?黄遵宪在其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思路提示:“诗界革命”作为一个进步的文学思潮,其兴起约在1896年至1897年间,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诗歌改革运动。维新派诗人们不满意宋诗派、同光体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主张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和方法上实行改革,要求“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表现新思想、新事物,容纳新词汇,从而使诗歌为维新运动服务。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黄遵宪于同治七年(1868),在其杂感诗中,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于光绪十七年(1891),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

12、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维新派的“诗界革命”虽然没有完全突破旧诗形式的束缚,实现诗体的真正解放,但它在创作方向及内容等重要方面对中国旧的诗歌传统进行了改革,对当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梁启超“尝推黄公度、夏穗卿、蒋观云为近世诗界三杰”。黄遵宪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

13、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

14、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瘼。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

15、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

16、,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