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分布着一种土壤(下图),人们描述它“插根筷子会发芽”。据此完成13题。1.“插根筷子会发芽”是因为该土壤中()A.水分含量高B.空气含量多C.矿物养分多D.有机质含量高2.与该土壤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气温高,有机质不容易被分解B.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弱C.地势低平,河流挟带的养分容易富集D.昼夜温差较大,风化作用强,土层深厚3.对该类土壤合理的利用方式是()养用结合休耕、轮作大水漫灌掺熟石灰A.B.C.D.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土壤是黑土,“插根筷子会发芽”说明土壤肥沃,黑土肥力高主要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第
2、2题,黑土肥力高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关,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不容易被分解;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昼夜温差大与黑土形成关系不大;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堆积作用强,河流挟带的养分在此处容易富集,所以形成了肥沃的黑土。第3题,大水漫灌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掺熟石灰是南方红壤的改造、治理方式;养用结合以及休耕、轮作才是对黑土的合理利用方式。答案1.D2.C3.A从延续千年的“南粮北调”到今天的“北粮南运”,中国粮食的供需格局出现了颠倒性的变化。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城镇化地区差异C.
3、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5.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6.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交通运输条件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解析第4题,改革开放以后京津地区、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另外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当地需求,需要输入大量粮食,由此引起“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转变。第5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粮食生产的商品率高,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第6题,制约“北粮南运
4、”的最主要因素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压力。答案4.B5.A6.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材料二“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的方法。材料三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的平均情况统计资料。地区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M23.5%16.7%3.2%3.4%34.5%N6.3%25.5%0.7%14.6%18.6%(1)图
5、中M、N两个地区分别是什么?这两个地区有怎样的美誉?(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的作用是什么?(4)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可判断该河是黄河,M地区是河套平原,N地区是宁夏平原。这两个平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成为所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易发生土地沙化,引水灌溉易引起次生盐渍化;由材料二可看出“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这样可以保护土壤的水分和有机质
6、,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答案(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塞外江南”。(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3)保护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质,使大气中悬浮质减少,水分增加。(4)土地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提高了土壤墒情;提高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概率。关键能力提升练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图1)和农业用地结构(图2)。读图,完成89题。8.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9.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
7、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8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由图1可知,该地低山丘陵占比较大,应重点发展林果业,但图2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9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B项错误;全面封山育林尽管会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C项错误。答案8.A9.D轮作是指在同一地块上有序地轮换或者组合种植不同作
8、物,休耕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不耕种,但仍进行耕地管理和保护。我国重点在东北和北方农牧业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轮作和休耕试点省级行政区及其面积。据此完成1011题。10.我国推进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前提是()A.保障国家粮食安全B.农业生产技术提高C.农业生态环境良好D.三农问题根本解决11.河北省休耕试点面积大于轮作面积的原因是()A.重金属污染B.土地退化C.水资源短缺D.气候湿冷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轮作和休耕都是为了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当年的粮食产量减少,所以推进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的前提是保
9、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耕地轮作和休耕制度与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关系不大;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是轮作和休耕的目的,不是前提;轮作和休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第11题,“我国重点在东北和北方农牧业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休耕试点主要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大量开采地下水,在很多地方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所以河北省休耕试点面积大于轮作面积的原因是水资源短缺。答案10.A11.C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相应
10、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据此完成1214题。12.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B.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C.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13.“北土南运”会()A.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B.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C.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D.加快南方地区城镇化进程14.“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资源分
11、布不均B.水热条件分布不均C.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D.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解析第12题,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说明北方地区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粮食商品率;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耕地面积较北方少,但并不代表不宜进行粮食生产。第13题,“北土南运”会使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缩小,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北土南运”会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北土南运”可能会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第14题,我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南方地区差,因此
12、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低。答案12.C13.D14.B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粮食安全既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日本、韩国与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相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都经历了一个粮食自给率迅速下降的过程,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下图为日本、韩国谷物自给率的变化示意图。材料二为保障粮食安全,日本政府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视粮食自给,围绕主粮增产,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到2015年3月,日本发布新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强调保障粮食供给能力,不再单纯强调高产量和高自给率,而是更加注
13、重本国潜在的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1)说明中、日、韩三国禀赋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2)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韩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的原因。(3)简述2015年后日本注重本国潜在粮食生产力提高方面的应对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韩三国均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韩国、日本以及中国东部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水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率高。第(2)题,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局势趋于稳定,工业化、城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日本、韩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致使耕地面积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
14、小;人们饮食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使畜产品、蔬菜、水果等生产比重上升,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日本、韩国国土面积小,山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小,耕地零散,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人口老龄化及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导致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一体化,使进口粮食价格走低。第(3)题,应对措施主要结合日本的国情来进行分析。答案(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灌溉水源充足;水旱、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率高。(2)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数量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人们饮食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使畜产品、蔬菜、水果等生产比重上升,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规模小,耕地零散,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高;人口老龄化及青壮年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导致国内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一体化,进口粮食价格低。(3)保护耕地,开辟撂荒地,确保农业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开发并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