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明
2、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其二,“明德”也指
3、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
4、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有之信乃公共美德,这些美好的德性是人人内在皆有且应该彰显之德。大学中强调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要修政德、行政德,首先要明人伦、讲公德。大学中也强调“自明”的重要性,言“克明峻德”的关键在于自我澄明,在自我澄明的基础上辅之以教育,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明德。从两个层面明确大学中“明德”的旨趣,有助于深入把握大学的核心要义。大学中的“明德”所指是丰富的,其中既包含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又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教育理想。大学指出,“明德”的前提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5、而“明德”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立足于推广普遍的人文教育、弘扬责任精神面“明明德”,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德”基础。新时代的植根塑魂,还需传承大学中的“明德”精神。(摘编自莫医铭大学中的“明德”旨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至今对中“明德”说法的诸多解释均与先王政教存在密切关系。B理解“明德”思想的含意需要结合历代学者的看法和文本中的表述。C从早期的理解来看,“明德”指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D中“明德”的旨趣丰富,指仁爱谦谨、以义制利、公平中正等政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前人对中“明德”的不同
6、阐释引出了如何理解其旨趣的论题。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心部分从两个层面对“明德”包含的内容进行阐释。C文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对早期的“明德”主体和“德”的内容的扩充。D文章末段阐释了传承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聚焦于“明德”,体现出儒家对于选贤任能、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以及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B中的“明德”首先指理性的政治美德,与等早期文献的记载一脉相承。C清代诗人孙枝蔚在诗之四中说:“愿崇明德,以娱高年。”其中的“明德”与中的“明德”含义相同。D理解中对“明德”的途径的阐述,有助于当代青年学子厘清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学习,
7、成为栋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材料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爱港亲民护繁荣八乡村民献上了自编自演的歌舞表演,摆开了只有重大节日和重要庆典才会举办的特色盆菜宴。八乡乡事委员会增选执行委员邓强胜:我们军民之间多搞一些联谊活动,多多交流,加深我们的军民鱼水情。解放军进驻香港20年来,20多万台次车辆进出香港,没有一人违规违纪。为了减少对香港居民的噪音干扰,驻军每次组织实弹射击训练都会提前知会特区政府,空军组织飞行训练也会根据香港居民的生活习惯精心制定计划。八乡乡事委员会增选执行委员邓强胜:子弟兵很守纪律,在这里那么久,一点都没有扰民
8、,没有人投诉。驻军官兵热心社会公益,先后19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成为香港献血最多的团体;17次参加香港“义务植树日”活动,义务植树92 000多株。驻军官兵还多次开展慰老爱幼、关爱残障人士活动,组织军营开放,举办香港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和大学生军事生活体验营,不断增进与香港市民的感情。驻香港部队司令员谭本宏:香港广大市民对驻军的认同,实际上是对我们党、对我们军队、对“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认同。驻军依法履行防务,有效宣示主权,以爱港亲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香港市民的广泛支持与爱戴。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驻港部队进驻香港之后,一直严格按照香港的基本法驻军法保卫国家,维护香港的稳定
9、繁荣,得到香港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材料二:我们,是在一起的2003年6月23日,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向媒体和公众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香港从非典型肺炎疫区名单中除名。2003年3月31日,是一个让香港淘大花园居民想忘记又难以忘怀的日子。“非典”(SARS)疫情在淘大花园爆发,居民感染人数持续上升。特区政府史无前例地引用“防止传染病蔓延规例”,宣布对“疫厦”淘大花园E座实施隔离。在“非典”冲击波中,和香港同胞们选择一起共渡难关,并始终同他们在一起的,就是血浓于水的内地民众和中央政府。支援药品,派驻医生,这份始终在一起的感人情谊,在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中
10、又多次出现。血浓于水,同舟共济,成为内地和香港解不开的结和情。(摘编自中国之声)材料三:港独,你选错了对象2017年12月16日,港专学院举行毕业典礼,虽然校方事前已公布了典礼中播放国歌的相关规则,但当天却有两名毕业生在奏国歌时拒绝肃立。学校立刻中止典礼,随后现场视频被部分有心之人传上网络,引起争议。对于争议,校长陈卓禧却是如此回应的,“港专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的学校,必定高举爱国旗帜,这个是没有任何妥协余地的,即使殖民地时代都没有退缩过你们如果连这件事都不知道,那就是你们选错了学校!”“港独”,或许也是香港发展进程中不得不提的一个词。然而从香港中大女学生怒撕“港独”海报,到港校校长霸气回应“港独
11、”,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置疑,而香港同胞和内地站在一起的心更不需置疑。 (摘编自中国之声)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乡村民为解放军驻港部队献上了自编自演的歌舞表演,摆开了隆重节日才举办的特色盆菜宴,加深了军民的鱼水情。B解放军驻港部队纪律严明,20年来,20多万台次车辆进出香港,从未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得到香港人民的认同和拥护。C驻军官兵爱港亲民,热心公益活动,是香港献血次数最多的团体,是义务植树数量最多的团体,增进了与香港市民的感情。D驻港部队与香港人民的融洽关系,让我们看到了血浓于水的情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伟大之处。5、下列对材
12、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3年抗击“非典”一战中,中央政府、内地群众和香港民众一起并肩作战,最终将香港从非典型肺炎疫区名单中除名。B2003年3月,“非典”疫情在香港淘大花园爆发,为了防止居民感染人数持续上升,特区政府无奈对淘大花园实施全面隔离。C无论是“非典”疫情,还是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香港人民和内地人民都站在一起,或支援药品,或派驻医生,互相支持援助。D从陈卓禧校长坚持高举爱国旗帜,香港中大女学生怒撕“港独”海报,都可以看到香港同胞和内地站在一起的坚定信念。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香港人民和内地人民在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1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爱情信使 美欧亨利在这样的季节,公园里很少见到游人。这位坐在路边长椅上的年轻姑娘,大概是想出来抢先品尝春天来临的滋味。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着,脸上显出几分忧郁和伤感。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小伙子,沿着她附近的一条小道匆匆穿过公园,身后跟着一个男孩,替他拿着手提箱。小伙子看见姑娘,脸上马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他从离她仅有几米远的地方经过,但那姑娘却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他似的。他又往前走了四五十米远,在一边的长椅上坐下。男孩扔下手提箱,两只机灵的眼睛不解地盯着他看。他对男孩说:“我想请你传个话给坐在那边椅子上的姑娘,告诉她我是
14、打从这儿路过去火车站的,我要去旧金山。你对她说,因为她吩咐过我不许跟她说话,也不许给她写信,我只好用这种方法最后一次请求她:为了我们旧日的情谊,别再这样感情用事。你对她说,无缘无故地指责并甩掉一个不该这样对待的人,既不说明理由,又不给人以解释的机会,这有悖于她善良的本性。去,就这样告诉她吧。”小伙子给男孩手里塞了一枚硬币。小男孩朝小伙子望了一会儿,然后撒腿就跑开了。他走近姑娘身旁,先是犹豫了一下,随即便大大方方地说:“小姐,那那边椅子上的先生派我来向您打个招呼,表白他的心意。要是你不认识那小伙子,那他就是故意戏弄您,您您只要说一声,我在三分钟之内就能把警察叫来。要是果真您认识他,那我我就要把他
15、那一大堆废话说给您听了。”那姑娘听他这么一说,脸上显出了一点兴趣。“我先前认识那位先生,我想就不用劳驾警察了吧。你也可以替他表白,不过不要搞得像露天表演似的。”“哦。”小男孩浑身都耸动起来,“他说他已将所有的衣服都收拾在那只手提箱里,要赶往旧金山。他说您把他当作薄情郎拒之门外,又不肯给他个分辩的机会。他说您给他的打击太大。”姑娘凝视着竖立在杂树丛中的那座忧郁的雕像,冲着小信使说道:“你去告诉那位先生,首要的是忠贞不贰和真诚可信。请你告诉他,我已尽最大努力剖析自己,我知道自己的心灵深处需要什么,但更清楚它有软弱的一面。这就是我不让他解释的原因。我不是凭道听途说,也不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指责他的。
16、”“请你告诉他,那天晚上,我从后面走进花房,去给我母亲折一朵玫瑰花。我亲眼看见他和阿什伯顿小姐在粉红色的夹竹桃底下。那场面真精彩,可是那依偎在一起的丑态却成了不打自招的证据。我离开了花房,同时也丢弃了玫瑰花和我的理想。你把我的这番表白带给那位先生吧。”“实在不好意思,小姐,依偎在一起,给我解释一下好吗?”“依偎你就说亲热地靠在一起要不,你就说靠得太近,叫人家无法保持一个正常的距离吧。”小男孩又一溜烟地跑开了,沙砾在他的脚下飞溅开来,不一会儿到了另一张长椅旁边了。小伙子急切地投来询问的目光。“小姐说她懂得,当当小伙子鬼话连篇地乞求和解时,姑娘们最容易受骗上当,所以那些甜言蜜语她一概不听。她说她亲
17、眼看见你在花房里跟跟一个姑娘搂抱在一起,正拼命地和那姑娘亲热。她看来实在恶心。她说你最好还是趁早赶你的火车去吧。”小伙子轻轻地吹了个口哨,他眼睛一亮,突然有了主意。他迅速地将手伸进大衣里边的口袋,掏出了一封信递给男孩,随后又掏出一块银元给了他。“把这封信给小姐送去,”他说,“请她看一看。你对她说,要是她早在自己理想的信念中掺进一点点对别人的信任的话,自己就不至于这么伤心了。”信使又站在姑娘的面前了。“那那位先生说,你的那些想当然的说法真让他受了委屈。他说他不是那种花花公子,小姐,请你看看这这封信吧。我敢打赌,他是个清白的人,决不会错。”姑娘犹豫了一下,打开信,看了起来。亲爱的阿诺德医生:上星期
18、五晚上,我女儿出席沃尔德伦夫人家的宴会,突然心脏病发作,差点儿晕倒在她家的花房里,当时若不是您在旁扶住了她,并加妥善照料,我们也许就失去她了。特致函深表谢意。永远感激您的罗伯特阿什伯顿姑娘晶莹明亮的眼睛里闪动着喜悦的泪花。“那位先生要您的回音呢。”小男孩说。“请你告诉那边椅子上的先生,”她颤声笑着说,“他的恋人现在就要他过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写姑娘“抢先品尝春天来临的滋味”,是为了表现姑娘内心有美好的追求,“春天来临”暗示了后文爱情的复活。B.小说中小男孩机灵而可爱,他并未按原话传达,反说得有些夸张,但却很好地传递了一对恋人
19、的意思,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C.作者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喜剧效果,比如男孩说“三分钟之内就能把警察叫来”,以及要姑娘解释“依偎”的意思,都令人忍俊不禁。D.小说善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杂树丛中的那座忧郁的雕像”烘托了姑娘的忧郁,“沙砾在他的脚下飞溅开来”则烘托出男孩的活泼。8、小说中男主人公阿诺德医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以“爱情信使”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
20、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
21、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22、也/乃去/舍市傍B.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C.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D.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11、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B.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艺。C.学宫:是学习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学校。“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D.“彼姝者子,何以告之”选自诗
23、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二) 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战城南 杨炯塞北途
24、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C.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15.诗歌尾联以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试加以赏析。(6分)(三
25、)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_,_”。(2)老子认为自我夸耀的人,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个意思的两句是“_,_”。(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在大学之道中的具体表达是“身修而后家齐,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 、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 。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
26、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 ,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 ,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
27、,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D.
28、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_,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上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_?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_。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1.学校邀请到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与学
29、生座谈,文学社成员向同学们介绍作家时说的这段话,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得体,语体风格一致。(5分)莫言,男,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系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创作的乡土作品充斥着“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
30、此等等,不一而足。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1、【答案】B【解析】A项关系错误,原文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选项说成“密切关系”。C项偷梁换柱,“人人皆有且应该彰显的人伦之德及公共美德”是大学的认识,不是“早期的理解”。D项范围缩小,还有孝慈、诚信等人伦之德和公共美德。2、【答案】D【解析】D项概括失当,“阐释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对于新时代植根塑魂的重要意义”错,文末仅是指出了传承大学中“明德”精神的原因,并未阐释意义。3、【答案】C【解析】C项理解有误。清代诗人孙枝蔚春木诗中的“明德”指
31、光明之德、美德,只与大学中“明德”的第二个层面的理解相同,未涉及第一个层面的理解。4、【答案】C【解析】C项无中生有,材料一并没有说驻港部队是义务植树数量最多的团体。5、【答案】B【解析】B项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特区政府只是对“疫厦”淘大花园E座实施隔离,并不是全面隔离。6、【答案】(1)加强沟通交流,加深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2)在各种困难面前,内地人民、香港人民要互相支持援助,同舟共济,共渡难关。(3)香港人民要自觉地坚决维护祖国利益,坚决抵制“港独”行为,坚持“一个中国”的信念不动摇。7、【答案】A【解析】A项牵强附会。“抢先品尝春天来临的滋味”,只是幽默地表现了姑娘失恋后的忧郁
32、与难过。8、【答案】对爱情忠贞,真诚可信,对恋人体贴关心,从他想极力回转姑娘的心可以看出;做事机智,他用信童传情和信函自证清白的方式消除了恋人的误会;乐于助人,善良热心,他救助并悉心照料阿什伯顿的女儿。9、【答案】意为爱情需要信使,暗示消除爱情误会的最好信使是彼此的信任与沟通,突出了主题;“爱情信使”指传话的小男孩,是消除误会的重要角色,推动着情节发展,以此为题,突出了小说高潮部分;小男孩机灵活泼可爱,在二人误会的压抑中增添了喜剧意味,使小说有幽默的意味。10、【答案】C【解析】根据重要词语“也”“孟母”“曰”等提示断句。画线部分的标点是: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
33、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11、【答案】D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12、【答案】C【解析】孟母认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13、 【答案】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姝者子”,指“美丽的女子”;“以何”译为“何以”;“予”译为“赠送”;“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句,要翻译出来。每点一分,句意通顺一分。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立名”译为“树立名声”;“广”译为“使广大,引申为增长”;“远害”译为“避开祸害”。没电一分,句意通顺2分。
34、)译文:(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那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带着孟子)迁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学校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六艺,最终成就
35、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
36、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啊。”孟子(听后)很害怕,(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卧室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于是
37、孟母叫来孟子对他说:“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14、(3分)A 应是正面描述战争场景。15.以景作结,描绘了大漠黄沙乱飞的自然景象,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表现出征程千里,遮天蔽日的景象 。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歌颂了将士们报效君王,驰骋疆场,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及厌恶
38、的情感。(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16、(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7.D【解析】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的”或者“借助”;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18.B【解析】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强调的应该是“陈旧的”,而没有强调“老规矩”,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
39、,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根据文意,“继往开来”符合语境。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万人心: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不符合语境。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祸福相生:指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根据文意,“相融相生”符合文意。19.C【解析】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组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
40、”表并列关系,故选C。20、【答案】我把东西交付出去了教师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或“教师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21、【解析】应加称呼;当面介绍时,不能也不需要介绍性别;符合口语特点;“充斥”,指充满、塞满,含贬义(厌恶意);“小有名气”,稍微有点名声、名望,用作自称时通常有谦虚之意。【答案】“莫言”改为“莫言老师”“系”改为“是” “得到”改为“获得”“充斥”改为“充满”“小有名气”改为 “享有盛誉”。22、 作文【解析】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作文题。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
41、,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示例沙洲的芦苇 叶晓菲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 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 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 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蓝天、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
42、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
43、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雳 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此时此 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