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612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2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5中国:宋元时期(解析版) WORD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宋元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宋元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1政治(1)君主专制演进:北宋初期,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力。(2)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初期,宋太祖收兵权归中央,组建禁军;

2、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监控,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经济(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经济重心南移。(2)手工业工匠:宋代匠户被官府以强制服役的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制瓷:宋代制瓷技术发达,出现五大名窑。纺织:宋代织锦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元朝时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3文化(1)思想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3、心”即“理”也,发展了程朱理学。(2)科技: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编制授时历;元代王祯的农书。(3)文学戏曲:词的兴起和繁荣;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朝散曲和杂剧。(4)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杰作。【重点关注】 “唐宋变革”的表现(1)在政治领域,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伴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大兴并取代了过去的九品中正制。使社会各阶层都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是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产物。(2)在社会领域,出现流动和分层“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先王之制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动摇,代之而起的是富、贵

4、、贫、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随着富贵贫贱的不断转化及其分离,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再也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3)经济领域的制度变革,呈现市场化趋势土地制度:土地日益摆脱政治力量的束缚卷入流通之中,“田制不立”取代中古田制。赋税制度:随着两税法的推行,统治者不得不推行和买、预买、折买、和籴、博籴等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来弥补传统赋税征收上的缺陷,赋税征收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和特征。禁榷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领域出现新变化,过去将商人直接排斥在外的专卖制度不能维持,政府不得不推行“官商共利”的间接专卖制。(4)民族关系领域,民族政策变化,重视边疆开发在民族政策领域,唐宋

5、统治者也逐渐抛弃了过去的和亲政策,转而利用商品经济规律,以互市为手段,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出现了签约议和等新的现象。(5)思想文化领域,多种风格共存,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方面:经学由重师法、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无疑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流变性和开放性。【真题再现】1.(2021全国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

6、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答案】B【解析】从“以正风俗”、“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宋代政府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在民俗方面也反对婚姻论财,理学家的主张也是对这一现象的反对,所以理

7、学家是维护政府的政策导向的,而不是背离,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2.(2021全国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答案】C【解析】宋代官府强调“毋舍本逐末”,说明当时存在舍本逐末的现象,这体现了农商之间的流动,苏辙所说“未有不

8、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体现了科举制发展背景下农工商与士之间的阶层流动,郑至道所强调“皆百姓之本业”从侧面反映百姓有存在不务本的现象,也体现了不同群体间的流动是存在的,故选C项;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极为发达的时期,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官府也减少了对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这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A项;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国古代史结束,没有瓦解,排除B项;士农工商四民社会本身是一种身份地位不平等的体现,所以其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2021浙江卷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

9、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答案】D【解析】据材料“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可知,宋代禁止官员私自向蕃商购买蕃货,有利于保护蕃商的正当商业利益,并制定了法律规范海外贸易,故选D项;“明码标价”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不符,排除A项;“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与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禁止官员私自向蕃商购买蕃货,与市的设立废止无关,排除C项。4.(2021广东卷4)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

10、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 加重了区域经济不均衡B. 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 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 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答案】B【解析】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5.(2020全国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

11、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答案】C【解析】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取程序,故选C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负责的殿试,而非省试考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具体的内容,不能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6.(2020全国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

12、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项。7.(2020浙江卷5).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

13、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A. 武经总要B. 梦溪笔谈C. 萍洲可谈D. 梦粱录【答案】A【解析】“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可知,这是指南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1044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介绍了指南鱼的作法,A正确;梦溪笔谈记载的是指南针的磁化及使用方法,排除B;萍洲可谈是中国宋代记述有关典章制度、风土民俗及海上交通贸易等的笔记体著作,并未记载指南鱼磁化方法,排除C;梦粱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

14、的笔记,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未涉及指南鱼磁化方法,排除D。8.(2020浙江卷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塞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具有比较完备饮食服务设施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 B. C. D.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鹦鹉洲商业繁盛景象,根据“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政府在

15、空间上的限制。根据“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可知,当时南市的饮食服务设施较为完备,B正确;根据“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可以判断,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题干中“一日可尽”指的是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符合题意,ACD排除。9.(2020山东卷4)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王安

16、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故选C。【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仁宗在位四十余年,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私意,公议

17、所发常自台谏,凡台谏所言,实时行下。其言是则黜宰相,其言妄则黜台谏。这体现了当时()A监察体制发挥作用B君主权力受到削弱C宰相更换非常频繁 D仁宗皇帝疏于政事【答案】A【解析】据材料“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公议所发常自台谏”可知宋代重视监察,故选A项;宋代重视台谏的作用并不能说明君主权力受到削弱,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台谏的重要性,与宰相更换频繁无关,排除C项;仁宗皇帝重视监察机构,是勤政的表现,排除D项。2宋史专家邓小南指出,宋代“祖宗之法”的基本原则是“事为之制,曲为之防”,稳定至上是宋代政治的核心目标。宋代政治在实践中最能体现其基本原则的举措是()A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B对士人和官员以怀柔

18、为主C通过科举大规模选拔官员D全面推行“内轻外重”政策【答案】A【解析】对中央机构进行职能化分工,分散了中央机构的权力,且使各项权力之间相互牵制,防止了权力的过于集中,有利于维持君主专制的稳定,故选A项;B项属于人文关怀,而非制度性措施,无法确保政治的稳定,排除;C项中的举措造成了冗官现象的出现,带来很大弊端,排除;据所学宋朝政治制度可知,宋朝推行的是“强干弱枝,重内轻外”的政策,D项表述错误,排除。3宋代考核官员的制度重在考察履历所反映的年限资历,因此普通官员但凡没有显著罪过,大多能通过年限资历获得官阶上的提升。该制度主要是为了()A保证用人制度的公平 B解决普通官员的升迁C避免人才的大量积

19、压 D促进政务运行的稳定【答案】D【解析】该制度促使官员在日常工作中尽力避免犯显著的过错,以便升迁,满足了常态下大多数官员的升迁诉求,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正常运行,故选D项;“保证”说法过于绝对,且该制度下业绩方面的内容被忽视,对人才而言是不公平的,排除A项;“解决”夸大了该制度的作用,排除B项;该制度“论资排辈”,既导致了人才的积压,也造成大量庸官存在,排除C项。4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

20、朝以后()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 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后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逐渐丧失,是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的结果,故选B项。5(2021益阳二模)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C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D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受时代的局限,没

21、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失败具有必然性,故选D项;“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与策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并未全部涉及,排除C项。6(2021黄冈一模)宋初,延续了唐代良贱不婚的传统。南宋后期,“婚姻不问阀阅”已经成为不少家庭恪守和遵从的信条。这一变化()A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B得益于科举制的完善C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答案】B【解析】科举制使得寒门子弟不受出身限制而入仕,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得重视门第的择偶观

22、念逐渐淡化,即科举制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B项;这一变化与理学无关,排除A项;“婚姻不问阀阅”是择偶观念的变化,这属于思想观念的变动,而非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仅是择偶观念发生变化,并不足以推断出三纲五常理念受到冲击,排除D项。7公元1274年,元世祖正式任命具有中书省宰执衔的官员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经元世祖批准,把宣慰司和元帅府归于行省统属之下,改万户、千户为令长,并改云南郡县,分设路、府、州、县等机构,革除了军管民政的弊端。赛典赤在地方上还任命流官,与世袭土官的统治区域犬牙交错。这说明()A元朝中书省直接管理云南B元朝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C行省长官的权力集中专断D

23、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的治理【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元世祖任命赛典赤行省云南,赛典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说明云南行省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故选D项;云南不是中书省直接管辖的,排除A项;元朝设云南行省,并任命流官,与世袭土官的统治区域犬牙交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云南地区的控制,但没有消除地方割据的可能性,排除B项;元朝行省长官的权力比较大,但大而不专,排除C项。8(2021龙岩三模)宋末元初,江南地区使用单锭手摇纺车。黄道婆吸收海南黎族妇女纺车优势,制造出三锭脚踏纺车,后来被江南地区工匠改进为四锭脚踏纺车。这表明宋元时期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A依赖于生产动力的突破 B取决于民族文化交流C得益于各

24、阶层广泛参与 D源自劳动人民的实践【答案】D【解析】据材料“黄道婆吸收制造出三锭脚踏纺车江南地区工匠改进为四锭脚踏纺车”,可知宋元棉纺织业的发明创造源自劳动人民的实践,故选D项;“单锭手摇纺车”“四锭脚踏纺车”的动力都是人力,没有改变,排除A项;根据材料“黄道婆吸收海南黎族妇女纺车优势”,可知黄道婆借鉴了黎族的纺织技术,但民族文化交流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其他阶层对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排除C项。9宋代广泛流行买扑制,由私人通过类似现代流行的招标竞标方式,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额的钱物后,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矿山、田地、商税场、盐井、河渡等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由此可推断,当

25、时()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趋向瓦解C官民共利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放松对经济的管制【答案】D【解析】材料“承包或承买官府的酒坊在特定时空内的经营权”表明官营经济有所放松,故选D项;“田地、商税场”不是手工业,材料中也未涉及哪种手工业占主导,排除A项;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但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买扑制”是商品经济下的经营管理的具体应用,但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明显夸大,排除C项。10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文献记载夷坚志神游西湖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雇佣,负担远适”夷坚志郑四客

26、“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入贩贸纱帛海物”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年)有4 226 户,到宝祐四年(1256年)达7 975户,年增长率为13.4,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答案】A【解析】据材料“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每以暇时,受他人雇佣”“扬州坊郭户年增长率为13.4”可知宋代雇佣现象普遍,城市人口增长快,商品经济繁荣,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排除B项;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没有动摇,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

27、宋代江南地区的部分劳动力信息,不能反映全国人口分布,排除D项。11(2022届孝感质检)元文宗在位时,权臣铁木迭儿提出应由官府“发舟十纲,专营市舶”,但其建议未被采纳。元代采取“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这表明元代()A贸易政策相对开放 B没有正式的海关制度C重视传统朝贡体系 D对地方的控制力不足【答案】A【解析】据材料“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可知,元代的贸易政策相对开放,故选A项;据材料“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可知,贸易税的征收说明存在海关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元代海上贸易的发展,朝贡贸易是官方主持的外交行为,与材料主旨不符

28、,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元代的海上贸易政策及其特点,这是中央政府的商业政策,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12胡宏五峰集记载:“北宋湖湘一带,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稍能买田宅三五亩,出立户名,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据此可知()A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B主客户间矛盾激化C北宋商品经济发达 D客户人身相对自由【答案】D【解析】据材料“有些客户或丁口蓄多,衣食有余”“便欲脱离主户而去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因商品经济发展,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租佃关系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此会出现“脱离主户”现象,故选D项。13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

29、下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C推动了政治经济重心南移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答案】A【解析】隋唐都城在长安,靠近大运河中点洛阳,元朝都城在大都,在大运河北端,都得益于大运河的物资供应保障,与材料中“舟楫千里”相符,故选A项;关中与材料中“元朝时期的大运河”不符,排除B项;图片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但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排除C项;保障北方都城物资供应会增加南方人民赋税负担,排除D项。14宋朝城市说书人的底本被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既有篇幅较长的“讲史”,也有短篇的“小说”。戏曲则出

30、现了诸宫调、杂剧、南戏等体裁。这些现象的出现()A体现了理学的积极影响B表明传统小说走向成熟C反映了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D说明了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朝城市说书人的底本被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可知话本更适合市民阶层的需求,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兴起,故选C项;理学主要迎合统治阶级的需求,排除A项;传统小说走向成熟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宋代市民阶层没有成为社会主体,排除D项。15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

31、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理学思想成熟 B商品经济繁荣C社会阶层流动 D女性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说明富绅们非常渴求才子做自己的女婿,通过科举考试,平民百姓也可以走上仕途,导致社会阶层发生流动,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理学思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人物是朱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可以从“市”突破时空限制得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宋代受到理学的影响,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排除D项。16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

32、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答案】C【解析】“心即理也”是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的核心命题。他批评朱熹的思想过于支离破碎,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推动了北宋儒学的复兴和理学创立,故B项错误;陆九渊主张“本心体悟”,即“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故C项正确;程颢、程颐确立了理学最高范畴“天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两宋三百年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序列中,具有特殊

33、的意义这一时期,面对严酷的挑战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劲气”的志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家国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摘编自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选取你熟悉的一位宋代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北宋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且其建国后面临着结束割据局面,防止内患发生的问题,从这种角度来说,北宋“生于忧患”。宋朝建立后,内部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宋代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

34、峙,战事不断。由此可谓宋代长于“忧患之中”。面对着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局势,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主动担起社会重任。出身贫困的范仲淹在进士及第后,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治、富国强兵。他任地方官时,同情百姓疾苦,施政养民;他又自请任官西北,抗击西夏。庆历年间,他主持“庆历新政”,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新政虽然失败了,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不仅反映了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范仲淹用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解析】材料中“宋代

35、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主要论述了宋朝立国的总的时代背景,在论述的时候,我们要对该形势进行简要论述:从内部来说,北宋是建立在唐末到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之上,其政权建立之后,必须要努力改变这一局面,如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来加强中央以及君主的权力,但是却导致“三冗”“二积”局面;从外部来说,辽、西夏、金等周边政权又对宋朝产生一定威胁。面对这种“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题干中要求选取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活动,来论述材料所述这一主题思想,以此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选取范仲淹、王安石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论述材料中的观点。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

36、4分)材料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居住、任职达17年之久。回国后由其口述,他人执笔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书中第二卷详细记载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下面是其对中国部分城市的记载:城(长安)甚壮丽,为京兆国之都会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人以制种种金锦丝绢,城中且制一切武装。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值甚贱。大都,周围有一大方墙,宽广各有一哩。质言之,周围共有四哩。此墙广大,高有十步,周围白色,有女墙。此墙四角各有大宫一所,甚富丽,贮藏君主之战具于其中,如弓弦、鞍、響及一切军中必需之物是已。山顶有一大殿,甚壮丽,内外皆绿,致使山树宫殿构成一色,美丽堪娱。凡见之者莫不欢欣。大汗筑此美景以为赏心娱乐之

37、用。应知刺桐港(泉州)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是亦为一切蛮子商人常至之港,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之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可波罗游记的史料价值和历史影响。【答案】史料价值:马可波罗游记作为当事人的历史地理游记,是研究元朝历史状况的一手史料。书中对长安、大都、泉州等城市的描述,对于研究元朝的城市建筑、工商业发展及对外贸易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游记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带有主观色彩和艺术加工成分;而且该书是作者口

38、述,他人执笔所作,不免记录有所错误。所以使用时要注意甄别,应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历史影响:有利于加深欧洲对东方的了解,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对东方世界的记载甚至夸大其词的类似神话般的描述,客观上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解析】第一小问,史料依据史料价值不同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马可波罗游记作为当事人的历史地理游记,是研究元朝历史的一手史料。马可波罗游记中对长安、大都、泉州等城市的描述,对研究元朝时期的城市建筑、工商业发展及对外贸易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游记作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本身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艺术加工成分;而且此书是马可波罗

39、口述,他人代笔,不免存在疏漏。使用时要注意甄别,应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第二小问,马可波罗游记的发表有利于欧洲社会对东方的了解,同时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东方世界遍地黄金的记载,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史学界关于“唐宋变革说”的部分观点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钱穆理学与艺术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

40、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根据材料,围绕“唐宋变革”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唐宋变革使中国文明得到极大发展。阐述:宋朝时期,随着中央集权行政管理和官僚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发展,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商业模式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理学复兴以及文学和艺术的辉煌成就,使中国文明向新的方向迈进。(言之成理即可)综上所述,唐宋之际中国保持和复兴了传统的重要思

41、想、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模式,中国文明得到重建并实现重大发展。示例二论题:唐宋变革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阐述:宋朝时,中国官僚制度完善、科举制度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商业模式变化及中国科学技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文学和艺术的辉煌成就的取得,使中国文明向新的方向迈进。宋朝重要的技术突破和科学发现,逐渐传播到其他文明中并促进了人类发展,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综上所述,宋朝是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解析】据材料“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

42、普及”可拟论题:唐宋变革使中国文明得到极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宋代在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商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科举制度;思想文化上,理学兴盛,书法和绘画取得较大成就,宋词辉煌,综上,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论述宋代使中国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唐宋变革不只影响了中国文明的进程,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可拟论题:唐宋变革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阐述: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印刷术传到西方,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