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1.49MB ,
资源ID:128540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54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八 2 第25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八 2 第25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25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2)推广:1

2、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3)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4)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5)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

3、制改革的“试验田”。(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义:增强了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设立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开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4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历史性跨越1背景(1)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

4、变幻。(2)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标志(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

5、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3)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中共十五大(1997年)(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5)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初步建立(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图解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信息提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实现了经济路线、思想路

6、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局面。【概念阐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图解历史】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信息提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信息提取: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

7、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教材补遗】1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经济体制是指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的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其所有制形式特点是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是一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过渡形式,也是一种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2对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设想在现阶段,就农村而言,就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土地制度的正效应已渐减弱,农村中已自发出现土地流转等现象,说明现行单纯以实物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已不再完全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

8、要,应当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是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土地承包合同为依据,以土地收益为基数,以土地使用权作股,变以人划地的集体所有为社区农户的股份共有,再经过公开竞争投包经营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仍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并体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地权均等原则,只是把实物形态的土地均包转变为价值形态的土地均包,把家庭承包制的分配方式和股份分红结合了起来,显然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保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创新。这种思路在制度路

9、径依赖、变迁成本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重点一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解读】图片显示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结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1)计划经济: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中央政府统一计划,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企业是计划的执行者。(2)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方式的经济体制,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供求情况来自主生产。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

10、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二从1979年开始,首钢开始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的方法,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年钢产量居全国第一。同时,首钢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境外控股企业7家,在南美洲有首钢秘鲁铁矿等海外企业。进入21世纪,首钢开始向河

11、北搬迁首钢还与中关村软件园、日本安川电机等公司设计、开发生产集成电路、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等产品。摘编自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首钢老工业区全面调整转型等【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出1978年以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2)史料二说明首钢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及特点。解读时注意从“1979年”“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等时间段分别归纳。【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的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方面否定了集体化的成果?为什么?试答:(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发展的阶段,说明各阶段的特点。试答:【提示】(1)没有。

12、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2)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扩大企业自主权;产量增加,形成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生产经营体制改革。21世纪以来,实施钢铁生产战略转移;进行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发展高新产业;注重环境治理。【历史追问】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试答:【提示】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发展及其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

13、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发展:土地流转,即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4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

14、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4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重点二春天的故事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认识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论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我国具

15、体国情出发,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战略。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史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史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础,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

16、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史料三【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从而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2)史料二说明创办经济特区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3)史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问题思考】(1)依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取得的成就。试答:(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特”的本质含义。试答:(3)分析史料三图片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试答:【提示】(1)原因:世界经济全球

17、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需要。成就: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WTO。(2)经济特区的“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史追问】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中国、近代中国有何不同。试答:【提示】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

18、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3)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

19、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2特点(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开放。(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体系。(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4)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9高考全国卷T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

20、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命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A。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还林还牧,举办集体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农业的自主经营,不涉及企业,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2(2016高考全国卷T31)1980年与19

21、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命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选A。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

22、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3(2013高考全国卷T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命题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联系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同样是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中国推行家庭

23、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D项错误。4(2017高考全国卷T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命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选C。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计

24、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B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5(2018高考全国卷T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命题点:发展乡镇企业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选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除农

25、业中乡镇企业分布数量减少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中乡镇企业分布数量都在增长,说明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1988年我国城市化率还很低,农村发展程度远低于城市,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不能得出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的结论,排除D项。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之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政府又要求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

26、分置”格局。这一变化()A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B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C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D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解析:选D。材料“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反映了放活土地经营权,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故选D项。2(命题点:国有企业改革)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把企业所

27、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解析:选B。1979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第一阶段以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据材料可知,中央的改革方案通过给企业放权让利来调动企业积极性,故选B项。3(命题点:经济体制改革)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对其认识最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增速总体是持续稳定增长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前进C对内改革的深化推动三次发展高潮D开放力度强弱影响经济增速的快慢解析:选B。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改革中增速有快有慢,故选B项;1981年和19891991年时段明显下降,排除A项;最后一次发展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是对内改革的深化,排除

28、C项;材料主要是强调改革,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排除D项。4(命题点:经济体制的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借鉴。下列现象与材料相符的是()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优先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解析:选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开辟的一条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和智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

29、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借鉴,故选C项。5(命题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下表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年份出口额(百万美元)进口额(百万美元)贸易差额(百万美元)贸易额/GDP(%)19789 75010 8901 1409.53198426 13927 4101 27117.29198952 53859 1406 60224.75199284 94080 5854 35533.901997182 792142 37040 42234.132004593 326561 22932 09759.77A.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中国积极融

30、入全球化进程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解析:选C。据表格可知,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占GDP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说明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故选C项。6(命题点:改革开放的初步形成)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B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解析:选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故选C项;1980年中国

31、设立了经济特区,实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但政治制度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排除A项;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故错误,排除B项;空白之处的事件都是对外开放的表现,排除D项。(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南平高三质检)下面是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关于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的统计数据。年份19791980198119821983比例1.1%14.4%45%89.7%97%据此可知()A原有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C农村经济体制革新成为社会共识D农业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基本建立解析:选C。“实行包产到户生产队的统

32、计数据”中,从1979年后,比例越来越高,说明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故选C项;材料从1979年开始统计,已经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迅速推广是在1956年,排除B项;包产到户不属于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2(2020江南十校联考)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为主,但也结合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非(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表明()A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有了质的突破B计划经济必

33、须以市场经济为依托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市场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确立解析:选A。三个时期对计划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特别是“南方谈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具体说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选A项。3(2020潍坊一模)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解决

34、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选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故选C项;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工业化,“实现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乡镇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决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4(2020太原一模)1986年,浙江一家生产压力锅的乡镇企业与国企沈阳双喜压力锅厂联营,可以使用其技术并以“双喜牌”名义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8%,最后取代了沈阳压力锅厂。这种现象成为当时的一种趋势。这表明()A乡镇企业经营模式适应市场形势B国

35、企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取代计划经济D乡镇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力量解析:选A。材料中乡镇企业与国企联营,使用其技术并以国企“双喜牌”名义销售,这就保障了技术优势与品牌效应,因而市场占有率较高,说明这种乡镇企业的经营模式适应市场形势,故选A项。5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 738亿美元;外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这主要因为()A加入WTO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析:选D。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2007

36、年达到21 738亿美元;外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故选D项。6(2020遂宁诊断性考试)下面为我国城镇不同部门就业比重变化示意图(19782004年)。注: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包括城镇就业中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以大量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业转移劳动力为主的未纳入统计部分的从业人员三部分。据上图可推知,这一时期我国()A非正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最大B传统正规部门遭遇发展瓶颈C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D新兴正规部门发展速度缓慢解析:选C。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

37、时间段我们不难得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并占据着非正规部门从业人员的绝对主力,故选C项。7(2020全国卷“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图为19782016年中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变化情况曲线图。这可以说明中国即()A农村就业人口逐年下降B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吻合C城镇就业比率不断提升 D社会劳动力参与程度高解析:选B。图片为19782016年中国经济活动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变化情况曲线图,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就业人口与经济活动人口不断上升,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故选B项。8(2020青岛一模)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

38、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 B人民物质需求未得到满足C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 D生产关系调整出现了失误解析:选C。联系题干所提供的时间点1988年可知,当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由题干中所提及的现象“各地物价上涨很快”“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的复杂性,故选C项。9(2020绵阳二诊)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忽略

39、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解析:选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中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施变革,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未遵循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路径,题干中的评价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动变革的作用,故选B项。10(2020广东六校联考)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一举措()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B使我国对外

40、开放进一步深化C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D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解析:选B。根据材料“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可知,这一举措推动对外开放由“点”和“线”,进入“面”的开放,故选B项。11(2020郴州质监)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解析:选D。材料中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及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率,这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故选D项。12(202

41、0郴州质监)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2011年1 1606005602012年1 1177723452013年1 1769022742014年1 1961 0291672015年1 2631 18083截至2016年11月1 1381 617479A.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B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总体呈增长趋势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解析:选A。材料中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对外直接投资额”都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故选A项;B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中国的对

42、外开放呈现逐渐发展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变化,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0厦门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使用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它避免了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成为对地主和农民都有利的合约选择。南宋时期在国有土地上实行永佃制,农民拥有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承包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这种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粮食单位产量

43、逐渐上升。随后,农业生产的各项物质投入大幅增加,但粮食单位产量却未能维持迅速增长。直到1996年,政府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以及土地转包权的逐渐合法化,才又推动粮食单位产量的上升。摘编自兰红、冯涛路径依赖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长期租佃制逐渐盛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相似方向,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的作用。答案:(1)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激化;分租制不利于化解土地用养的矛盾;顺应地主和农民双方的利益需求;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逐渐

44、完善;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2)相似方向:保障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收益权;推动土地流转。作用: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养地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4(2020安徽省六校联合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0年)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声明“停

45、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美。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1980年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1979年和1980年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

46、开放、台湾问题、外交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入手概括并评价。也可以从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评述改革开放政策;从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祖国统一大业等方面加以论述。答案:示例一线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的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说明:从1978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3年,中央决定在农村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年,党的十

47、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评价: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示例二线索: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经济特区的设立,逐渐形成全面的对外开放格局。说明: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1984年,设立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相继开辟长江三角洲等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渐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使其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评价:对外开放使我国在引进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其他线索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外交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等亦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