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511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2022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一次)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巻(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考生把学校、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第卷所选答案,月2B铅笔在答题卡相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作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元效。3.考试结東后,将本试巻、答題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毎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夏商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商代对神和祖宗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商王事事都要征

2、得神的旨意,“受年”“观黍”“求晴雨”等活动都由商王主持。从中可知A. 商通过继承获得夏的王位B. 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C. 已建立了完整的祭祀体系D. 国家大事皆通过占决定【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商王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受年观黍求晴雨等活动都由商王主持”体现的是商朝时期的国家事务通过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项正确;商汤通过起义推翻夏朝的统治,并非是继承,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制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非建立完整的祭祀体系,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 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汉朝规定各郡国每年须按规定入

3、数向朝廷举荐人才。其中被推选为孝廉的人,不仅“德行高妙”而且“学通行修”。这客观上A. 提升了官吏的整体素质B. 打破了门阀对政权的垄断C. 解决了阶层固化的问题D. 动摇了郡县制的政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推举为孝廉的人不仅要德行高妙,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学养素质,这有助于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A项正确;当时门阀政治尚未出现,排除B项;孝廉制度并不能彻底解决阶层固化的问题,排除C项;郡县制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3.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三个时期的受田情况。据此可知时期受田情况孝文帝男年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受20亩,奴婢依良隋朝开皇二年丁男、中男受露田80亩,永业田

4、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田1亩。唐朝武德七年丁男(21-59岁)、中男(18-20岁)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寡妻妾给口分田30亩。 A. 北魏土地兼并相对严重B. 隋代士地开垦数量庞大C. 唐代用人为奴现象消失D. 均田制度曾经长期实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魏、隋朝、唐朝都曾经实行均田制,体现按人口分配土地,说明均田制长期实行,D项正确;材料没有存在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隋朝开垦数量的数据,得不出士地开垦数量庞大,排除B项;不能仅通过唐朝武德七年受田情况,就推断出唐代用人为奴现象消失,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 北宋时,四川地区

5、出现了交子,但它的使用主要局限在一定地区。到了南宋,政府发行了会子,与铜钱并行流通。金统治者也仿效南宋政府,发行交钞。据此可知,在南宋时期A. 综合国力超越北宋B. 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C.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 宋、金治国理念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又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纸币交子局限于四川地区使用;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完成南移。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会子,与铜钱并行流通,说明南宋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与南宋对峙的金朝统治者也仿效南宋政府,发行交钞,说明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纸币的使用情况,

6、无法说明南宋综合国力超越北宋,排除A项;政府发行纸币有利于商业发展,“政府放弃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仅凭金统治者仿效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不能说明“宋、金治国理念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5. 元至正五年(1345),由中书右丞相脱脱担任都总裁的辽史宋史金史三部史书纂修成书。在三史的修订中,摆脱了正统之争,采取平等对待三朝的原则。汉、蒙古、畏兀儿等多个民族的学者参与了编修。元朝史书编修A. 创新了编写体例B. 消除了民族分岐C 稳定了社会秩序D. 助力了国家治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编修辽史宋史金史,摆脱了正统之争,采取平等对待三朝的原则

7、。且汉、蒙古、畏兀儿等多个民族的学者都参与了编修。这说明元朝史书编修符合各民族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而助力了元朝的国家治理,D项正确;元朝史书编修没有编写体例的创新,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分岐”过于绝对,且编修史书不可能消除了民族分岐,排除B项;仅凭编修史书,不会稳定社会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 下图是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坤舆万国图全图(摹本)。它A. 准确描绘了全世界的地理状况B.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旧习俗C. 体现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D. 加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坤舆万

8、国图全图是以当时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的,所以该图体现了西方新进科学技术的传入,C项正确;该图还没有能够准确绘制当时全世界的地理状况,排除A项;“从根本上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主动融入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7. 陈旭麓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而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有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他们的外交是成功的。这表明当时的人A. 认清国家发展短板B. 把握世界外交潮流C. 缺乏近代治国理念D. 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

9、知,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都是对我国主权的损害,而当时的人还认为这样的外交中中国是占便宜的,说明他们没有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没有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C项正确;“当时的人”丢掉了国家主权,因此不是认清国家发展短板,更不是把握世界外交潮流,排除AB项;当时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但还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8.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法令,史称“壬子学制”。新法令废除了小学的尊孔读经,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为教育宗旨。这表明“壬子学制”A. 践行了平民教育精神B.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 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D. 消除了

10、科举制度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中华民国颁布的“壬子学制”中废除了中国传统的尊孔读经教育,而且注重道德教育、实利教育和军国民教育,这些做法是对清政府被推翻后社会变化的适应,B项正确;“壬子学制”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能体现对平民教育精神的践行,排除A项;材料内容仅仅是体现了这种学制的特点,但没有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提倡,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是否消除了科举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9. 重庆市在“一五”期间共投资7978.93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建设1990.77万元,城市公用事业3163.02万元,文教卫生事业2540.54万元,农业建设71.9万元,建筑企

11、业212.7万元。此举使重庆市A. 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B. 民生得到极大改善C. 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D. 地方经济全面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重庆市在“一五”计划期间的投资主要都集中在城市公用事业和文教卫生事业上,这两方面的投入都有利于改善民生,B项正确;地方工业建设的投资要少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教卫生事业,因此不能说明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排除A项;各项领域的投资是严重不平衡的,因此不能说明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排除C项;“经济全面恢复”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 卢旺达农夫咖啡公司总经理乌韦马纳表示,“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自信。中国经

12、济的发展不仅惠及自身,还有益于世界,卢旺达的咖啡种植农户正从中获益。”由此可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A. 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B. 促成发展中国家间的深度结盟C. 消除计划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D. 标志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开放和自信。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惠及自身,还有益于世界,卢旺达的咖啡种植农户正从中获益”,可知,乌韦马纳认为,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中国受益,而且使包括卢旺达在内的世界各国受益。这说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促进了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A项正确;中国奉行不加盟政策,排除

13、B项;“消除计划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意义,无法体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1. 相关研究表明,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养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学校课程注重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的宗旨是要教育学生们快乐、健宸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这反映出在当时A. 人们宗教信仰淡薄B. 人文主义观念盛C. 学校课程体系完备D. 商人阶层掌握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培养商人子弟,注重研究古典作品和体育运动以及教育学生快乐的新寄宿学校,这体现了对人的重视,说明

14、人文主义观念盛行,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观念的盛行,不能说明人们宗教信仰淡薄,排除A项;仅根据材料中的描述不能说明学校课程体系完备,排除C项;当时的商人阶层并没有掌握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12. 下表反映了1870年、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注:为1872年数据)。据此可知国家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187022%8%13%10%191315%11%13%8% A. 世界贸易总量昰明显增长B. 世界贸易走向多中心趋势C. 世界金融中心已发生转移D. 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到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

15、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说明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多中心格局,B项正确;总占比数据看,1913年的占比比1870年下降,排除A项;材料信息得不出金融中心已经转移,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3. 下图是1936年美国人苏伯特约翰逊创作的一幅漫画,题目为老树产量更高。作者创作此画意在A. 表达对政府政策的质疑B. 要求改变美国政治制度C. 揭示美国严重的环境问题D. 提醒美国人关注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正值罗斯福新政时期。漫画中,“新政”之斧砍断了“自由

16、经济制度”这颗老树,工人正在栽培一颗“新的计划经济的小树”。而作者认为“老树产量更高”,因为图中的果实都是老树结出的。可见,作者认为自由经济才是最有效的,而“新政”只不过是伤害了自由经济制度,作者创作此画意在表达对政府政策的质疑,A项正确;作者认同自由经济制度,而自由经济制度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作者没有要求改变美国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环境问题无关,排除C项;“提醒美国人关注农业生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4. 1956年戴高乐重新掌权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法国退出北约,与台湾断交,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积极发展“法德联盟”,坚决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这表明A

17、.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B.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瓦解D.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内容可知,二战以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各项政策存在分歧,没有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体现了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没有体现欧洲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排除A项;仅根据法国的外交政策无法判断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没有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15.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

18、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今天的人类已不能再打无限化的总体战争了。据此可知A. 人关面临战争的威胁己消失B. 各民族间的矛盾日益缓和C. 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D. 各国家间的竞争逐渐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是毁灭性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二是日益加强的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来,随着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社会发展推动人类走向和平,C项正确;人类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排除A项;局部地区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排除B项;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排除D项。故选C项。

19、【点睛】第巻(综合题共5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算18题26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7分。共55分。要求:領读分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闻题。并将管案写在答题卡上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下,必于广川之上。高费近早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

20、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別是沿海沿江少数开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現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材三 下图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演示图摘自曹康等改革开放以来

21、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变化的作用。【答案】(1)遵循礼制的城市建设理念;存在等级思想的城市建设理念;顺应自然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2)特点:中国城市现代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缓慢;中国城市现代化与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城乡发展的脱节;原因:晚清日益严重不可遏制的腐败;中央权威的削弱;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3)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

22、的城市化道路;促进多功能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的高速城市化;中国城市化发展丰富和发展城市化发展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在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得出遵循礼制的城市建设理念;根据材料“王城九里,公城方七里,候城方五里,爵城方二里”得出存在等级思想的城市建设理念;根据材料“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得出顺应自然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小问2详解】关于特点:根据材料“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別是沿海沿江少数开

23、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得出中国城市现代化起步晚,起点低,发展缓慢;中国城市现代化与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同步进行;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得出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城乡发展的脱节。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化的领导力量、物质基础、政府作用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国际化历程研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理论

24、变化的作用,可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高速发展、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等方面分析作答。【点睛】17. 阅读下列材料,国答间题。 学界对于大一统的认识,长期以来被学人置于专制主义进路中加以批判和解构。如梁启超认为大一统由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文化上的意识形态专制构成,抑制了共同体演进的竞争活力,导政了现代转型期道遇列强后的不断挫。穆则认为不能“以一时进落为彼我全部历史之评价”“毁我就人”,而要对国史“探其本而揽其全”,探究“我民族数千年文化本源”。大一统至少包括了三个居面的机理,即追求团结统一而反对分裂的国族取向、一系列旨在抟成凝聚的中心性政治安排、一个现世取向的富含韧性与弹性的文教系统(道统

25、)。大一统不仪仅是一种国家理论,它的终极理想在于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在于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天下。摘编自任锋大一统与政治秩序的基源性问题一一钱穆历史思维的理论启示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准确。)【答案】观点:古代大一统观念以及国家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形成于延续评析: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一直存在并建立起了若干个大一统王朝。先秦时期,西周王朝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宗法分封政治体制,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一统观念初具雏形,促进了不同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文化奠基;秦汉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王者无疆”的理念,通过郡县制

26、、推恩令、文化统一等举措,使得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与稳固;明清时期,加强对边疆管理,同时在文化方面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使得这一时期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完善。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以及国家源远流长,这种观念指导下,不同时期的王朝致力于文化传承,有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中钱穆的观点以及对大一统内涵的解释,可以提出观点:古代大一统观念以及国家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形成于延续。关于阐释可列举不同时期大一统观念、维护大一统采取的政治文化举措以及影响,展开评析。最后结论落脚地在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8. 阅读

27、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希腊是法治思想的发源地,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后世法治理论奠基人,其法治思想是现代法治理论的起源,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他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不偏袒任何一方,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而这样一个衡量是非曲直的中道的权衡恰恰就是法律,遵从法便是遵从正义。所以,衡量法徫的良恶与否,其标准为是否合乎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美德是城邦法治的基础,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法治应不会有悴于德性,因为它们有

28、共同的目的,即都是为了公民和城邦的幸福。摘编自亢茜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12世纪罗马法盛行于意大利15世纪之后逐渐转移到法国,从此法国法学开始日趋縈荣。17-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孟徳斯鸠等,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筑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曾统一法国五大部分的法律并将他们法典化。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法国制定了赠与法、遗嘱法、继承法并多次修改,初步实现了民法领域最为纷乱部分的初步统一。在大革命爆发前30年不断出现的各种改革规划中就已经出現“法应普遍一致,在各地都一样,对所有的人都一样”的要求。180

29、0年,拿破仑正式下令編纂法国民法典。1804年,法典正式颁布,成为举世公认的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摘编自岳纯之继承与创新:法国民法典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原因。【答案】(1)法治观点:法治有两重含义,即制订法律和服从法律;法律是正义的体现,遵从法便是遵从正义;美德是城邦法治的基融。 (2)原因:罗马法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努力;大革命前的奠基;维护大革命成果的需要;拿破仑的领导。【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法治观点:根据材料一“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

30、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可得出,法治有两重含义,即制订法律和服从法律;根据材料一“他认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不偏袒任何一方遵从法便是遵从正义”,可得出,法律是正义的体现,遵从法便是遵从正义;根据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美德是城邦法治的基础,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可得出,美德是城邦法治的基础。【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 12世纪罗马法盛行于意大利,15世纪之后逐渐转移到法国,从此法国法学开始日趋縈荣”,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罗马法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17-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孟徳斯鸠等,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筑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启蒙思想家的努力;根据材料二“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曾统一法国五大部分的法律并将他们法典化。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法国制定了赠与法、遗嘱法、继承法并多次修改,初步实现了民法领域最为纷乱部分的初步统一。在大革命爆发前30年不断出现的各种改革规划中就已经出现法应普遍一致,在各地都一样,对所有的人都一样的要求”,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大革命前的奠基;根据材料二“1800年,拿破仑正式下令编纂法国民法典。1804年,法典正式颁布,成为举世公认的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维护大革命成果的需要;拿破仑的领导。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