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26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水平测试 点击进入Word文稿 满分:100 分 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下图人物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B.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C.编著四洲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 30 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答案 A答案 解析 图片人物为林则徐。B 项是魏源的贡献;C 项中的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而不是他自己著作的;“开眼看世界”是指了解西方、学习西方,D 项不符合其含义。故选 A 项。解析 2

2、(2018浙江高考)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A.开始探索新的知识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答案 D答案 解析 图片为海国图志,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突出代表,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理念,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了抵御外辱,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冲击了传统天朝上国的理念,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没有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解析 3.鲁迅笔下提到了“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茅盾笔下提到了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

3、国旧思想旧制度的买办。这里的“新人物”“买办”指的是()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派答案 A答案 解析 材料“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欢迎西方的机器货物、保存中国旧思想旧制度”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相符,故 A 项正确;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属于新制度,故 B 项错误;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属于新制度,故 C 项错误;激进派完全否定旧思想,故 D 项错误。解析 4.(2018安徽淮南二模)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

4、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答案 A答案 解析 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的称呼是“夷逆或酋,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可见对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认同的过程,故 A 项正确。这些称呼的变化无法完全说明天朝上国观念的放弃,也无法说明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更无法说明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故 B、C、D 三项错误。解析 5.(2018四川德阳期末)梁启超在 1901 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

5、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B.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C.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D.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答案 A答案 解析 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差别”“不知国家与界限”“不知国家关系”,即他认为国人缺乏现代国家意识。1901 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以救亡图存,故 A 项正确。当时戊戌变法已经失败,故 B项错误;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并不主张民主革命,故 C、D 两项错误。解析 6.“

6、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A.主张民主共和 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中体西用答案 C答案 解析 民主共和主张废除君主制,与材料中“感今上之恩”不符,故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后,与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非徒感今上之恩”表明“先生”虽然倡民权,但并不主张废除君主,符合君主立宪派的主张,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

7、,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 C 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主张,与材料中“倡民权”不符,故 D 项错误。解析 7.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洁之,愈洁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呜呼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答案 B答案 解析 梁启超认为“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只有着眼于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了中国内部政治结构彻底变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对外全面学习西方,故 A 项错误;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 C 项错误;梁

8、启超主张对中国进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 D 项错误。解析 8.(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著名学者任鸿隽在 1915 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答案 A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可知其强调民主制度与科学思想相结合,故 A项正确;“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

9、之国无幸焉”没有体现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政治制度与科学思想的互相促进关系,没有突出谁更重要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根据“在 1915 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可知,新文化运动没有发生方向的转移,故 D 项错误。解析 9.(2018浙江高考)20 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A.振作少年精神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D反对愚昧专制答案 C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内容,目的是推动文学革新,不是振

10、作少年精神,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说明作者主张文学革命而非文学改良,故 B 项错误,C 项正确;反对愚昧与专制,即倡导科学与民主,与文学革命无关,故 D 项错误。解析 10.(2018江西赣州期中)1918 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 2、3 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D.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

11、观念转变答案 A答案 解析 题干中“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可知不同思想的碰撞反而使新青年起死回生,故 A 项正确。B 项中“普遍”一词不妥也不合史实,故错误;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故 C 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从1919 年 5 月 4 日开始,故 D 项错误。解析 11.(2018河南南阳期末)“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

12、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该评论指出新文化运动()A.起到了推动文化革新的作用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D.发起者胡适成为运动领袖答案 C答案 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负面作用,故 A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不是自下而上的运动,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严重的灾难,故 C 项正确;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解析 12.(2018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

13、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答案 B答案 解析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变化,是与社会变革以及在变革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分不开的,故 B 项正确。解析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巨痛深”,因此“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铎之言”他们接过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采西学,设局厂,谋自强,掀起了一场以“求强”“求富

14、”为目标的洋务运动。这一以“师夷智”为新内涵的经世运动,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潮推向高潮,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摘编自黄长义晚清经世实学的流变材料二 甲午战后,更多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以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摘编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

15、代前期“师夷智”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中体西用”有何新发展和局限。(8 分)答案(1)原因: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的影响;维护清朝统治的需要。(5 分)影响:给传统经学注入新的内容;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增强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推动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变。(7 分)(2)发展: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4 分)局限: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4 分)答案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深感创

16、巨痛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不仅给经世学注入了新内容,将晚清经世实学思潮推向高潮,而且造成中国文化结构的异动,为近代新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维新派的“中体西用”的新发展主要是在政体方面,即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第二小问局限,主要是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解析 14.(2018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7 年,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一以学诣为主,讲授以不背思想自

17、由为界限。对于学生,破除其做官发财思想,及专己守残陋风,扩大治学范围,了解科学的重要,以祛偏狭之见。他对陈独秀早表钦佩,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益觉陈的见解多和他相合,遂聘为文科学长,共商整顿大学办法,罗致优良的教师,一向以腐败闻的北京大学,气象大变,面目一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整理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给正在寻求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北京大学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一支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新军开始组成。引自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的回忆(1

18、)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北京大学成为“大本营”的原因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10 分)(2)列举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为宣传“新的内容”所发表的重要文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北京大学在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0 分)答案(1)原因:新青年由上海迁到北京;蔡元培就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到北京大学任教。(6 分)两面旗帜:民主、科学。(4 分)(2)列举: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写出两点即得 4 分,满分不超过 4 分)作用: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19、中心;形成了一支文化新军。(6 分)答案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新青年由上海迁到北京,据材料一“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得出蔡元培就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据材料一“遂聘为文科学长”“罗致优良的教师”得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到北京大学任教。第二小问两面旗帜,结合所学得出民主、科学。第(2)问,第一小问列举,据材料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结合所学得出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第二小问解析 作用,据材料一“一向以腐败闻的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得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据材料二“北京大学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得出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据材料二“文化新军开始组成”得出形成了一支文化新军。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