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思想、科教文化(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
2、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内容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3)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改革。2城市改革(1)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2)内容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
3、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意义对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战略性转变,重工业不再是政府主导的优先发展项目,轻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1992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过程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
4、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完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初步建立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建设成就(1)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创办经济特区(1)设立:我国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
5、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4建立经济
6、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5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浦东开发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6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7全面融入世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在参与经济全球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7、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一)新时期的理论创新1邓小平理论(1)背景(2)过程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
8、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邓小平模式成功的秘诀邓小平模式,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第六次政治选择,是毛泽东模式的改良型,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这是邓小平模式与毛泽东模式最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它继承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强大政治资源,通过一个强大的有社会广泛基础的执政党,以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保持着强大的政治整合力。因此它在政治类型学上可以归结为“后全能主义型的新权威主义”发展模式。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核心论点:认为邓小平模式有两大特点:继承了毛
9、泽东模式的政治资源,充分利用了市场对经济的激活作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2)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作用与地位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科学发展观(1)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回答课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4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提出与确立明确提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写入党章: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写入宪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回答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重大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二)新时期的科教文化1科技领域领域时间成就意义载人航天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神舟五号”载杨利伟飞天成功计算机技术1983年“银河号”研制成功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2016年我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项2.文化领域文艺的春天(1)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中共
12、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表现: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3教育领域(1)教育的复兴时间措施“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等、高等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实行“科教兴国”战略(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的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了“希望工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1物质生活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
13、纷,款式多样化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及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2.交通工具(1)铁路“九五”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多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水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受到影响。(3)航空: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讯工具(1)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2)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4大众传媒(1)报刊:出现欣欣
14、向荣的景象,各种娱乐性、专业性报刊大量出现。(2)影视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以前。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3)互联网概况: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四、链接选修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选修4)1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武汉和上海任党中央秘书和秘书长。(2)1929年策动南宁兵变,后又领导发动百色和龙州起义,建左右江根据地。(3)抗战爆发后任一二九师政委,与刘伯承一起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4)1938年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围攻,奠定
15、了全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5)1945年发起上党和平汉战役,有力地配合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6)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7)1948年9月1949年1月,指挥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8)1949年3月部署和指挥渡江战役,结束了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2开国之初(1)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工作,部署进军西藏计划。(2)在中共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问题。(3)客观总结“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4)1960年冬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5)主持制
16、定“工业七十条”,在七千人大会上支持包产到户的做法。3“文化大革命”岁月(1)“文化大革命”初被打倒,后被“疏散”到江西。(2)1973年,邓小平重回北京,恢复领导职务。(3)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走上联合国讲坛。(4)1975年年初,邓小平主持开展全面整顿,实质上是要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5)1976年年初,“四人帮”策划和煽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4新时期(1)“文化大革命”后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3)作
17、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5)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5评价: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构图解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核心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转折点,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开端。同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图示记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只是改变了土地的经营形式,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易错点拨】计划和市场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18、(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体制。(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3)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构图解史】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易错辨析】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2)特别行政区的“特”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教材补遗】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17日,88岁的邓小平在南行列车上,开始了南方之行。从
19、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为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图说历史】从“粮票”到“股票”的演进核心观点:图一代表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图二体现了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者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后者以市场配置资源。【图说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图解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观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知识归纳】我国经济体
20、制改革的基本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构图解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核心观点: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四个阶段。【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三“步”曲第一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二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
21、三步: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层含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图示历史】邓小平理论核心观点: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图解历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辩证关系【知识拓展】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
22、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都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图解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知识拓展】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大国行列。【名师指津】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
23、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科技发展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教材补遗】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概念阐释】“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
24、,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图解历史】现代中国的教育【轻巧识记】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观点:现代中国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断层”;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图示历史】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核心观点: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重点一中国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解读】图一显示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图二显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
25、产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结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26、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二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7、史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发展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出1978年以后农村的生产关系发
28、生重大变革的历程。主要说明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史料二主要阐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明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必要措施。(3)史料三主要阐述了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具体实施的举措,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试答:【提示】(1)“不变”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
29、制形式没有变;“变”是指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产品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2)重心变化: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史论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特点(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年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30、。(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重点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史料一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史料解读】(1)史料一以时间为线索,分析开放的地点和范围,体现了
31、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2)阅读史料二应注重以时间历程和贸易数字变化解读信息,史料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二,说明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近代有何不同。试答:【提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史论归纳】1新时期我
32、国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改革目标看:对外开放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以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
33、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重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教事业的发展史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史料二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共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34、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史料三1949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史料解读】(1)把握关键信息“要不受人家欺负”,抓住史料一的出处和时间,明确中国“要有原子弹”的原因。(2)史料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模仿苏联的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史料二第一句话点明了核心思想,说明了我国的教育制度照搬苏联模式;最后一句话说明当时中国的教育偏重工科,削弱人文社会学科。(3)史料三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从1949年、1978年、2008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看变化趋势。从柱状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高等教育落后,改革开放后,各层次教育发展迅速。【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指出我国20世纪5070年代高科
35、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当时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理由。(2)史料二中的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做法有何现实意义?(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试答:【提示】(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理由: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关系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外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现实意义:为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输送工业建设人才。(3)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形成比较
36、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史论归纳】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
37、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续表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2.现代中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掌握了自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
38、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7高考全国卷T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命题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选C。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C项正确。材料强
39、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B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2(2019高考全国卷T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命题点:新时期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A。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还林还牧,举办集体
40、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农业的自主经营,不涉及企业,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错误。3(2017高考全国卷T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
41、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选C。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错在“解决”;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排除B项;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D项说法错误。4(2016高考全国卷T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命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的影响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选A。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5(2018高考全国卷T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
43、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命题点:发展乡镇企业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选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除农业中乡镇企业分布数量减少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中乡镇企业分布数量都在增长,这说明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1988年我国城市化率还很低,农村发展程度远低于城市,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不能得出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的结论,排除D项。练模拟能力提升1(命题点
44、: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为解决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1978年,国家又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B国家经济体制发生变革C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副业获得了大发展解析:选B。从1953年的统购统销到1978年的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而是因为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作用,故A项错误,B项正确;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并不能反映变化的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
45、农副产品管理体制的变化情况,故D项错误。2(命题点:某城市人口变化的探析)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为紧扣某研究性学习主题的材料。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选A。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与材料中这一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相符,故A项正确。3(命题点: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
46、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B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D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解析:选B。“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表明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4(命题点: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A发
47、展了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解析:选C。由材料“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可知,满负荷工作法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故选C项。5(命题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广东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名为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的报道:“一些大学老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炒更”现象反映出()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确立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D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完善解析:选C。大学老师对企
48、业进行技术指导说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等创造财富,不能说明知识经济的兴起,故A项错误;党和政府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6(命题点:高等教育发展)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年份参加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
49、的冲击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解析:选B。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出现在1977年和1978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最初两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导致其形成的历史因素是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故选B项。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宁德二模)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B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解析:选B。据材料“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
50、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2(2020德阳三模)1984年,中央决定延长农村土地承包的期限,规定一般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项目,承包期可以更长一些。同时还规定,社员在承包期内因无力耕种或转营他业的,可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这些规定()A有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加强了集体对生产的管理解析:选A。延长承包期、土地交给集体处理是为了让农民放心,农民可以对生产进行更多的投入,这些规定有
51、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故选A项;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排除B项;农民的自主权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排除C项;承包期的延长不能反映集体对生产管理的加强,排除D项。3(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1984年,我国国务院对国营企业职工奖金进行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的政策,并规定对奖金超过两个半月标准工资的部分,实行分档征收奖金税。据此可知,这次奖金改革()A开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B遏制了企业溢发奖金现象C避免了职工收入差距过大D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解析:选D。国营企业职工奖金改革,实行奖金“上不封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国营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故D项正确;材料属于分配方式的改革
52、,无法体现“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排除A项;B、C两项表述太绝对,错误。4.(2020洛阳高三期中)右图是20世纪80年代末个体户经营的情景。这表明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速C人们普遍崇尚艰苦朴素 D民工潮带动了服务业发展解析:选A。图中反映的20世纪80年代末个体户经营属于私营经济的范畴,这表明当时计划经济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个体理发,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速,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民工潮对与生活相关服务业的影响,故D项错误。5(2020肇庆三模)1987年同1978年相
53、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60%,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D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解析:选B。材料“全民所有制”“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说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故选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据材料“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说明公有制
54、仍占主体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各种所有制所占比重,看不出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D项。6(2020湖北名师联盟调研考试)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住房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与这一目标相关的是()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B住房商品化的完全实现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尖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解析:选D。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之后,国家逐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材料中的“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确定的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有关,故答案
55、为D项;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住房商品化的过程刚刚开始,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7(2020邢台高三月考)在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当时()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巨大阻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阻力,而非对经济特区的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特区发展的阻力,而
56、非特区的违法行为,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故D项错误。8(2020广东六校联考)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解析:选D。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故D项正确。9(2020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图(单位,亿美元),
57、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中国()A向外商全方位开放市场B成为外资信赖的投资市场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萎缩解析:选B。外资投资增多不等于向外商全方位开放市场,故A项错误;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外商的投资不断增加,只有在外商信赖中国投资市场的前提下,才会出现表格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表格反映的是投资,不是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10(2020海口模拟)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
58、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选D项。A项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B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农村职业教育,并未牵涉农业生产,C项错误。11(2020重庆学业质量调研)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决定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题进行一次主题纪念展览活动,以下是他们准备的一个展览主题的资料:序号资料序号资料论十大关系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5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谈话”请依据上述资料为他们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A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探索C新中国建设的新风貌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新解析:选D。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的起点,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姓“资”姓“社”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都涉及理论建设,故D项正确。12(2020福州一中文综)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
60、讨会。该材料说明()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B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解析:选C。材料“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科技封锁下,中国的科技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主要源于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0东北师大附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80年到1993年,我国财政管理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分灶吃饭”。1980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61、”体制。19871993年,实行“多种形式包干制”。在1985年针对地方增收积极性下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困难局面,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具体包干方法包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额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定额补助”等。财政包干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长远发展来制订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然而,地方政府过度看重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地方在与中央的财政博弈中,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获取自身利益,财政分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材料二在财政包干体制下,税收优惠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
62、段,税收调节功能弱和产能过剩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突出。199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财政包干制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得不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分税制在提高中央政府财力的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原有的行为模式。首先,税权划分增强了中央的财政集中度,扭转了中央财政困难局面,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显著调动了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其次,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发展经济,并通过辖区间的经济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等,但是对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不足。摘编自吕冰洋、台航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发挥两个积极性
6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财政包干体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税制改革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财政改革的启示。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从改革的过程、方式和改革过程中对中央和地方机构职权分配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2)原因从原有的税制的弊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及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的需要等方面分析说明。(3)启示从税制改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形式多样;明确中央和
64、地方的责、权、利划分。(任意两点即可)影响: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调动了地方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可持续发展;导致了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导致税收调节功能弱化和产能过剩。(2)原因:财政包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为了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扭转中央财政困难的局面;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任意四点即可)(3)启示:税收体制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税收体制的调整要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税收体制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运用好税收体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健康发展。14(20
65、20洛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代主要热词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当家做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号”、喇叭裤20世纪90年代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
66、、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解析:就表格中每个时期同一类别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然后从某一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即可。如提取民主政治上的关键词:当家做主、右派、夺权、法制、海选、“四个全面”,可以得出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
67、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然后结合关键词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再如提取经济上的关键词:五年计划、“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大包干、万元户、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可以得出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然后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六十多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然
68、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尤其进入新时代,“四个全面”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既有曲折和失误,更有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示例二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
69、济时期。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挫折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尽管历经曲折,但不断取得新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