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313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材料主要体现了周王A.重视王畿之地的经营 B.酬报开国辅臣的功绩C.欲行德政的贤明形象 D.开疆拓土的集权统治2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

2、;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3. 与重视农业相配套,秦国的山林川泽资源属于国有,商鞅主张对于一般的山泽产品,由于品类繁多,零星分散,允许私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朝廷采用征收重税的办法将大部分利润收归国有。商缺此举A.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C. 具有驱民归农之意图 D. 蕴含一定环境保护意识4. 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

3、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A. 对外贸易成重要财政来源 B.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C. 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 D. 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5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6. 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

4、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这表明A. 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 B.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C. 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 D. 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7近代中国沿江沿海地区是近代中国的精华地区,而内地则是落后地区。近代人才、资金纷纷流向精华地区,致使城乡分化更为严重,从而形成双元经济。以下关于双元经济出现主要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继续 B列强入侵导致区域失衡C近代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 D近代中国国内战争频繁8.1904年,美国国内的排华暴

5、行引发中国反美运动。上海各织布厂原本“连年亏折”,而在1905年“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这表明A.民族主义影响消费心理 B.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 D.列强侵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9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方,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这种情况表明A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 B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存在重大缺陷C同盟会尚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 D列强支持地方军阀形成割据局面10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

6、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 D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111937年10月27日上海四行仓库战役中,租界摩登的中国女郎高叫:“13个小日本,还有一挺机关枪,从曲阜路口过来了!”,守军缺粮时,各食品工厂的老板、员工及食品摊主,夜以继日赶制“抗敌饼”,趁夜送到四行仓库。

7、据材料可知,抗战胜利的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英法对中国的援助C提高中国人民自尊心 D群众对抗战的支持12. 此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界别的66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 曾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B.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将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 D. 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3.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

8、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A. 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C. 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 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14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风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A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C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

9、5.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A. 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 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C. 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 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16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A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B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C五百人

10、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17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认为,罗马法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这表明罗马法A维系统治影响深远 B法律至上强调平等C注重实践彰显民主 D与时俱进灵活务实18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

11、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915世纪以后,西欧商人用美洲白银换取中国的黄金,由于中国和日本的金银比价不同,再用中国黄金到日本换取更多的白银从中赚取差价,所获高额利润就地购买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商品然后再高价转卖到欧洲和美洲。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价格革命导致了物价暴涨 B全球商品交流网络开始形成C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增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20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

12、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21. 1830年英国辉格党人要求改革下院选举制度,时任首相的托利党领袖威灵顿公爵竭力反对,他认为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完美无缺”。这一顽固立场使首相威信大跌,托利党内阁垮台。辉格党人组阁后提出的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遭上院否决。此事在英国引发骚乱,辉格党人利用时局迫使国王和上院让步,最终于1832年通过议会选举改革的法案。材料反映A. 斗争与妥协推动英国宪政制度完善 B. 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根本利益难以调和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 立宪政体未能有效阻止国王和上院

13、专权22美国1787年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布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洲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上述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 B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C确立联邦制的原则 D发挥地方各州的积极性23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

14、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2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25. 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最大受惠国。然而近些年来,反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却来自发达国家。这是因为A.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C.

15、西方社会的阶层分化加剧 D. 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我们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我们缺少像地中海、波斯湾这样的内海,我们面对的是渺渺的太平洋,这对古人来说是没法被利用的,我们只有一个内海渤海湾,太小了。海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虽然很靠近,实际比较陌生,主要是打鱼、晒盐,是烟波浩渺、难于了解的地方,很难进行运输、航行,海洋就没有充分的发挥起来。中原部位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是农耕文明。 余秋雨亲切如外公给我的信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的“地理大发现”和其后的一系列航海大发现,宣告了西方殖民时代和海洋瓜分时代的开始。在此背景下,西方军事思

16、想突破了以前狭隘的理论视野,逐渐具备了全球性的战略目眼光。马汉的“海权论”把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海洋权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控制海洋进而控制世界打下了理论基础。从本质上说,马汉的“海权论”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具有全球性和世界性眼光,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近代以来西方军事思想创新的主要特点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即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

17、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军堂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清朝通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没有很好利用海洋的原因。(6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把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海洋权益紧密结合”带来的影响。(8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筹建近代海军进行简要评价。(6分)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随着工

18、业化的发展,疾病和贫穷成为英国政府日益重视的问题,19 世纪中期济贫法及修正案相继通过,明确国家有义务为穷人提供济贫医院。1911年,受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的影响,首相劳合乔治启动国民健康保险计划,1929年,保守党政府将地方医院管理权移交至地方政府。1946年,工党政府颁布国民健康服务法案宣布地方医院国有化,逐步形成以医院服务为核心,社区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为辅助的国民卫生体系。此外,政府健康部门强调重视防疫和健康服务,改善环境卫生,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和医师训练工作。力求实现平等医疗保健的国民卫生体系成为英国福利制度的“皇冠上的明珠”。 摘编自英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等材料二 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

19、萌芽于清末新政,1910年东北鼠疫爆发加速了其进程,一系列检疫法规和章程纷纷出台。至1934 年“新生活运动” 时期,我国形成了较完整的卫生体系,该体系以卫生署为核心,下设省、市县卫生专管机构,边疆地区也增设卫生办事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使近代西医的疾病观念成为国家层次上的医学意识。医学权限更扩大到监控流行疾病,教育民众健康生活方式,管理食品、环境卫生等诸多事项。经过政府有效的社会会动员,至30年事代末,主要大城市的天花、霍乱的发病率已呈降趋势,南方各省寄生虫防治 亦有进展。但后期受战争频繁、人才经费不足等影响,公共卫生体系作用大打折扣。 摘编自民国公共卫生体系及其与疫灾的互动(1)根据材料并

20、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英国与中国在公共卫生治理上的异同。(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的意义。(6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二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演变时间摩擦概况初发时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5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恢复,日本纺织产业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1955年日美之间在首次爆发纺织品贸易纠纷,拉开日美贸易摩擦序幕,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美貿易摩擦主要围绕轻工业品、杂货品等其中,围绕纺织品的厚擦最为激烈。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对美织品出实行自愿限制。频发时期(70年代

21、80年代)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产业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日关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慣例等方面。贸易战的结果,从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摘自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厚擦比较分析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到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CACBDCBACADAC1415161718192

22、02122232425CCBDCBBABDBC二、材料分析题26、(1)古代中国对广阔的太平洋认识很少;中国主要是农耕文明,对海洋需求较少;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限制对外贸易。(6分)(2)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加紧抢占殖民地,发展海上贸易,世界的孤立状况被打破,逐步走向整体;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落后地区逐步被纳入世界体系中,对其发展造成了“双重”的影响;西方国家间为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国际关系日益紧张。(8分)(3)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

23、事业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6分)27、(1)相同:政府主导;法律推动;层级管理. 不同:英国治理源于解决工业化后的贫困、疾病和污染等问题,中国治理是适应抗灾防疫的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的结果;英国受民主选举、政党政治和福利思想影响,中国强调动员民众及增强政府权威; 英国建立了完备的国民卫生体系,英国卫生治理成效显著,中国形式上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受战争等影响卫生治理效果有限。(12分)(2)意义:减少疫病的流行,保护民众健康;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促进国民卫生意识的产生和社会文明的进步。(6分) 28、(12分

24、)示例一:20世纪50至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领域(范围)不断扩大。二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由于滞胀的出现,日美经济都转入低速增长期,市场争夺更加尖锐。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从纺织品到钢铁制品、通信产品等。(或由轻工业扩展至重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两国都试图在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遏制对

25、方,保护本国经济,由此也就导致日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示例二: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处于被动妥协的地位。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扶植日本,美日同盟形成,日本在经贸、政治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极高。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从顺差转为逆差,日美关系从依赖关系逐渐变成竞争关系。为避免两国贸易摩擦影响到整个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日本在美日贸易摩擦中大多采取了妥协性对策,如对美国出口实行自愿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迫切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因而对美采取扩大进口、开放国内市场等妥协措施。(如果学生回答

26、1945年,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也令日本人一直有“恐美”记忆也有道理)在日美贸易摩擦之中,日本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类做法虽在短期内在局部领域产生了缓解摩擦的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发摩擦的深层次问题,因而难以改变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并升级的态势。示例三:美日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影响日美贸易摩擦。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在日美贸易中一直表现为顺差。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的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而美国因越南战争、美苏争霸的影响,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所以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日美贸易摩擦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