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石门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考)(含解析)时量: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各2分,满分60分)1.最近一款一年级同学的课外作业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的特点。: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
2、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也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符合题意。:“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说法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主要说明了( )A.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 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C. 参加文化活动就能丰富精神世界D. 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根本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B: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
3、自身的精神世界,故B正确。AD:材料反映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没有涉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没有涉及文化产生的根本途径,故AD不选。C:文化有好坏之分,不是参加文化活动就能丰富精神世界,故C错误。故本题选B。3.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自主发射绕月卫星的知识产权,从而在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成果,从文化的形式来看,属于A. 理论B. 思想C. 科技D. 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ABD不合题意,均排除;C符合题意,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自主发射绕月卫星的知识产权,从而在太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成果,从文化的形式来看,属于科技。故选C。4.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
4、因素。就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言,浙江省并不优越甚至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浙商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体现了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力量源于实践,又引导实践的发展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 B. C. D. 【答案】C【解析】浙江省凭借“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其他省份。体现了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下因为浙江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家的资本少于其他省份,所以浙商才有了“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创业创新精神,并且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推动浙江的经济迅速发展。体现
5、了文化源于实践,又引导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故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但不能提供物质力量,项说法错误;题干中表述的是创业精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对个人的影响,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因为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 B. C. D.
6、【答案】B【解析】【详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才能国运兴,文化强才能民族强,故正确。故本题选B。【点睛】文化的理解:(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
7、、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6.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
8、的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A: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适合题意。BD:这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C:材料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但不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C排除。故本题选A。7.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材料主要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 【答案】C【
9、解析】【详解】材料中未体现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题肢与题意不符。巴金先生的散文创作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这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题肢正确。巴金先生儿时背诵的散文对他一生的文学创作都有影响,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题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未体现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题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8.2015年5月23日,西南地区最大的美术馆四川美术馆新馆正式掀开了神秘面纱。四川美术馆开馆后将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这样做是因为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
10、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B. C. D. 【答案】D【解析】题干中“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体现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错误;中“直接转化”表述错误。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 活字印刷的发明B. 网络技术的推广C. 广播电视的出现D. 印刷媒体的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活字印刷是由北宋毕昇发明的,与大众传媒无关;B不合题意,网络属于大众传媒,但不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C不合题意,广播电视属于大众传媒,但不是大众传媒产生
11、的标志;D符合题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故选D。【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
12、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可以相互转化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材料提到中外名著能互译共存说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表述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转化。符合题意,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我们做到了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故选C。【点睛】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差异;文
13、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1.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也将海外文化带到中国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确。
14、: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错误。:“从中可以看到汉语词典”体现了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正确。:文化趋同与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不符,观点错误。故本题选B12.湖北省博物馆非常重视青少年互联网教育项目的开发,设计制作了系列多媒体和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们三维地观看和参与。其发布的原创动画电影曾侯乙,通过动漫的方式让文物动起来,让文化精髓传承下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 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答案】B【解析】【详解】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
15、素,故A错误。B:湖北省博物馆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三维地观看和参与,通过动漫的方式让文物动起来,让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正确。C: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C错误。D:材料没体现文化与经济关系,排除D。故本题选B。13.放鞭炮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近年来,很多地方相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有环保、安全等因素,但很多人觉得不放鞭炮,便没有了年味,传统在被淡化。让春节在新时期下,用新的方式与传统韵味相结合,这样过年才会变得有意义。春节放鞭炮是:A. 对传统习俗的继承B. 一种封建迷信活动C. 对传统思想的继承D. 一种落后的过节方式【答案】A【解析】过
16、节燃放烟花爆竹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A正确;春节放鞭炮不属于封建迷信活动,B项不选;春节放鞭炮不属于对传统思想的继承,C项不选;不能说春节放鞭炮是落后的过节方式,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14.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创新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这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付费业态推动了学习方式变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互联网+知识”推动了知识
17、付费业态迅速发展,创新了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这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选;“互联网+知识”推动了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创新了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这表明知识付费业态推动了学习方式变革,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同的。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则是传媒,包括古代传媒和现代传媒,现代传媒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15.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
18、“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这段话认为A. 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B. 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C. 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D. 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这句话充分说明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故D正确;ABC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16.中国网载文指出,悠久的文化传统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创新、转化,才能成为“软实力”。这
19、说明A.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B.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 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文化继承D.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必须经过“现实”的途径进行文化创新,意思是文化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B说法正确;A强调文化创新中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不是目的,C说法错误;D是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与文化创新无关。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17. 相声源于解放前的北京,天桥一带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
20、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A. 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B. 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C. 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上述材料强调的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故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继承,故排除;选项B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的发展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8.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
21、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A.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B.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C. 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D. 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答案】D【解析】【详解】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必须得与时俱进,启示我们应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是继承,故A、B均与题意不符。C错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应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故本题选D。【点睛】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
22、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19.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3、。材料主要说明,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称呼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BD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C。20. 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A. 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 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 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题干中讲到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
24、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说明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B、C观点正确,但是无关,D观点错误,应该是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故答案应选A。考点: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点评:该题考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考生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题目难易程度适中。21. 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体现了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 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C.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D. 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答案】B【解析】【
25、详解】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项适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选B。2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梦想精神B. 创造精神C. 团结精神D. 爱国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故D正确。AB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梦想精神、创造精神和
26、团结精神都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ABC不选。故本题选D。【点睛】爱国主义:含义: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作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23. 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机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决定社会经济和
27、政治的变迁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文化范畴,由经济、政治决定,不能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题目强调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魅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合题意,题目内容中体现不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是永恒的。故选:C。2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8、下列能够表达爱国情怀的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均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核心,适合题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5. “我们
29、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A. 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B. 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C. 吸收、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D. 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从历史中重塑民族精神就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选B。26.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
30、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 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特有的包容性;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未强调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文化多样性与人类进步的关系;D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故选A。【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基本
31、特征侧重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文化发展历程上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是从文化的内涵上体现中华文化的特点。27. 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 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B. 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 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 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A不选;B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上述引文的意思,抓住关键信息“吴楚慷慨悲歌”“北人长城饮马,河梁携手”“
32、南人江南草长,洞庭始波”,这说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排除A,B适合题意;C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一元化;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故选B。28.西方国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籍、游戏、宗教等一切手段来宣传资本主义最腐朽的东西,用来败坏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良传统,摧毁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道德精神,进而摧毁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A.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C.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D. 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
33、础【答案】C【解析】【详解】A:本题并未体现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A不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排除B。C: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符合题意。D: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29.从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到筷子兄弟的小苹果,这些神曲之所以火遍大江南北,是因为它们有着节奏单一、简单易学、适合传播等特点。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有( )文化生产要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文化创作要追求轰动效应,满足群众的猎奇心理要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
34、化创作应面向广大人民群众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神曲有着简单易学、适合传播等特点,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符合题意。:文化生产应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错误。:文化创作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不是追求轰动效应,满足群众的猎奇心理,排除。故本题选B。30.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
35、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良莠不齐,性质各异,需要我们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审美品位,自觉选择健康向上的、有益的文化。正确;个性新潮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故错误;是对国家的要求,不是对普通文化消费者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故选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20分,满分40分)31.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60多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
36、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更成为一个不屈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在过去的岁月里,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抗战精神也同样是推进中华民族走上强盛之路的宝贵财富。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2)最重要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立足宇社会实践,发挥
37、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解析】【分析】此题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要求回答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属于简答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运用教材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回答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知
38、识,属微观考查。然后运用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抗战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抗战精神也同样是推进中华民族走上强盛之路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立足宇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回答即可。3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
39、菖蒲、艾草,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2)结合材料,说明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答案】(1)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有历史性传统文化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有民族性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具有相对稳定性。(2)端午节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应加强保护,尊重本民族文化。有些端午节习俗至今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说明
40、传统文化应在交流中传播。对待端午节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解析】【分析】此题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背景材料,设置两个问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要求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传统文化”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
41、合材料中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有民族性;至今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有历史性,体现了传统文化存在于现实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第(2)问,要求说明应该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传统文化”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有些端午节习俗至今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说明传统文化应在交流中传播;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对待端午节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说明传统文化应在交流中传播,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